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0-41
在台湾,谢英俊是“9·21”地震灾后重建的代名词。他帮助邵族人建房屋。并让原住民自己动手建造家园;在汶川,他积极投入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在那里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谭祖雪 《中国减灾》2012,(6X):56-58
<正>灾后重建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过程,是要从非正常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它不仅涉及到灾后的经济重建,还包括更为复杂的社会重建、心理重建、文化重建等内容。"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四年,灾后经济重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灾害社会重建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受灾区域的  相似文献   

3.
陈仪从在重庆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工作开始,一直到担任台湾省行政长官期间,都十分重视台湾光复后的文化重建。他提倡“心理建设”和“文化建设”,重视国语、国文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注重学校的文史教育;同时,他还很重视对民众的宣传和宣导,重视公教人员的培训,以及学校教材和社会读物的编译等工作,努力消除日本殖民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可是,学术界对陈仪主持下的文化重建工作却有一些截然不同的评价,针对这些评价,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东明 《中国减灾》2013,(8X):34-35
<正>芦山恢复重建"4·2 0"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恢复重建阶段。如何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高效率实施,让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高质量恢复,有关政府部门首先需弄清楚重建的目的是什么,然后从政策层面考虑提高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投入和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人的生活重建是灾后重建的目的人的基本需要的多层性决定了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二元属性。社会不仅是具体的道路、房屋、厂房、公园等组成的物质世界,还包括抽象的亲情、友情、爱情、幸福、希望、梦想等构成的精神世界。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既包括道路、房屋  相似文献   

5.
祝明 《中国减灾》2007,(12):8-10
2007年11月16日,记者随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走进恢复重建"采访团来到云南普洱。在普洱市思茅镇三家村坡脚村民小组,到处是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工程车往来穿梭,建筑工人和泥砌砖,许多房屋已经接近完工。"流自己的汗,出自己  相似文献   

6.
西学的引进与东方本土文化的融合呈现出一个多元文化重叠的复杂文化系统。东西各异的文化体系在不断的碰撞、认同、包容和繁衍的过程中经历了"变迁"与"重建"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相互影响,彼此互动,在几千年的过程中形成了在"变迁"中进行"重建"和在"重建"中不断"变迁"的局面,最终演变成了当下滋生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的独特的西学学术话语体系。本文首先深入讨论西学引进过程中的传承与演变;其次,论述西学在中国本土发展的传播与影响;最后,通过梳理西方学术的脉络,透视出中西学术彼此借鉴和互补的多元与共存的状态。总结出由这三个维度的视角下构成的西学东渐的变迁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游新华  杭邦华  尤健 《群众》2010,(5):20-23
<正>在采编本文之际,传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面对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全国人民再次发扬5·12四川地震中锻造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爱心如潮水般涌向灾区。随着救援工作暂告一段落,灾后恢复重建即将展开,援建四川灾区的经验必将成为玉树重建的重要参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5·12四川地震中胡锦涛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犹在耳边,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重建一个美丽新玉树的目标也必然能顺利实现!江苏人民将一如既往赤诚奉献自己的爱心,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兴旺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三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是当前学界重点讨论的话题之一,学界对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究.在诸多的研究中,怎样重建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命题仍然存在重大缺陷,依然没有摆脱老路,无法引导我们真正走上重建的道路.在时该命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重建应该走中国文论中国化的道路,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中国文论的当下直接有效性;第二,西方文论中国化;第三,让中国文论在当代成为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都统一战线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把灾后重建作为首要任务。2008年6月,"统一战线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启动。同时,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随参加第四届爱德圆桌会议的海外合作机构代表,前往爱德基金会四川灾后重建项目区考察灾后重建工作。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爱德基金会作为一家长期关注灾后重建工作的民间团体,  相似文献   

12.
郭勇 《中国减灾》2014,(5):48-49
正2013年12月下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由5位副县级领导带队,深入阿察、麻绒等12个乡镇,对"1·18"5.4级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验收。经自查验收合格后向210户农房恢复重建户兑现了367.5万元的建房补助资金,标志着白玉县全面完成"1·18"5.4级地震灾后210户农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与伦理纬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生活受到货币经济的冲击,乡村生活的合理性及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破坏和质疑。农民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而不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边缘化和无力感。拥有更多的货币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何况农民还挣不到足够多的货币。让农民在货币支出不多的情况下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满足感,就更有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倡导消遣经济的核心之意是重构农村闲暇的社会建制和政治安排,从而重建适合农民自己的乡村生活方式。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村各种社会文化性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如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精神文化生活等,很多问题和事情由于缺乏价值标准而变得"说不清楚",不同人群对生活的体验和看法出现了明显的分歧甚至是断裂,中国农村出现伦理性危机。在笔者看来,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乃是伦理重建。  相似文献   

14.
初夏五月,天府之国,巴蜀大地的成熟麦子、油菜一片黄绿,郁郁葱葱的山峦又吐新绿,高速公路旁的厂房错落有致,震后重建的四川处处生机勃勃。由国侨办,中国侨联和四川省委省政府联合举办的"海外侨胞聚焦灾后重建美好新四川"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五  相似文献   

15.
表示要为灾后恢复重建作出更大的贡献本刊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为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切缅怀遇难同胞,见证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灾区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4月28日,省委统战部组织四川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共  相似文献   

16.
宣勇 《中国减灾》2006,(11):21-22
在重建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灾民重建家园的积极性,如何保证重建工程紧张有序地进行,重建工作流程“透明化”是关键,灾民“建房理事会”就是实现重建“透明化”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两年之后,我重又回到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北川、绵阳。 哀伤已经从人们的眼中淡化隐退,以民生为重点的恢复重建已取得显著成果。凭着坚强的意志力,灾区人民一步步重建了自己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4,(7):14-15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认真落实以地方为主的应急救灾工作新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地动员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斗争和恢复重建工作。目前,受灾地区社会安定,各项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相似文献   

19.
子荷 《中国减灾》2008,(4):20-23
冰雪灾害的阴霾已离我们远去,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也初见成效。从冰雪灾害肆虐至今,国内外各家媒体都非常关注,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从巨灾保险、应急机制、慈善捐赠、恢复重建等方面评述了这场雪灾,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析犯罪现场重建与犯罪心理画像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犯罪心理画像则可视为对犯罪行为人主观精神状态及其个体特征的描述和再现。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各具优劣,目前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侦查过程中必须有机整合,才能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特征、动机特征和犯罪者的人身特征,从而为侦查活动服务。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的整合即为犯罪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