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5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常设局起草了“公约履约指南”(Guide to Good Practice),并在9月召开跨国收养公约第二次特委会时,对其进行了逐章讨论,以更好地指导各缔约国履行公约。公约履约指南草案秉承保护跨国收养儿童最佳利益的基本原则,对公约的一般原则和具体实施原则进行了总结,并详述了跨国收养的整个过程以及实践中出现的相关法律问题。本文对该草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商法协会于1998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办’98海商法研讨会。与会者主要对两项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两项议题是:(l)国际扣船公约草案与我国的扣般规定;(2)我国《海商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将会议对这两项议题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船舶扣押公约条款草案在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及有关问题的政府间合设专家组第九届会议上,起草了船舶扣押公约条款草案。该专家组建议由国际海事组织理事会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向联合国大会提议召开一次外交会议,讨论并制定以专家组起草并提交的以“条款草案”为基础的关于扣押船舶若干…  相似文献   

3.
对货物控制权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合同法理论为指导,结合<运输公约草案>,论述货物控制权的性质和行使控制权的限制条件等法律问题,并针对中国海商立法的现状,提出在中国构建和整合货物控制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法运输危险物品”犯罪是《北京公约》制定过程中最具争议的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是否超越了“民用航空安全”的限度、是否与其他公约类似规定保持统一以及是否明确了行为人的“知情条件”三个方面。与此同时,这一类罪名涉及到与国内刑法衔接的问题。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基本能涵盖公约中非法运输危险物质的犯罪种类。但是,当前《刑法》一方面缺乏对“核材料”等概念的明确界定,另一方面“危险物质”种类与公约存在一定差异——难以涵盖生产特殊裂变物质的设备、材料或生化核武器的重要设备等物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5.
对货物控制权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同法理论为指导,结合《运输公约草案》,论述货物控制权的性质和行使控制权的限制条件等法律问题,并针对中国海商立法的现状,提出在中国构建和整合货物控制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已于1989年12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该草案第二条规定了如何保护外国人的作品。①保护外国人的作品以及本国在国外作品的有效手段是有关国家参加国际公约,目前保护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本文以这两个公约为线索,对著作权国际保护问题做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经常出现目的港无人提货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会令承运人遭受很大损失,而同时国际海运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明显不够,缺乏有力的救济措施对承运人是有失公平的。本文结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运输法公约草案》中关于目的港无人提货的相关规定,全面分析了目的港无人提货问题,对草案中的相关规定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对我国海商法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0,(1):467-470
1999年 11月 12日至 13日 海运法规专业委员会在广州举办了《1999年学术研讨会》,金正佳、陈斌、翁子明分别主讲了“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起草进程及其主要内容”、“统一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海商法的影响”和“新扣船公约与我国现行扣船制度的若干差异及其评价”。2 0 0 0年 1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9,(3)
1984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届联大第九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以下简称“禁止酷刑公约”)。“禁止酷刑公约”包括一个前言和三大部分,共33条约文。这是当代国际法的一个崭新的重要文献,它充实了国际法的新领域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内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在表决通过这个公约草案时投了赞成票。1986年12月1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此公约。我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了该公约。公约已于1987年6月26日生效。  相似文献   

10.
公约的宗旨《关于解决投资争端公约》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所创议的,公约草案经过该银行各成员国政府派员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多次分地区进行讨论后,于一九六五年三月间在华盛顿开放签字,已于一九六六年十月十四日生效。其主要宗旨是为参加该公约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外国司法出售船舶及其承认的国际公约草案》(即《北京草案》)是国际海事委员会历经7年时间取得的重要成果.该文仅就《北京草案》的产生过程、所遵循的政策考量方面的原则、主要内容等问题进行阐述,述及到《北京草案》对中国海事审判的潜在影响,号召业界共同努力,为使《北京草案》能够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公约做出中国海商法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联合国货物运输法草案诞生后海运条约冲突存在的必然性,分析草案制定历程中先后公布的6份文本所呈现出的三种海运条约冲突解决模式:回避模式、优先模式和退约模式。认为回避模式太消极,应首先予以排除;优先模式和退约模式,均只能解决部分条约冲突,同时没有虑及未来新的条约。提出改进之途在于应一并考虑后法优于前法原则、善意履约原则、条约相对效力原则,同时适当运用条约优先地位条款。  相似文献   

13.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Eighteenth Session of the Hague Conference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n 19 October 1996, the delegatesadopted a Draft Convention on Jurisdiction, Applicable Law,Recognition, Enforcement and Cooperation in Respect of ParentalResponsibility and 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This article examines in detail the clauses of the Conventionand compares the Convention with other conventions in this area,including the Convention on the Civil Aspects of Child Abductionof 1980.  相似文献   

14.
The dec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n the case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 (“Genocide Convention”) highlights states’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vention, especially the obligation to prevent. When it comes to the case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Convention”), the decision of the Court indicating provisional measures seemingly purported to generalize its jurisprudence in the Genocide Case. By elaborating this kind of new jurisprudence, the Court echoed to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s well as to Article 48 and Article 54 of the Draft Articles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ates for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s (“Draft Articles of State Responsibility”). It appears that each State Party should have an obligation to intervene in the coming genocide incidence, perhaps as well as in the coming racial discrimination cases. Nevertheless it is unclear in what manner a state could implement it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At present, India is not a signatory to any international treaty or Convention that regulates the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of courts or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 in transnational civil or commercial matters. These aspects are, consequently, regulated by the country’s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s espoused via case-law, in the absence of any codification of the rules on the subject. This has, therefore, exposed the Indian legal system to the threat of being unpredictable, inconsistent or even obsolete in some respects as far as the governance of international civil and commercial disputes are concerned. The paper, accordingly, investigates the plausible role that the two instruments presently under the scope of the Hague Conference 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s Judgment Project, namely, the Convention of 30 June 2005 on Choice of Court Agreements [the HCCA] and the recent Proposed Draft Text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 [the Draft Convention], may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an legal system. While the HCCA is already in force with three ratifications till date, the Draft Convention is merely in the form of a draft text that would hopefully see the light of the day, depending upon the consensus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Hague Conference. Apropos,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loopholes in the relevant rules of the India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n the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of courts and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 and demonstrates the manner in which, these aspects may be addressed if the country endorses the two instruments under the Judgments Project.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九章及《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的有关规定,介绍强制救助的含义、性质、构成要件、措施种类、实施程序以及法律后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杨长海 《政法学刊》2011,28(6):29-34
知识产权冲突法的研究始于欧洲。随着荷兰最高法院受理涉外商标权一案,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知识产权冲突法的浪潮。有关机构对于知识产权冲突法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海牙《管辖权与外国判决公约草案》展开并促成一大批出版物的发行。我国学者对知识产权冲突法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一个高潮。而与知识产权冲突法密切相关的另一问题,即这一部门法的创制方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冲突法学界热议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以来,国际海底管理局着力推进《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章(草案)》的磋商进程,其产业政策、管理流程及惠益分享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攸关深海采矿产业的未来走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其中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原则、环境标准和监管制度等内容,承包者在开发活动中的环境保护义务和担保国的责任等议题,更成为利益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2019年11月,历经多次讨论与修改《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章(草案)》再次公布。我国作为担保国,有必要"未雨绸缪",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尽早通过国内立法,完善我国深海采矿方面的法律体系,对海洋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对开展勘探和开发活动的组织、法人、公民进行有效管控,确保与国际环境保护制度的良性衔接。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坚持"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同时,应深度参与国际立法进程,在提升我国的规则制定能力和话语权的同时,积极反映我国的利益与关切,为合理、有序、可持续开发深海矿产资源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王肃之 《法学论坛》2021,36(1):81-92
现有的打击网络犯罪国际规范包括公约、协定(指令)和示范法三大类,其中公约类规范是网络犯罪国际规则博弈的焦点。欧洲委员会《布达佩斯公约》和俄罗斯提出的《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合作公约(草案)》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均存在一定不足,难以成为中国参与网络犯罪国际规则制定的理想法律范本。联合国大会第74/247号决议的通过为网络犯罪规则制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制定全球性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中国方案应当以联合国为基础平台,尤其是注重发挥新设立的政府间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并将坚持主权原则、体现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推动不同国家打击网络犯罪的协作作为核心主张。具体层面,应以倡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中国的经验做法、充分体现网络犯罪治理的时代性与前瞻性为指导理念,同时分总则、定罪、执法程序、国际合作、网络犯罪预防和最后条款等部分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李开国 《现代法学》2004,26(4):19-27
本文评析了第九届全国人大法工委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体系结构,认为该《草案》在体系结构上有两个方面的进步:一是在总则编设专章规定“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具有一定体系价值;二是将“人格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排列在一起,初步体现了对人身关系进行统一法律调整的要求。同时又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未设“债”之专编规定传统债法总则的内容;二是《草案》仅对《民法通则》、现有单行民事法律和《物权法草案》作了简单拼凑,各编的内容未加协调与整合,存在诸多不该发生的逻辑错误。在评析《民法草案》体系结构之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进《草案》总体结构的方案,认为我国民法典之编纂应采总则、人、财产三分法之总体结构,在编制上可设“总则”、“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物权”、“债”、“合同”、“侵权责任”七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