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6年6月10——1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历史系举办的“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图书馆,以及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专家学者围绕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的基本成就、理论及其方法展开热烈讨论,并对深入开展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诸多建议。著名学者李学勤教授参加会议,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出席开幕式。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发…  相似文献   

2.
李振霞教授于2000年4月以海南省委党校教授和中央党校兼职教授的身份,应邀前往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参加“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几十年的中共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到会的有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学者30多人,其中,从中国国内去的学者共5人。李振霞教授在会上作了《60年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批判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的专题发言,并回答了与会学者提出的问题。这次学术研讨会在海外颇受关注,旧金山出版的西方最大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在4月16日专门报道了李振霞教授的发言。现把李振霞教授的发言全文介绍给读者,或许对活着的人有某种警示。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体制改革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6月21~22日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细致探究了社会体制改革的学理问题,深入探讨了30年来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当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主办的“十六大精神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4月19日在南京政治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各高校、南京地区部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方法与路径、十六大精神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首先需要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进行清理和反思。与会学者首先就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回顾与展望”理论研讨会于2000年3月23日至24日在厦门召开。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就经济学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这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创新。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关于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回顾。学者们普遍认为,我们过去照搬别人的多,自己创新的少,因而造成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对于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缺乏有说服力的阐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对此提出…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的治安,第五届全国治安学学术研讨会的与会专家对当前治安形势和研究路径进行认真解读,对治安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治安学的概念范畴、治安管理的社会参与、警务发展与警务规划、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与会专家就治安教育畅所欲言,提出了有创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曹晋 《探索与争鸣》2005,(11):61-64
全球化时代,不仅经济在急遽地交流与对话,学术研究也需要加速交流与对话。记者不久前就美国华裔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问题,采访了美国加州大学的周敏教授。记者:在美国学界,美国华裔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论和实证积累,您能简单地向中国学者介绍一下这个领域的概况吗?周敏教授:美国华裔研究学是亚裔研究学的一个分支,从属于少数族裔研究学(Ethnic Studies)。如同其它族裔研究学(非裔研究学和拉美裔研究学),亚裔研究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催生的革命性产物,其学术领域跨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许多专业的多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学——历史·现状·未来”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五十多家社会学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社会学本土化、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学的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中国社会学当前的研究任务和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作为外来的且在中国中断过很长…  相似文献   

9.
刘聪 《求索》2011,(6):146-148
传教士对阳明学的融摄是明代天主教史的研究中较少关注的问题,研究利玛窦《交友论》与阳明学友谊观的关系是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的切入点。利玛窦不仅在写作《交友论》之前与阳明学者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而且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吸收阳明学友谊观的思想资源。融摄阳明学思想资源是利玛窦及其之后的传教士"适应"中国文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9-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冷战史项目和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国际冷战史项目联合主办的“冷战转型:1960-80年代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海内外冷战国际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50余人云集上海,就冷战最后2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其中国外学者来自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日本新澙大学、北海道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冷战史专家与会;《历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探索与争鸣》等杂志编辑部和上海社科院也派代表列席了会议。专家们分别就下列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现象也成为这一问题研究的素材。然而这一划分本身在消费时代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通过回溯源于西方的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阐释这一二元划分的思想基础,在消费社会及媒介构建下这种思想基础遭遇的颠覆,进而得出结论:二者的二元划分已经不能成立,由此产生的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3.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一书,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把握现实的实践,同时科学指导未来的实践。因此,从“三个代表”与实践关系的意义上,包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两大方面去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对于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来说,都将会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舆论要始终贴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要始终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齐爱憎,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新闻事业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总体小康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纪头一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凝聚党心、鼓舞民心的宏伟目标,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延伸和发展。本文就小康社会的概念,当前我国的小康状况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中国学界主流逐渐将以官僚政治(大一统的君主集权)和地主经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为基本制度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的社会冠以"封建",此说广为流行,影响至大至深。厘清"封建"概念,进而为中国"封建社会"定位,就是一项关乎中国史研究大局的无法回避的课题。考之中国古史实际,经历漫长的"氏族社会"之后,殷商、西周形成"宗法封建社会",东周进入由"宗法封建"向"专制帝制"的转换期。秦汉以降,中国长期延续的社会主流,不是已居次要的"封建制",而是由宗法制、地主制、官僚政治综合而成的"皇权社会"。  相似文献   

19.
20.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