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鄂璠  杨皓钧 《小康》2013,(7):71
在甘肃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学科,没有精力,而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为何担不起这"第一任教师"的重任呢?在教育孩子方面,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答":教不好孩子。"您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答":找一位老师来教孩子。"这是一位45岁的父亲在"2013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之"走进西部农村·甘肃教育现状与困境"调查问卷上的作答。  相似文献   

2.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网络上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动: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菜,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外教育深层次的思考。"现在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多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惜一掷千金送孩子上早教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一岁的黄子璇刚刚学会走路,她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妈妈的搀扶下慢慢地走过小独木桥。每次走过去,黄子璇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和老师也会发出惊喜的称赞。 这是一节早教课的场景。近年来,针对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风行中国各大城市,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惜一掷千金送孩子上早教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是新手爸妈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早教班”仍然不是很明确。这些婴幼儿早教机构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亲戚最近"比较烦",他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为了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了解沟通,在"六·一"期间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互相写一封信,父母写给孩子,孩子回信给父母。而如今,亲戚本人却手持两封信,愁眉苦脸地坐在我面前。按他的话说是:我们写的信看了激情洋溢,儿子回的信让人垂头丧气。  相似文献   

5.
正"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久前,在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一群大山里的孩子用质朴纯净的声音歌唱的这一首小诗,一夕之间爆红了整个网络。这群孩子身处大山,难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却希望自己也能如其他的孩子一样,在阳光下盛放出自己的光彩。同样,也有类似的一群孩子,他们身处泥泞困境,希望能有阳光温暖照耀,有朝一日可以成长开花。父母犯错,他成了最大的牺牲品六岁的小男孩,捏着几张人民币,孤零零地站在立案大  相似文献   

6.
195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文教工作会议,确定今后发展小学教育事业的方针主要是依靠群众办学。教育部在以后的会议上也曾一再强调贯徹这一方针的重大意义。我省教育厅在去年10月的全省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会议与今年3月全省第六届教育行政会议上先后就发展民办小学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并做了具体部署。在这以前,各地就有群众举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18)
正对于英国教育部准备采取的"中式教学"",2016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高达65.7%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互相学习,互取所长"的一个好方式在中国生活了六年,今年42岁,来自英国的Mark Higson是一位画家,他喜欢自由的创作,喜欢旅行,可是如果问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这位曼彻斯特人的回答则让中国老百姓有些不解":如  相似文献   

8.
讲究儿女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抚养和教育子女又是父母应尽的法律义务。然而,近年来因子女抚育问题引发的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抚育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理应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与欢乐。小小的孩童走上法庭,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对簿公堂,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可悲可叹的,而对于孩子来讲,无论案件处理的结果如何,都会给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1996年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一个小女孩在她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法院,用她那童稚的声音告诉接待她们的法官:"我爸爸不管我,我要告他!"这个小女孩名叫芳芳,今年刚满10岁。在她6岁那年,父母因性格不  相似文献   

9.
早教有用吗     
最好的早期教育活动是从家庭自身开始的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惜一掷千金送孩子上早教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一岁的黄子璇刚刚学会走路,她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妈妈的搀扶下慢慢地走过小独木桥。每次走过去,黄子璇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和老师也会发出惊喜的称赞。这是一节早教课的场景。近年来,针对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风行中国各大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是鲜花铺道,万事亨通的。荆棘与坎坷躲闪不开,挫折与厄运避免不了。只有斩断荆棘,踏平坎坷,直面挫折,战胜厄运,才能在“磨难”中奋起,创造出人间奇迹来。21世纪的世界竞争已经从当今各国教育的竞争拉开了序幕,许多发达国家对未成年人(青少年)进行磨难教育形成了机制。在美国,父母将一岁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的小桌子上,让其用小刀叉去动手吃饭,一般看不到大人端着饭碗追着小孩吃饭的情景。美国的父母很少抱孩子,而是有意识地放手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日本著…  相似文献   

11.
李晓舟 《中国减灾》2011,(9X):57-57
<正>在儿子快满7岁的前一个月,就赶上了百年不遇的"5·12"汶川大地震,相信大多数父母在地震来临时的一瞬间牵挂的都是自己孩子的安危。儿子是典型的在两代人精心呵护下成长的独生子,虎头虎脑的,很是惹人喜爱。作为孩子的父亲,我爱他,但也经常为这个在蜜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5,(11)
<正>新一代父母与老一辈相比,拥有更优越的物质基础,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只是,更好的教育是什么?在纷纷扰扰的信息时代,他们似乎比父辈还要迷惘纠结"虎妈猫爸"严父慈母正在变为严母慈父,这一社会现象契合的正是新生代父母在面对诸如"幼升小"、"学区房"、"中国式早教"、"6+1家庭"等现实问题时的纠结与选择。不知虎妈蔡美儿,如何看待大洋彼岸另一位虎妈毕胜男。前者作为美国耶鲁大学法律系华裔教授,2011年因出版《虎妈的战歌》一书成  相似文献   

13.
吃饭教育     
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中国家长爱孩子,更在吃饭上下功夫。头一条,就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塞,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然后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见祖母端个碗,满院子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据我记得所见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10)
<正>孩子三点半之后如何托管的问题是当下很多年轻父母的痛点,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办学机构通力合作,防止将一种形式的“减负”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加负”“减负”这个我们已经喊了多年、早就达成共识的口号,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可见,仅仅靠某一方,出于简单的善意,是无法解决这个应该解决又似乎没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三点半之后如何托管的问题,引起了  相似文献   

15.
第六节少年儿童的安全防范措施一个运动场上的暴徒,一个成年的陌生人,甚至于一个熟悉的大人,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意味着身体上或性方面的威胁。许多孩子常常通过学校安排的特殊课程被教导怎样保持安全。下面是一个叫KIDSCAPE 的慈善组织就父母应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作出的建议。第一,安全。告诉你的孩子,他们具有安全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一权利。第二,保护他们自己的身体。孩子们必须知道他们的身体属于他们自己,尤其是被他们的游泳衣所遮盖的隐蔽部位。第三,要说不。鉴于许多孩子都曾被教导"永远  相似文献   

16.
杨锋元 《创造》2013,(8):64-65
中国历史上,孟(子)母、徐(庶)母、岳(飞)母,是以善于教子闻名的三位伟大母亲。其中,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最脍炙人口,成为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经典样板。一个人的性格,大体是在六岁前形成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有别于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后天性格的塑造,很大程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有一件事想向您咨询一下,这件事也是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和我爱人在北京打工已有好几年了,孩子从小就被托付给老家的父母也就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不觉得什么,每个月按时寄回钱去,逢年过节回一趟家看望孩子,有时我因工作特殊过年时还不能回家,但总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但现在孩子慢慢大了,上了小学,一些问题就出来了,爷爷奶奶总是在电话中或来信中提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任性,不好好学习,脾气还特别大…  相似文献   

18.
有许多沉浸在对孩子教育的烦恼之中的父母们,应该常常问自己:什么对孩子重要。如果家长连这一点都未弄清的话,孩子不可能有幸福的将来。我们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如果他们有能力必将是满怀希望地将最理想的计划安排在孩子身上,但在这些努力即将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冷静下来,认真仔细地思考一下,我们为孩子所制定的教育规划是否存在着问题。父母们在不辞辛苦地教育孩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
<正>"我是台湾师范大学三年级学生,这学期到大陆来做交换生,因为志愿刚好选上了南开,所以进入了南开大学。""在南开这边选读的是国际关系专业,但在台师大,我其实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我从6岁就开始学画画了。"赵盈媗的家在台湾基隆,赵爸爸和赵妈妈都在家乡从事服务行业。盈媗还有一个小她一岁的弟弟,现在也已在岛内读大学了。赵盈媗告诉我们,他的父母一般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事务,会一直支持孩子的想法及倾听意见,也时常一起讨论,特别到现在,父母觉得孩子都已经长大、  相似文献   

20.
烙印     
正这一年,孩子6岁,上幼儿园中班。有一天,父亲看到孩子在房间里玩的一个小玩具,以前从没见过。父亲问孩子:"这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孩子说:"爸爸,这是我从幼儿园拿的。"父亲说:"儿子,告诉爸爸,幼儿园里的玩具,可以拿回家吗?"孩子说:"不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