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六十年,预审机构和预审工作经历了设在政保或治安部门、机构独立、遭到全面破坏、机构健全和工作稳步发展、实行侦审合并等五大历史发展阶段,其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回顾建国六十年的预审工作,总结其经验,对于进一步认识预审工作在我国刑事诉讼和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思目前预审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当前警务工作发展的趋势,也是预审工作发展的方向。应立足基层预审工作信息化建设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情报信息在预审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现状入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情报信息在预审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始于1997年的"侦审一体化"改革,并未取得当初设想的效果,反而削弱了预审的功能.为确保预审立法意图的实现,从徽观方面着眼,必须保障足够专职预审人员,并在此前提下,从以下方面推进预审工作:充分认识预审功能;提高预审民警信心;增强预审攻坚排难能力;突出深挖犯罪;加强预审考核.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预审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办案程序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培训机制不健全,民警观念守旧,缺乏敬业精神,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不高,办案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预审工作的发展。必须思考预审工作的弊端,加大对预审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转变执法观念,培养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提高预审队伍的...  相似文献   

5.
疑难案件,是预审工作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疑难案件在预审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取证困难、讯问困难、案件定性困难和结案困难等四个方面。预审过程中的疑难案件,既有可能是由于前期侦查工作存在失误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后期预审工作存在失误所导致的。针对疑难案件,应当从加强组织领导、分析犯罪嫌疑人口供真伪、拓宽证据来源、抓好讯问工作和羁押工作等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审工作附着大量的侦查职能,造成了不必要的警力及财力的浪费,而预审权力由公安机关独立行使,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预审的监督、制约职能。因而,应实行侦审合一,预审不应当再承担侦查职能,预审权力也不应由公安机关行使,而应由一中立的,不承担追诉职能的司法机构行使预审权,对侦查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审查与监督。  相似文献   

7.
法国的预审制度与纠问式诉讼相伴而生,而非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法国的初级预审既具有侦查性,亦具有司法裁判性;既是侦查程序,又是起诉审查程序。侦查是法国预审法官的重要工作,但这种侦查具有启动的被动性,预审法官在侦查中居于中立地位,其侦查活动带有明显的司法性。研究法国的预审制度,对重构我国的预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公安机关侦查工作和预审工作在衔接和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一)目前,有的侦查部门交付的案件不符合预审部门受案条件和标准,硬交付预审部门,预审部门不受理,让其补充侦查。有的侦查部门不满意,不愿补充侦查,或找领导出面协商,使预审部门勉强受害。由于预审部门人手少,或对案情不能熟悉,加上有些案件由于时过境迁,失去继续收集证据的条件,致使有些案件无法结案,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理。(二)我国刑事诉讼法之所以规定办理刑事案件要经过侦查和预审两个阶段,其目的就在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确保办案质量,防止放…  相似文献   

9.
预审终结与结束预审工作,实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是从目前全国的理论教科书和预审实践来看,没有见到给予区分的,这样就给学习者和实践者造成审理案件的预审终结,该案的预审工作既告结束的错觉,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使预审业务难以得到完整的理解与贯彻;在预审业务的教学中也难以明确、透彻地阐述清楚。本文试以预审终结与结束预审工作的联系和区别入手,探讨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预审中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审工作是侦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预审,可以查清侦察阶段没有发现的犯罪活动,搞好预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预审中正确运用逻辑是搞好这项工作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体态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属于民俗语言的范畴。体态语言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警务活动中亦发挥着特殊作用。在侦查、预审等警务活动中,警务工作者如果能很好地掌握体态语言的特征、功能和作用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将会发现重要侦查线索,从而及时、准确地寻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预审程序是预审人员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办理刑事案件的规范所应遵循的操作步骤和次序。“预审程序示意图”不仅揭示了预审业务工作中办理刑事案件的步骤和次序,而且还概括地显示了预审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杨杰,男,现任上海市金山区副区长,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党委书记、局长。198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历任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预审科副科长,上海市公安局指挥部调研处科长、指挥中心副主任、主任,上海市公安局轨道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相似文献   

14.
预审中深挖犯罪就是在预审这个专门阶段和专门业务的活动中。要及时查明同案犯,深挖余罪,追清犯罪线索,查破积案,扩大战果。这是预审工作中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对贯彻“除恶务尽”的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预审实践表明:当前集团、团伙犯罪增多;流窜犯、惯犯、累犯增多,这些案件的特点就是犯罪成员多,连续、多次作案,这就为预审工作中深挖犯罪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预审工作中,许多案件都是由甲挖出乙;由乙又审出丙;  相似文献   

15.
德国、意大利都曾照搬法国的预审法官制度,又先后于1975年和1988年通过新的《刑事诉讼法》予以了废除。但德国和意大利并未完全废除预审制度,而是根据其本国的实际情况,构建起了具有其本国特色的预审制度,原由预审法官行使的侦查和部分司法裁决职权,改由司法警察、检察官、侦查法官、中间程序或初步庭审程序法官等来行使。因此,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刑事司法语境中,虽无“预审”之名,但仍有“预审”之实。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没有产生现代预审制度。明治维新后,日本仿照法国法建立了法国式的预审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法的强烈影响下,日本从人权保障的需要出发,废除了法国式的预审制度,但并没有仿照美国建立起美国式的预审制度,而是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新的预审制度:原由预审法官行使的部分预审职权分别由司法警察职员、检察官和侦查法官行使;实行检察官起诉独占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起到了预审的功能;检察审查会具有对检察官起诉进行审查之功用;付审判请求程序亦具有一定的起诉审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性只有与能力相结合,才可能成为“生产力”,产生工作绩效。预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其整个成熟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职业成熟。因而,将管理心理学中的成熟理论运用到预审领域,分析预审人员的成熟度,依其成熟度进行培训,目的在于培养预审人员过硬的本领,以适应日益复杂、艰巨的预审工作,其意义显而易见,当然,对预审人员的培训,不仅是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18.
台州市公安局基于防止冤假错案发生、减轻基层民警负担和加强办案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实考量,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试点先行、反复论证,在全市县级公安机关进行预审机制改革,推行单设预审机构模式。通过组建预审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分步接案办理、设置质控程序、推进侦审衔接、命案上提审核,遏制了执法违法,保证了案件质量,提高了办案效率,减轻了基层负担。但是,预审的法律地位、功能价值以及与侦查的关系等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公安的社会背景下,应坚持对预审工作的再认识、对深化改革的再坚定、对工作制度的再完善、对过硬队伍的再锤炼,进一步深化预审机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预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侦审体制改革后,预审制度规则体系出现重大调整伴随预审名称、组织、工作程序、具体职能的变化,预审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显著改变:预审原来承担的大部分侦查职责被归还于侦查人员,而以审查、核实侦查案卷证据、批准、决定报请逮捕、移送起诉为主要内容。但在目前行政化的侦查体制框架下,预审权力位于阶梯式权力结构的基层,预审程序也更加封闭,甚至被法制部门的行政性审批所同化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机制,现行预审与现代预审制度着重防范、控制强大的侦查权过于自由裁量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这是我国预审制度完成现代化转型必须面对和克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预审立法制度的形成预审制度是关于预审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预审”是同“审判”相对仗又联系的一个法律名词,原意是指法院开庭审判前对被告人的预备性审理,或称事实审。预审制度规定为诉讼程度,最早见之于成文法的判前对被告人的预备性审理,或称事实审。预审制度规定为诉讼程序,最早见之于成文法的是公元1808年的《拿破仑刑事诉讼法典》。我国预审制度的雏形始于奴隶社会的鞫狱方式。人民民主专政的预审制度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的暂行程序》的训令中提出建立司法预审程序。抗日战争时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