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人事天地》2013,(3):46-47
正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果,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又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当一个人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远去,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南宁市社会保险事业局正是这样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充满青春气息的队伍。  相似文献   

2.
150多年前,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150多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彻底揭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来没有一个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来没有一个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职场幽默     
为何不笑 一个老板向他的职员们讲了一个并不可笑的笑话,职员们却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只有一个人没有笑。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窍门     
他是一名出生在美国的牙买加籍黑人。当他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曾经在一家大公司里谋了一个清洁工职位。当然.在当时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里,黑人只有一个工作可以做,那就是清洁工。能够找到这样一份工作,他已经感到很幸运了。因此.他每天总是乐呵呵地、很卖力地把公司打扫得一尘不染。不久,他还发现了一种拖地板的姿势,不仅能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而且不容易累。不起眼的清洁工作成为他的拿手活儿。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的哲学观中,他并没有刻意地去建立一个严谨的自然理论体系。但是,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研读,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这套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自成的,其中包括系统而完整的关于人与自然本质及其关系的思想。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自然本质问题的深入研究,从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剖析人与自然分裂的真正原因——资本的出现。资本作为中介物导致人与自然的分裂,人无法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本质就不能完全实现出来。因此,只有消除资本中介物,人和自然才能够真正的统一起来,在这种统一中实现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人才的判定、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都不是哪一个人能说了算的。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可以是优秀的企业家、发明家、科学家。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放在哪个行业、哪个地区也是很难确定的,这样的问题,只有市场能解决得好。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是作为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存在着。他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概括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考察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高度阐述了他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后。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前,历史还不能…  相似文献   

8.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萨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有个年轻人面临一个抉择,那就是或者去英国参加自由法国军队,这样既可以实现他天真却崇高的卫国梦想,又可以替被德军枪杀的哥哥报仇;或者和因为痛失长子而陷入极端痛苦的母亲在一起,帮助她生活下去.年轻人在这两种抉择之间踌躇难决.对于这个年轻人的深深困惑,萨特并没有给出一个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案,而是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回答:听任![1](p12)乍一看,萨特这个回答似乎毫无建树,因为对抉择者来说,他不知道听任什么?然而,其实萨特是给出了肯定答案的,萨特的答案就在他的本体论思想中.  相似文献   

9.
他从小就立志做记者,拿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12岁那年,他加入学校的记者团,然后到处采访名人。这期间,很多听说他梦想的人都不禁嗤之以鼻,有的人甚至还嘲笑他是疯子。只有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并且默默地支持着他。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年届耄耋之年的老人,他嘴里叼着为人熟知的烟斗,在宽敞的书房里踱着方步,四周摆放着他自己的绘画和木刻作品。好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完成案头摆放着的自传。虽然他早已出版了不计其数的著作,名满天下,但这部自传还是显得有些沉重——可以说是过分沉重了。几经犹豫,他终于决定,要将真相向世人坦白:他曾经在二战中效力于希特勒的党卫军。  相似文献   

11.
马季走了     
马季走了。无论是在他这个年龄段还是在他这个辈分的相声演员当中,他都是最好的一个。他的声望和地位无人能代替,哪怕是辈分比他高的人。而在他后面。虽然知名的相声演员比马季那个时代的人多出不知多少倍,但是真正突出的并同时有威望的人却找不出来。中国相声这五十多年的发展,就像一个线轴状,两头大中间小。只是,后马季时代这一批人真的是无法跟前马季时代的人相提并论了。  相似文献   

12.
《理想国》第二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吕底亚人古各期的祖先原本是一个牧羊人。在当时吕底亚的统治者手下当差。有一天暴风雨之后,接着又地震,在他放羊的地方,地壳裂开了,下有一道深渊。他虽然惊住了,但还是走了下去。故事是这样说的:他在那里面看到许多新奇的玩艺儿.最特别的是一匹空心的铜马,马身上还有小窗户。他偷限一瞧,只见里面一具尸首,个头比一般人大,除了手上戴着一只金戒指,身上啥也没有。他把金戒指取下来就出来了。这些牧羊人有个规矩,每个月要开一次会,然后把羊群的情况向国王报告。  相似文献   

13.
他是那种最没有前途的龙套演员。虽然参加过许多影视剧的拍摄,但在字幕上从来看不到他的名字。默默无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微薄的收入仅能糊口,他的名字从来不被人记起。因为名不见经传,他在片场混迹多年,只扮演过一种角色,没有台词,看不到表情,更没有发挥的空间。可他热爱演艺事业,从不怨天尤人,也不奢望什么,只是兢兢业业地演好每一个角色,包括“死尸”。  相似文献   

14.
论缺席审判     
“民事诉讼具有私法的性质,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对民事纠纷本身有自主解决和对诉讼标的有自由处分的权利。”因此,当事人完全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是否进行答辩,是否参加庭审。他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而自己退居幕后,他甚至可以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出现(法律规定必须到庭的案件如离婚案件除外)。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不出现的又没有委托代理人的情形,我们称之为当事人的缺席。这种情形极大的阻碍民事诉讼的程序的顺利进行,非常不利于法院的公正审判。因此,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都对缺席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不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引导企业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的重大责任,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周礼 《人事天地》2012,(5):40-40
他出生在捷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懦弱胆怯,多愁善感,总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父亲对他很不满意,觉得这不是一个男子汉应该具有的性格。父亲片面地认为,只有那些活泼开朗、能言善辩、坚强勇敢的人,将来才会有出息。为了把他培养成这样的人,父亲煞费苦心,拿着皮鞭把他从家里赶了出来,逼着他与人交往,让他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读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专制时代,如果一个帝王对臣下还有所惧怕的话,那个朝代就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相反,如果这个帝王百无忌惮,天不怕地不怕,而只有臣下怕他怕得要命的话,不用说,这准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年代,我们不妨来看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8.
合同法     
承诺通知13.承诺必须通知。承诺必须通知报价人,这是总原则。一表示承诺,就是通知。被发价人只有打算承诺,而没有把他的意思通知发价人,这就不成立合同,即只有心理上承诺是不够的。而且,发价人不可以约定他要缄默承诺,从而使被发价人受约束。  相似文献   

19.
我在美国留学时,认识不少犹太人——教授里有犹太人,同学里也有犹太人。我和他们处得不坏,但在他们面前总有点不自在。这是因为犹太教说,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换言之,只有他们可以上天堂,或者是有进天堂的优先权,别人则大抵都是要下地狱的。我和一位犹太同学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人,可以平等相交,但也只是今生今世的事。死了以后就会完全两样:他因为是上帝的选民,必然直升天堂;而我则未被选中,所以是地狱的后备力量。地狱这个地方我虽没去过,但从书上看到了一些,其中有些地方就和全聚德烤鸭店的厨房相仿。我到了那里,十之八九会像鸭子一样,被人吊起来烤——我并不确切知道,只是这样猜测。本来可以问问犹太同学,但我又不肯问,怕他以为我是求他利用自己选民的身份,替我在上帝面前美言几句,给我找个在地狱里烧锅炉的事干,自己不挨烤,点起火来烤别人——这虽是较好的安排,但我当时年轻气盛,傲得很,不肯走这种后门。  相似文献   

20.
在那个从西方得到各式各样文化冲击的滋养,又面对民国肇始百废待兴的契机的蓬勃时代里,徐志摩独树一帜远离政治的喧嚣,他的理想主义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一种宽广的“爱”文化视野,从而加入到世界文化的大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的宗教思想即或没有掀起济世雄心的滔天巨浪,但却也足以震撼社会震撼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他在诗中、在审美与宗教的情绪感应中实现了爱的生命意识,一种灵的追求。徐志摩以一种微妙的灵魂来做一种宗教皈依,一种对上帝——永恒的“爱”的祈祷。徐志摩的生命与人格魅力,留给我们既作为对比,又作为尺度,同时也作为救赎的丰富的借鉴,神圣而庄严,自由、舒展、纯净、神秘而又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