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印(尼)、马、菲东东盟增长区(BruneiDarussalan,Indonesia,Malaysiaandphilip-Pine——EastASEANGrowthArea)的构想是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于1992年提出的,该增长区包括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印尼北部的苏拉威西岛以及分别由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的领土构成的加里曼丹岛。三岛的总面积约为1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0万,其中棉兰老岛1500万人、苏拉威西岛1300万人、加里曼丹岛1200万人。加里曼丹岛中,靠石油收人富起来的文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7万美元,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为2320美元,加里曼丹岛的印尼部分为40…  相似文献   

2.
马来人在泰国与新加坡民族关系中地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南亚的马来人系指至今仍以“马来人”为族称的居民,是东南亚较大的一个跨界民族其中在马来西亚有900余万人,在印度尼西亚有1000多万人,在泰国有180万人,在新加坡有40万人,在文莱有14万人,共约2100多万人(1994年)。东南亚马来人的祖先为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中的新马来人,约在公元前1000年开始从亚洲内陆逐渐南下,迁至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经长期发展和融合,形成今天东南亚的马来民族。虽然他们居住在不同的国家,但在种族、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基本一致。马来人在马来西亚和文莱是主体民族,在新加…  相似文献   

3.
工业结构的变化马来西亚从六十年代后半期开始才真正实行工业化政策,工业化的历史比较短。回顾马来西亚过去十年(1965—75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它的发展是极其稳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966—70年期间为5.5%,在1971—75年期间为7.4%。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严重依赖于天然橡胶、锡、棕榈油、木材、石油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1990,(2)
东南亚是天然气蕴藏量十分丰富的地区?印度尼西亚、文莱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它们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1987年印尼出口221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0%,居第一位。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14%和13%,居第三和第四位(次于阿尔及利亚)。泰国的天然气生产也在不断发展。1987年,东盟国家的天然气总产量达650亿立方米(5760万  相似文献   

5.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的北部,北临南海,边疆的其余部分均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全国划分为文莱、图通、藤布龙和白拉亦四个行政区。土地面积只有5765平方公里,人口约21万人(1984年的估计数字)。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84年1月文莱独立,同年1月7日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东盟的第六个成员国。文莱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84年的可开采石油蕴藏量为15亿桶、天然气蕴藏量为  相似文献   

6.
文莱的石油     
文莱这个东南亚的苏丹王国,于1984年元月一日宣布独立。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和西北部,北濒南中国海,邻近我国的南沙群岛,其余三面均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毗连。文莱的国土面积有5765平方公里。人口20万,马来人占百分之五十五,华人占百分之二十五点四,土著民族占百分之十二点五,余下的为印度人、泰国人、菲律宾人和欧洲人等。马来语为国语。伊斯兰教为国教,百分之七十的国民信仰伊斯兰教。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世袭的苏丹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现任国家元首是苏丹哈桑·博尔基亚。首府是斯里巴加湾市。  相似文献   

7.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旧称婆罗洲)西北端,与马来西亚的沙巴和沙捞越接壤。陆地面积5767平方公里,被沙捞越的林邦分割成互不相连的东西两个部分。全国共分四个县:摩拉——文莱、马来奕、都东、藤布龙,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文莱是个多民族国家,除占人口多数的马来族外,尚有华族、土著民族及外来民族。伊斯兰教为国教,马来语为国语。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联邦(the Federation of Malaysia)成立于1963年9月16日,其前身为英国在东南亚以马来亚联合邦(the Federation of Malaya)为中心的殖民地。在它那面积为330000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居住着2200万左右的人口。马来西亚包含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北部,它与泰国、文莱和印度尼西亚拥有共同的领土、领海分界线,与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拥有共  相似文献   

9.
文莱国位于我国东南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北临南海,南邻马来西亚与印尼,是东南亚一个小国,土地仅5770平方公里,人口仅17万余人。1972年德国教授傅吾康旅游文莱,寻觅古迹,发现了一个七百年前我国宋代华侨的坟墓,它是中南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实物史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以来,它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按1970年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61年的70.65亿马元增至1983年的312.06亿马元,增长了3.4倍,1962—1983年年平均增长率达7%,快于同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东南亚地区也仅次于新加坡。在这段期间,马来西亚不仅保持了“胶锡王国”的称号,而且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油产、销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3年为4,583马元(约合1,974.4美元),比1961年的830马元增长了4.5倍,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文莱和新加坡。不过,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发展速度起伏不定,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1.
经济短波     
《东南亚》2006,(4):5-5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呼吁东盟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在最近举行的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上,黑田东彦指出,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东盟东部增长区(BIMP-EA-GA)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增长三角区(IMT-GT)次区域合作,是东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东盟区域一体化和发展提供了前进动力,应该加强。●柬埔寨倡议柬、越、老、泰、缅5国成立大米出口组织。最近柬埔寨总理洪森建议上述5国成立大米出口组织。该组织对国际市场的大米出口将达1200万—1500万吨,成为出口大米最多的一个组织,将在维护国际大米市场价格上发…  相似文献   

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给马来西亚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固定价格计算):1982年为5.2%,1983年为5.6%,而1976—1981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则在7%以上。今明两年(指1984年和1985年—译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可望达到6.1—6.3%的水平(据估计,按1970年的固定价格计算,198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359亿马元),但据估计,以后几年的增长率将会再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1月以色列总统Chaim Herzog正式访问新加坡,引起了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政府的外交抗议。而且,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还因其继续在新加坡的访问而召回两国外交使团的负责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张,后者的总  相似文献   

14.
南部国家的“优秀生”一千九十万人口的马来西亚是一个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以及原住民组成的典型的复合民族国家。政治权力操在马来人手中;经济领域,则受华人与以外国资本为中心的非马来系所控制。马来西亚的经济实力,单就宏观指标来看,可以说是南部国家的“优秀生”。七十年代的马来西亚经济成长率,确实达到7—8%。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地区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有悠久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后,新加坡和文莱因劳动力短缺成为外籍劳工的输入国,菲律宾、印尼、缅甸和印支国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是劳工的输出国.马来西亚和泰国既输出也输入劳工,但以输入劳工为主.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与特点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劳动力供求等方面的差距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重要原因.同时,它们的共同边界很长也使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成为可能.越南与老挝和柬埔寨,以及泰国与缅甸的边界线,超过美国与墨西哥的边界线.美国为减少跨越边界的非法移民,每年耗资几千万美元,动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但是收效甚微.在东南亚,热带雨林更无法成为移民的屏障.新加坡和文莱的外籍劳工主要来自东盟其他国家.新加坡从60年代末开始就面临劳动力短缺,而允许外籍劳工前去工作,以缓解劳工不足和本国劳工工资上涨的压力.据新加坡劳工部的统计,1994年外来劳工有30万人(1992年为20万),占就业总劳动力的将近20%.1996年外国工人达45万,占人口的12.5%.他们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泰国,还有一些来自菲律宾和其他国家.马来西亚尽管有不少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到新加坡工作,但是他同时又从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吸引大量劳工.自80年代后期以来马来西亚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1  相似文献   

16.
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取得引入瞩目的成就,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考察马来西亚经济结构的变化与问题,对了解马来西亚今后的经济发展将不无裨益。马来西亚经济属于农业型经济,耕地主要种植供出口的经济作物。1960年西马耕地面积约2,259.4千公顷,橡胶种植面积占三分之二强,当年产橡胶70万吨,占世界橡胶产量40%左右,从事橡胶生产的人达30万以上;其次是椰子,占总耕地面积的9.2%,而主要食粮大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马来西亚由原马来亚联合邦、沙捞越和沙巴三个部分组成。原马来亚联合邦地区又称西马来西亚,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沙捞越和沙巴合称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马来西亚从1963年成立至今仅二十年,但是从其所辖各地区的社会发展看,它却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的资料记载,马来亚在公元前一万年便有人类居住;在沙捞越,五万年前已有原始人类的活动。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间,马来亚北部就有奴隶制国家。从公元七世纪末、八世纪初到十六世纪初的近千年中,现马来西亚所属的地区处于封建社会阶段,沙巴和沙捞越地区由文莱苏丹王国管辖,马来亚有七个封建王国。十六世纪以后,这一地区相继沦为葡萄牙、荷兰的殖民地。二十世纪初,马来亚、沙巴和沙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在取得独立后,为了改变殖民时期形成的畸型的经济结构,将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马来西亚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就。近几年来,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势头,1987-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82%,在亚洲仅次于中国。1993年人均收入达3280美元,是泰国的2倍,印尼的5倍,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文莱和新加坡。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报告已将马来西亚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它在其中的竞争力已超过韩国而位居第四位。上述工业化成就主要得益于马来西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有关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纵横》2008,(1):96-96
2007年广西与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文莱6国(以下简称泛北经济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7.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59.2%。其中进口11.2亿美元,增长37.7%,出口16.5亿美元,增长77.9%。  相似文献   

20.
到1980年底,东南亚地区共有人口36,200万,占世界人口总数的8%。其中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达15,200万。以下依次为越南(5,230万),菲律宾(4,840万),泰国(4,717万),缅甸(3,530万),马来西亚(1,344万),柬埔寨(776万),老挝(372万),新加坡(293万)和文莱(19万)。东南亚地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0人,为世界人口平均密度的2.7倍,是世界人口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本文对东南亚当前的人口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