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1942年初,我调到延安解放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认识了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的第二位夫人张越霞同志。她和博古住在编辑部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1943年7月初的一天,清凉山东麓《解放日报》编辑部的一孔石窑洞里,社长博古及缪海棱等几位编辑记者,正在为修改延安各界群众保卫陕甘宁边区动员大会的长篇报道的导语而热烈地讨论着。  相似文献   

3.
我于1940年11月到达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红岩嘴。这时南方局组织部长博古同志已去延安,由孔原同志代理。 在红岩嘴,我住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二楼,一楼是办事处的办公室,三楼房子很少,是机要科和电台。办事处主任是钱之光同志,我们名义上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做南方局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所知道的陈云刘英一、与陈云相识我与陈云相识是在1933年的中央苏区。那时,他在苏区搞工人运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的党团书记、副委员长,委员长是刘少奇。陈云当时住在中共中央局,那是一栋老百姓的房子,住在里面的还有博古、李维汉、张闻天等。我...  相似文献   

5.
李海文 《党史博览》2012,(10):18-22
博古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在21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0年的时间是和周恩来共事。博古和周恩来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周恩来是博古的领导。第二阶段,博古是周恩来的领导。第三阶段.周恩来与博古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第四阶段.周恩来是博古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上岗冲村地处海拔2800米的脑山地区,全村共有406户1903人,是一个纯回族聚居村。现有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0.79亩。2000年之前,全村大部分人都住在阴暗潮湿的土坯房里,还有5户人家因盖不起茅草屋住在窑洞里,20%的村民吃不饱、穿不暖。1999年,全村农业收入不足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只有997元。  相似文献   

7.
1937年1月进延安之后,我就在国家保卫局特务队手枪连当战士,后来给陈真仁同志当警卫员。1938年夏,陈云同志从苏联回到延安,我即调给陈云同志当警卫员。陈云同志当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住在西山脚下的窑洞里,和李富春、蔡畅同志住在一个院子里。冬天,陈云同志鼻子流血的老毛病又犯了,在家休息。快过  相似文献   

8.
1936年9月,由红九军、三十军、五军团二万多人组成的西路军,从陕北到了河西走廊。由于受马步芳等“四马”的包围,弹尽粮绝,处境极为险恶。在这危急关头,西路军总司令徐向前从高台总部发来急电,请求救援。毛主席立即拟好回电,指示西路军回师向黄河靠拢,并策划请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率部接应,脱离险境。这时我在中央警卫排担任内卫,负责毛主席和张国焘的安全保卫工作。毛主席住在延安北门窑洞,张国焘则住在条件稍好的石窑洞里,相距不过三十来米。下午五点刚过,主席对我说:“小王,  相似文献   

9.
岁月如歌     
唐国雄 《共产党人》2004,(20):35-35
提起与共和国一起出生,我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觉。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大灾荒,“文革”,自己是个幸运的人。童年时,我一家六口人,挤住在一间土坯砌的破窑洞里,一张土坑,什么铺的都没有,六口人盖着一张仅有的破雨毡。最难熬的是冬天,当时年幼的我清晰地记得,躺在炕上,窑洞顶裂着口子,结着一寸厚的霜,风呼呼地吹着,好像要把整栋窑拔起来。夏天,八九岁的娃娃身上连个遮身的衣服都没有,冬天,娃娃们还是没有鞋穿,光着脚丫子在雪地里奔跑,脚冻得通红,太冷了就用一只脚的脚心搭在另一脚的脚背上取暖。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途经镇原。1935年10月10日,红一方面军途经镇原。毛泽东当晚留宿在三岔镇北边的一所天主教堂里,周恩来、彭德怀住在附近的窑洞里。  相似文献   

11.
1936年冬,毛泽东、贺子珍夫妇随党中央机关从陕北瓦窑堡来到保安(今志丹县),住在小石山上一孔破旧的窑洞里.当时,我刚从红一军团调到陕北红军八十师三团团部任政治协理员兼党支部书记,因为驻地离保安不远,所以经常听到毛主席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延安兰家坪,是马列学院的所在地。虽然是一所窑洞学校,却是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建立的一所攻读马列主义理论比较正规的学校。张闻天一手创办了这所学校并兼任院长。学员一部分来自前方和在延机关,大部分则是国统区来延安的青年党员。1939年3月底,刘少奇从河南竹沟回到了延安。这次,他住在与张闻天隔壁的窑洞里。延安和敌后涌现了大批的新党员,这是革命蓬勃发展后继有人的表现,刘少奇感到很高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并任《解放》周刊责任编辑的吴黎平,也住在兰家坪新打的土窑洞里,离刘少奇的住处不远,常到刘少奇那里坐一坐。…  相似文献   

13.
邵予奋 《共产党人》2004,(13):47-47
1980年6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时任宁夏军区参谋长的刘学基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给我布置了一项特别任务。他说: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和夫人邵华明天要来宁夏度假,准备住在军区招待所,由你负责接待工作和组织参观活动。并提出了有关要求。笔者时任宁夏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受领任务后,既感到突然,又非常兴奋。即将见到敬  相似文献   

14.
窑洞小米草鞋共产党人刚来延安时住在城内。城内除了几幢简陋的建筑外,实在看不出还有城市的繁华。就是这样一个毫不显眼的小城,日本人也  相似文献   

15.
博古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时还不到25岁,很年轻,长征的时候博古也就是二十八九岁的样子。这样一位年轻的领导者,当然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思虑还不够周全。到了遵义会议的时候.就有一个更换领导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简朴与奢侈     
何华 《党的建设》2007,(6):36-37
简朴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70年前,美国记者斯诺采访了革命圣地延安,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在延安,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  相似文献   

17.
莽莽黄土高原,最美的还是延安窑洞。 为了看窑洞,我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就像久别的亲人重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站在杨家岭窑洞宾馆楼上,举目四望,巍巍宝塔山下,  相似文献   

18.
莽莽黄土高原,最美的还是延安窑洞。 为了看窑洞,我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就像久别的亲人重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站在杨家岭窑洞宾馆楼上,举目四望,巍巍宝塔山下,  相似文献   

19.
黎辛 《党史博览》2013,(5):47-47,56
一《新华社编年记》(新华社内部出版印刷)1944年10月4日记载了"毛主席在博古(博古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社长及中央出版局局长)陪同下,来到清凉山西侧山腰上中央印刷厂大礼堂,接见了新华社与解放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等"一事,但没写具体内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44年10月4日上午9点多钟,新华社副刊部编辑温济泽在山上看到毛主席从清凉山下往上走,便快步跑到新闻编辑部,告诉正在审稿的博古社长,说:"毛主席来了,正从山下往上走呢!"博古说:"毛主  相似文献   

20.
正多少年来,关于博古(秦邦宪)在瑞金及红军长征途中的回忆资料,堪称凤毛麟角。偶尔见之,也多为碎片化、概念化的东西。还是长征前夕即担任了博古警卫员,并一直陪伴他走完长征路的康念祥,对他亲见亲历的博古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的追忆,得以让人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博古。"我和挑子比,我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