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民主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并称为当代西方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政治思潮.社会民主主义是当代西欧发达国家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称.  相似文献   

2.
国外学者在中国新的发展观提出之际,把它与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推行的发展观作比较,敏锐地看到中国发展观的科学价值.我们研究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观,可以从全球的视野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经济学上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观是古典自由主义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强调私有制、市场化、反干预.对比新自由主义发展观,我们看到,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发展的方向性,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个是发展的协调性,把发展看作是一种相互联系和协调的社会进步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奇 《政策瞭望》2007,(1):52-52
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种媒体的理论文章和深度报道中,经常提到一个词,叫“新自由主义”。到底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它是一种学术理论,还是一种社会思潮,或者是别的什么?所谓新自由主义,最初是一种非常专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理解新自由主义,首先要认识古典自  相似文献   

4.
托克维尔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取消私有财产权,它的前途是一种“新的奴役”。他考察的是圣西门式的而非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他不排斥未来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也不是不干涉原则的捍卫者。他并非古典自由主义者眼中的反社会主义者,而是一位20世纪新自由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5.
社会政策如何构建父职?——对瑞典、美国和中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如何承担父职是全社会共同构建的,社会政策的作用至为关键。瑞典和美国的社会政策显示,由于二者对社会福利的根本目的、对亲密关系与家庭形式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从而使两国的父职构建路径分别属于社会民主主义和市场自由主义。相形对照之下,中国目前父职构建的路径属于市场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结合,亟需变革。  相似文献   

6.
女权主义政治思潮对西方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鼎良 《前沿》2010,(16):17-19
西方女权主义政治思潮从17世纪开始出现,19世纪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活跃在西方政治舞台。它在西方政治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是西方新兴的政治思潮之一,它冲击、挑战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以男性为主题的各种政治思潮,反对社会、家庭对女性性别的歧视、压迫、剥削,追求两性的平等地位和妇女的解放,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国外有关全球化的思潮中,吉登斯的全球化理论可谓独树一帜,它建构于新自由主义所构筑的认识平台之上,是一种以世界性民主理念为基础,以全球化统理论为核心内容的全球化理论。它作为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订内外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其实质是谋求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推进霸权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8.
宋雪梅 《人民论坛》2012,(23):190-191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经济学领域占据主流地位的理论思潮,新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文章从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入手,分析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的不利影响,便于科学应对新自由主义,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萌芽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20世纪初的风云变幻,导致资本主义严重的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以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把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与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凯恩斯主义取而代之。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这一派以奥地利的路德维希·米瑟斯为代表,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溃败在于理论还不够彻底,要构建“更纯粹、更不妥协”的自由主义。提出对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环境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存在创造了条件,自由主义思潮也在当今全球发展中显示了其一定的生命力,但事实上,在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中国,自由主义依然缺乏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虽然如此,自由主义对我国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也对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工作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的渊源和演变作了翔实的剖析,并且在此基础上着重指出(1)历史上的社会民主主义不管是从革命角度还是从改良角度加以解释,它所主张或标榜的社会主义都是应当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制度.(2)这种思想并不是主张摒弃民主社会主义概念的人们的一家之言,而是也受到主张保留这一概念的人们赞同的.后者实际上认为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的工人运动已使那里的资本主义"改变成一种受到社会节制的、开明的和温驯的资本主义",而且认为从理论上讲也可以设想"有可能实现一种不再主要依靠剥削人的劳动力的资本主义经济",因此他们也不再主张从制度上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看法目前已成为西欧社会党人的共识.文章最后指出大致说来,从1990年起,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追踪考察,到一定时候再对它在性质上的变化发展作出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2.
社会民主主义是社会党国际一些成员党之间普遍流行的一种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宣扬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者鼓吹“用民主的方法建立一个自由的新社会”,主张用点滴的社会改良来取代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二次大战以来的四十年中,尽管社会民主主义的改良主义实质未变,但其社会改革思想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为适应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势,社会民主主义也出现了“现代化”的趋势。本文拟对社会主义的这一新动向作些述评。  相似文献   

13.
三、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和德国工人运动的情况会上,德国学者弗里嘉·豪格和奥地利学者瓦尔特劳掩乌尔班分析了以布莱尔、斯罗德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或“新中间派”兴起的社会基础与影响。他们认为,1989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和新自由主义的扩张,给欧洲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产生了极少数非常富有、享有特权的阶层与大量失业者和贫民。特别是保守主义政党执掌政府,经营新自由主义经济,削减福利和其它保障十年之后,人民的不满使社会民主党人在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重新上台执政。他们是仿效美国制造美好生活的形…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新政与新自由主义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够终结新自由主义的,可能不是某个国家的政府,也可能不是某些知识精英,更不会是资本精英,而是新自由主义带来的日益严酷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前统治英美的古典自由经济思想在当代的翻版。大约从3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新的“干预主义”取代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地位。与此同时,人们普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自由主义,最初是非常专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即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在18世纪创立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加以改造而来的。古典自由主义最大的学术主张就是经济自由,强调市场机制是  相似文献   

17.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派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名称。社会民主主义由最初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到19世纪末演变为社会改良主义政党。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改良主义活动有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却无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8.
余世锋  陈清浩 《前沿》2010,(7):111-115
19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纷纷从拥护自由主义倒向独裁主义。《独立评论》作为继《努力周报》和《新月》之后的另一块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阵地,原先的一些自由主义思想家如钱端升、蒋廷黻、丁文江、吴景超到了19世纪30年代纷纷主张独裁,而一直被视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胡适也一度表现出对独裁主义的强烈兴趣。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纷纷倒向独裁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自由主义均抱着强烈的工具主义的取向,缺乏对自由价值的终极关怀,导致自由主义的集体性失语。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思潮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极端演化与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以来,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期主义的较量  相似文献   

20.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及其演化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体系的总称。它是由上个世纪后半期欧洲工人运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演化而来的。19世纪后半期,一些欧洲国家尚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在当时的条件下,工人政党面临的任务是组织领导无产阶级推(?)封建专制、争取民主,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