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专有技术是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技术引进合同的主要标的。但对专有技术要不要给予法律保护,我国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专有技术的所有人不愿对社会承担公开技术的义务,因而对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利,所以法律不应给予保护。在我们看来,不能因为专有技术具有保密的性质,就认为它不向社会公开。实践证明,专有技术如果不用于实践,就失去了作为专有技术存在的价值。事实上,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几乎没有哪一项秘密能够长期保得住的,况且由于含有专有技术的产品是在市场上公开销售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专有技术也并非完全不向社会公开,而是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实行有偿转  相似文献   

2.
论专有技术的法律界定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专有技术的法律界定及其法律保护●江西省永丰县人民法院黄思斌我国先后颁布了《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应该说,这些法律的颁布实施对于保护发明创造人取得专利权并进行技术交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如何对非专利技术进行有效的保护,法律却无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3.
专有技术(Know—How)一词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形成的新概念。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它一出现即广泛应用于国际技术贸易中,已成为国际技术许可合同的重要客体。由于专有技术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一旦某种新发明或新技术被泄露、窃取或窃用时,不仅会使有关企业遭受损失,而且可能影响到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各国虽无保护专有技术的专门立法,但在实际上都对专有技术给予不同程度的法律保护。对专有技术的侵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专有技术许可合同的受方、企业的雇员、合同关系以外的第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有着司法保护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优势在于政府可以运用多种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力度,提高保护效率。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基本概念、法律特征等理论问题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应该是政府为保护知识产权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等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总和。从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及其执行现状看,存在制度缺陷和执行失范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缺陷和执行失范,有必要完善法律制度,融合执法资源,改善执法环境,开展综合执法,改变执法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涵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涵义在相关法律中并无明确规定,学界的理解也不统一,鉴于我国目前国情,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澄清实有必要。本文基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学术界定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兼及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征求意见稿,全面探讨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涵义,指出当前行政保护的核心内容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李本 《法学研究》1993,(1):63-66
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在我国同版权)以及技术秘密(KNOW-HOW,或称专有技术)等无形财产的专有权利,我们统称之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中的各项权利无疑只有得到法律的保障才可能实现。而法律保障不外乎行政的、民事的、刑事的三种手段。从目前状况看,除刑事手段外,其余两种无明显缺陷。而刑法的保障作用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刑法本身也确实有这么一项重要任务——保护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公私财产权利。但如果这种保护存在明显缺陷,则不但刑法的相应作用不能发挥,知识产权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而且还会影响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国际声誉。所以,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缺陷必须尽早予以弥补。那么,这种缺陷何在?解决的途径在哪里呢?这正是本文以下要着意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是著作权保护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我国的著作权行政保护制度主要由著作权登记制度、著作权行政检查制度、著作权行政处罚制度和著作权纠纷调解制度组成。在强调著作权行政保护的同时,我国又通过司法程序为著作权人提供民事、行政及刑事诉讼程序的保护。二者共同构成我国著作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相比之下,著作权行政保护制度积极、主动,有相对较高的效率,但也可能受到政府腐败等行为的影响,而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司法保护虽然效率相对较低,但却能提供较为权威和公正的保护。因此,在未来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努力中,应在充分发挥行政保护的功能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著作权行政保护的制度与程序,强化对著作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8.
专利权行政保护是指国务院及地方专利管理工作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运用法定行政权力,遵循法定程序,采用行政手段对专利权的确权、管理、侵权纠纷处理和行政查处等方面所实施的全面的法律保护。由于专利权有私权属性,因此,有些观点认为应弱化对专利的行政保护。然而,不能片面否定行政保护对专利权保护的积极作用,本文指出了我国专利权行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就此阐述专利行政保护的正当性及加强专利权行政保护的原因,并提出加强专利权行政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技术贸易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国际技术贸易中,不论是通过贸易途径还是通过经济合作途径进行的技术转让,其技术内容又包括两部分:一是专利技术,二是专有技术。目前,对专利技术的法律保护是切实有效的,不仅世界各国大都已颁布了《专利法》,而且在国际上还有诸如《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专利合作条约》等文件。而专有技术不论是各国国内立法,还是国际立法,尚未有一专门法律对  相似文献   

10.
对专有技术保护的几点法律思考钱玉林一、Know-How与专有技术。“Know-How”一词被引入法律领域后,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在美国,Know-How与Trade-Secret经常在合同中交互使用,而英国的一些学者和判例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在探究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形成及发展进程方面,国外及国内的许多学者与法官曾先后提出了调整商业秘密关系的诸多理论,它们对当代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然而,在这些众多的理论中,最能准确把握商业秘密特征,对西方国家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的形成最具影响力的则当属商业秘密的"财产权理论"和"保密关系理论"。深入考察保密关系学说和财产权论的形成及发展轨迹,将有助于了解目前英美及其他国家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中美经贸协议》规制的主要问题,《中美经贸协议》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从文本格式和文本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中美经贸协议》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指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模式及现行法律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我国应当从宏观上转变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模式建立商业秘密专门法保护制度,现阶段应当加强我国涉外经贸中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范、修改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规定、增大政府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投资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规模日益增大。加强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既是最终建成这一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条件,也是防范投资风险(主要是政治风险)的必要手段。因此,认识到该区域内国际投资保护制度的重要性,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现行保护机制的不足和缺失,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提出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国际投资保护制度的建议将对完善与发展这一国际投资保护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因为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诸多特殊属性,加之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版权法并不保护民间文学或者并不对民间文学赋予特别的保护。虽然诸如版权法、商业秘密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传统知识产权制度都可以赋予民间文学作品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民间文学的自身属性导致传统知识产权制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不适应性。例如,建立在个体作者基础上的传统版权制度并不适合保护民间文学作品。传统知识产权制度对民间文学保护的不足呼唤民间文学特殊保护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个人数据权益的多元性,决定了个人数据在不同场景中的权属不同,这意味着对不同权属性质的个人数据,提供的法律保护模式也不同。我国对个人数据的法律保护模式有三种:财产权保护模式、人格权保护模式和平台保护模式。鉴于当前我国数据确权的制度安排尚未完成、数据的人格权保护没有得到公益救济、数据利益的损害赔偿无法实现,有必要对不同权属性质的个人数据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在方法论上应突破私法或公法的思维局限,在立法论与数据应用实践层面,对现有的个人数据保护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商业秘密保护模式拓宽数据财产权的保护路径,利用个人数据场景化保护模式弥补人格权保护模式的虚置,利用平台保护模式优化数据安全法律保护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国贸易保护战略的推进,反垄断法作为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工具,与贸易保护政策间的互动关系日益紧密。对外贸易反垄断豁免正是各国为满足贸易需求而普遍适用的竞争政策,它对于促进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护国内产业利益具有特别的功能和效果,但其适用也受到限制。根据发达国家的有关立法和实践,我国《反垄断法》下的外贸豁免制度尚需完善,惟有如此方能确保其必要的贸易保护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论多边贸易体制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寿平 《时代法学》2004,2(3):25-30
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协调发展 ,这是一个“国际贸易新问题” ,GATT规则及其争端解决实践对此问题基本上持回避、谨慎的态度。随着WTO的建立 ,多边贸易体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度则明显加强 ,特别是WTO上诉机构的争端解决实践 ,表明WTO的价值天平向环境保护倾斜的趋势似乎在逐步明显。多哈会谈及坎昆部长会议则再次显示多边贸易体制对环境问题的妥协。环境问题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这种发展趋势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安全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刘笋 《现代法学》2006,28(6):34-44
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环境损害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已开始尝试运用贸易投资条约防范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的消极环境影响。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代表的国际投资法立法新模式,在其投资章节中规定了环境条款,试图兼顾投资自由和环境保护两种利益需求。虽然实践表明,该协定仍然没有有效协调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在执行上出现了诸多法律冲突,但该协议所彰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立法理念和原则,可能会成为未来国际经济法中重要的理念和原则,将会对未来国际投资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rade Secrets, Firm-Specific Human Capital, and Optimal Contract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ade secrets are innovations jointly produced by firms and employees that are generally not protected by patents. They are commonly protec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abor contracts, where an obligation of confidentiality is imposed upon the employee. Specifically this obligation applies to the employee even after he has left the employer for a period of time determined in the contract, known as a cooling off period. Often employees are prohibited not only from revealing trade secrets, but also from utilizing their specific human capital developed at the original place of employment in competitor firms during this period. Their specific human capital is in effect inseparable from the trade secret. Failure to protect the trade secret will result in its revelation and its becoming public and hence worthless for the innovator. The inability of an employee to reveal trade secrets and utilize his specific human capital after leaving his place of employment imposes costs and losses upon him. Some form of compensation will be paid for these contingent losses within the employment contract. Employers know that the longer the cooling off period imposed upon employees, the greater employees must be compensated for this in the contract. Longer cooling off periods thus cost the employer more, but also enable him to earn greater rents from the innovation itself. In this paper profit-maximizing periods of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se two countervailing factors, and comparative statics exercises are performed. How the selection of profit-maximizing periods of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when the incidence of resignation is itself affected by contract parameters and incentives is explored.  相似文献   

20.
宗泊 《河北法学》2012,30(11):150-156
发达国家制定的《反假冒贸易协定》已于2011年11月1日生效,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设置了新规则,由于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密切联系,使得该规则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在对《反假冒贸易协定》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该协定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新动向,进而提出中国在此问题上应有的立场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