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这既是对迄今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为我们在新世纪、新时期的周边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对进一步做好周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任何国家都重视与邻国的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也始终占有重要位置。与周边邻国关系搞好了,有利于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开创必要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我们站稳…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同各国的友好与合作关系,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促进自身和各国共同发展。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去年一年里,我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将周边国家视为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朋友和伙伴,努力把同邻国的互信合作提升到新的水…  相似文献   

3.
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时提出:“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这一崭新的思想和命题是对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发展。全人类共同利益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并随着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全球化趋势虽使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受到冲击,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国家利益仍然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坚持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一、全…  相似文献   

4.
密集出访11国,行程十万八千里通过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和周恩来的名声远播天下。但就外交来说,参加国际会议仅是外交的一种而已,大量的本国与他国之间存在的问题要靠双边交往来解决,发展与他国特别是与大国、邻国的正常和友好关系,以保证本国在本地区和在全世界应有的地位,为本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以此获取和维护本国利益。周恩来兼任共和国首任外长,考虑和搞好国家的外交自然是责无旁贷的,而到其他国家访问.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非常深刻.党际关系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战线,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也经受着变革经济因素日益成为新型党际关系交往的重要内容;其交往方式更新、范围逐步扩大;交往中更需坚持四项原则;也使我们在超越意识形态的同时要注重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相似文献   

6.
杨景宇 《求是》2005,(14):5-7
一我们的国家结构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是联邦制,更不是邦联制;二是各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同这种国家结构相适应,《宪法》和《立法法》确定的我国立法体制总体上是两级立法(中央和省级),另有两个特殊性,即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和经济特区立法。确定这样一种立法体制,体现了《宪法》规定的“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目的在于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各个地方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由此看来,搞好地方立法是非常重要的,绝非可有可无。二党的十六大要…  相似文献   

7.
正金灿荣在6月19日的《环球时报》上撰文指出:在国际关系中,大国的体量决定自身比较安全,国际影响力较大。但也正因这种体量,它所受到的周边国家猜忌更多。较之一般大国,中国的处境更复杂。一是因为中国的周边邻国比一般大国都多;二是中国周  相似文献   

8.
正从1978年1月到1979年2月,邓小平曾密集出访,数量之多,超过了他一生其他时间出访国家的总和。当时,邓小平的出访有重大的战略目标,一方面要团结周边国家,另一方面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寻求中国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帮助。他作为中共领导人,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决定了这些国家与中国国际关系的走向。最终,邓小平以他不同凡响的智慧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成果,改善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使中国不可逆转地走上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越南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两国关系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需要。两国关系自1991年正常化以来发展迅速,这得益于两国领导人将两国关系不断提升。至2008年,两国关系已有"十六字方针""四好关系"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支柱。然而,过去几年来,两国关系也出现了下滑和波动。借助建构主义、不对称理论以及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深入分析中越关系的深刻内涵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因素和现代科技,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中越关系,是值得中越两国学者共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因此,各国在外交中均重视开展周边外交,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作为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如邻国众多、强国环立等,更突出了搞好周边关系对国家安全乃至发展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周边外交历来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邓小平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如何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周边外交思想。对邓小平的周边外交思想进行总结和研究,无论是对中国外交的发展,还是对当今周边外交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4,(3)
邓小平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实行不结盟政策和遵守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等等。这一政策的基本要求,是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等。  相似文献   

12.
政党外交是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时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与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发展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党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烨 《唯实》2002,1(1):61-63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党际关系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战线,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也经受着变革:经济因素日益成为新型党际 关系的重要内容,其交往方式将更新、范围将逐步扩大,在交往中更需坚持四项原则。也使 我们在超越意识形态的同时,要注重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观的演进和海洋安全战略的调整,主要受国际安全形势、现代海洋法的发展、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海上力量的状况等因素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视海洋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方向,同时视海洋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并生效后的新形势,我国调整了海洋安全战略:注重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兼顾出发来谨慎处理与周边海上邻国关系,全面性综合使用军事、政治、法律、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有理、有利、有节来确保中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6.
进 入新世纪以来 ,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急遽的变化。国际关系的发展将会朝向何方?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国际战略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许多国际战略家也试图对此作出回答。然而 ,对于国际关系发展方向问题的探讨其实有一个前提 ,这就是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究竟是什么。但是 ,对此  相似文献   

17.
刘建飞 《新视野》2001,(4):59-60
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史上最为复杂的一种双边关系,既有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属性,又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系的属性,还有大国之间关系的属性。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影响非常深远但却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就是文化因素。从“文明冲突论”谈起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国家安全形势大为改观。但是,美国的一些战略家们并不认为美国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开始未雨绸缪,针对当今世界的新特征,提出各种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应对战略。最有影响的就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亨廷顿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看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一直非常关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始终把科学技术放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腾飞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的,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思想,为科技事业的腾飞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邓小平关于发展科技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出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文化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整个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和合”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有何影响呢?本文考察分析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对于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作用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提出 日内瓦会议前后,中国政府在同西方国家逐步改善关系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上,争取在新型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这种新型平等关系,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