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虎妞是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中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关于她的是非种种,学术界已有多种论述。笔者拟以情爱为切入点,通过对虎妞自身,虎妞与父亲,虎妞与祥子三个方面的分析,探讨虎妞情爱生活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舒乙 《北京观察》2009,(1):60-61
报刊上曾有过报道,说老舍先生说过,北京最美的街是“景山前街至文津街“。 我认为此话可靠。原因是老舍先生曾把这段路写进《骆驼祥子》里,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地理背景,在第九章。  相似文献   

3.
白志坚 《前沿》2008,(1):229-231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贯注了作家老舍对社会、人生、生命的理性的思考,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即样子的生存、人格、婚姻理想的失败来分析老舍笔下的车夫形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每月要事     
全国▲2月3日,纪念我国杰出的文学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李岚清副总理等出席并讲话。老舍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开拓者之一,他的作品《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不朽之...  相似文献   

5.
虎妞是老舍先生代表作《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祥子与虎妞的故事,是一个特定年代里的人生悲剧,虎妞对祥子的爱有真情真爱的一面,但这种畸形的爱却在客观上伤害了祥子,也造成了自身的悲剧。本文从虎妞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层面对虎妞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春秋》2020,(1)
正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老舍4年多济南时光,老舍不仅收获了文学成就、收获了朋友,更收获了爱情与爱的结晶。青岛的时光,亦是老舍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有诗有酒有故事、有旧雨新知,传世之作《骆驼祥子》就是孕育于济南、完成于青岛的。山东7年,他以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造诣的突破与升华,以《骆驼祥子》《济南的冬天》《月牙儿》等作品,确立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靠山”“香山其实就是一座山,海拔400多米,傻乎乎地站在那里”,这是一本书的开篇,像很多年岁稍长的北京人一样,作者施袁喜有着浓厚的香山“情结”。早年读《骆驼祥子》,老舍对香山的偏爱自不必说,后来遭遇杨绛先生的《洗澡》,印象深刻的竟是男女主人公游香山的情景。上  相似文献   

8.
(一) 1988年,于是之在北京人艺接待两名台湾作家,命我作陪。交谈中间,对方谈到一个现象,即大陆上的,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些作家当中,1949年之后,写作最勤、著述最丰的当属老舍。老舍去世之后,中国的话剧舞台即使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仍让人感到某种寂寞……解放后的17年里,老舍先后创作了23部剧本及一批散文,和至少两部长篇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正红旗下》。其中《正红旗下》没有写完。老舍以写作为生命存在方式。于是之则讲到了另一个现象:解放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批作家里,作品能够不断被改编,不断被搬上舞台与银幕的作家有两位,一位是南边的鲁迅;一位是北边的老舍。截止到1998年,几乎老舍的全部中长篇小说诸如《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9.
正1973年9月,一位特殊的欧洲客人来到了山西大同,他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用一种别样的心情参观了世界著名古迹——云冈石窟。他就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元首,也是西方元首访华第一人——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一篇杂文中这样记载:在下台阶的时候,周总理问道:"总统阁下,您怎么知道有个云冈石窟?"蓬皮杜总统微笑着回答:"我爸是这儿的传教士!我从小就知道中国有一个大同。"原  相似文献   

10.
舒乙 《北京观察》2006,(5):45-47
京西石景山的磨石口地区真是一个聚宝盆:区区小地,三个宝贝,一个法海寺,一个承恩寺,一个田义墓,又是壁画,又是雕刻,全是明代的,全是精品,宛如一个伟大的艺术之乡,难得!田义墓,居然就在磨石口街上,不在旷野中,这个选址多少有点怪;好处是很容易到达,仿佛天生是一个让人参观的博物馆馆址。田义生前是个宦官。明朝的太监可以当官,可以掌权。田义是个四品官,级别不算特高,但他是个重要的官员,掌实权,侍候过三位皇帝,当过南京正守备、司礼监印和酒醋面局印,相当南京军区司令员,掌印官和粮食副食总局局长。田义去世后,万历皇帝下令厚葬田义,赏了不…  相似文献   

11.
祥子 《协商论坛》2013,(7):57-59
在近代文人中,老舍、胡絮青夫妇和齐白石老人的交往是非常漂亮的一段佳话,有不少精彩的故事,很值得一记。老舍先生1930年由英国教书回来后,应聘到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教书。这时他新婚不久,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1933年得长女舒济。转过年来,在南新街寓所中照了一张相片,并题诗一首,名曰:"全家福"。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  相似文献   

12.
50年的时间实在不能算短了。中山时子教授今年都80多岁了。2001年3月29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学术交流中,她带着日本“老舍读书会”的成员,和舒乙先生切磋着老舍研究。她自己都不能相信,当年战后,自己为生计奔波时筹办起的这个中文读书会,会出落成现在这个模样,并能如此的长寿。当年,只是因为曾经毕业干北京大学国文系,出于对当年老北京的那份留恋,出于对“京味”的浓厚兴趣,她想,我就教日本人学中文吧。那是1951年。读书会设在御茶水女子大学。中山时子选定用老舍先生的小说做教材,教学生用读小说原著的方法学中文。她听说有一位刚刚来到日本的中国妇女水世嫦,能讲一口的北京话,就前去拜访,当场敲定由水世嫦做读书会的先生。她对水世嫦说:“希望你不要学日语。”水世嫦果然就没有学日语,她就那样地保留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孤独地生活在日本。但是,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先生在重庆北碚有一所私人小房,他举家迁往美国后,把它借给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由老向先生代管。此后,这所房有许多文人来住过,最后由两家人分住,东面的一半由老向一家住,西面的一半由我们一家住。父亲老舍先生比我们住进去得早一些。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一九四三年秋天由北平逃出来之后,和父亲在这所房子里团聚。在这里,父亲住到抗战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二月,先后共两年半多。他在这里写了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第一部和第二部、抗战回忆录《八方风雨》、还有许多短文,诸如系列散文《多鼠斋杂谈》。他戏称这所房子为“多鼠斋”,形容这儿的老鼠成灾。此外,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贫血集》。在北碚时,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在血统论的争论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不管这个口号的政治观点是什么,我们这群“文革”中毕业的67届高中生却应了这句话,250多名鼠年出生的学友全都分配到了北京矿务局王平村矿,真的成了每天钻窑打洞的煤矿工人。 京西煤矿地处北京门头沟,老舍笔下的祥子就是在那里牵到了几头骆驼,卖了它们,买了朝思暮想的“洋车”。京西的地质条件复杂,不宜机械化开采,绝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15.
我与北京的青年作家靳飞结婚前,靳飞约我去看老舍故居,在那里,我们受到了老舍先生长女舒济女士和她的丈夫王端先生的热情招待。靳飞与舒家很熟,是故居的常客,我则是第一次步入这所保持着老北京味道的四合院。闲谈中,我想到一件事。我的祖父,日本的汉学家波多野乾一先生,曾翻译出版过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舒济夫妇听了,异常惊讶,问我,是不是兴亚书局印的?我说是。他们讲,那很可能是老舍著作在国外的首次出版。这是1992年12月的事情。那次与舒济女士见面谈话之后,我和靳飞忙着准备结  相似文献   

16.
两汉刘向在其所著的《说苑·善说》篇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鄂君子晰在游船上听榜枻越人唱歌的情景及越人所唱的《越人歌》一首。这首《越人歌》的族属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莫衷一是。《壮族文学史》认为.“《越人歌》是一首有文字记载的、距今已是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的古老壮歌。”壮族语言学者韦庆稳先生从语言  相似文献   

17.
老舍之死     
《春秋》19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我无言以对。于是他就去了。谁知他一到那里,早已做好准备的“造反派”们就贴出了标语,宣布了老舍的所谓三条罪状: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说  相似文献   

18.
忆老舍先生     
与老舍先生的一次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北京工作。当时,北京市只有市文联,尚无作家协会,文学作者属于文联文学组,我在文学组,也参加评论组的活动,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主席,所以,我有幸多次见到老舍先生还和过他一首诗。  相似文献   

19.
今年第四期的《上海文学》刊登了老舍的儿子舒乙纪念冰心的文章《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他专门写道,有一年,纪念五四运动,冰心先生在电视节目中听了纪念大会的发言,很郑重地说:“五四者,科学、民主也”,又补充说:“科学、民主对‘五四’而言,就像月饼对中秋节,粽子对端午节,而不是爱国主义;说五四运动只是爱国主义是不对的,是避重就轻。”  相似文献   

20.
陈翰 《北京观察》2021,(8):74-75
2021年4月21日,惊闻舒乙先生逝世,心情十分沉痛,回忆与先生多年交往,有三件事情非常想说. 1998年,舒乙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小院的悲哀》,发表在《北京观察》杂志的前身《北京政协》杂志1998年第5期上,文章从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四合院说开去,呼吁保护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当我进入文中提到的这个小院时,也立刻为它的中规中矩和美轮美奂所倾倒,由此开始了在这里的拍摄.建筑专家根据小院的特征认为它很有可能是明代建筑.这里是文化名人赵紫宸和赵萝蕤的故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