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孝贤,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1947年生于广东梅县,出生不久即随父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1981)成名,之后有《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尼罗河的女儿》等多部影片获得国际大奖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并引领台湾电影新浪潮的开端。他的电影以细腻感性见长。  相似文献   

2.
现年68岁的吴光明.是秭归县两河口镇白庙岭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1997年,因年事已高在白庙岭村文书岗位上离任后,他一有时间就习书法。2001年至今,吴光明先后有30多件作品获“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佳作奖、“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等奖项,其作品被《新世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宝典》、《当代中国名人名家书画集》等刊物收藏。  相似文献   

3.
王雪峰     
王雪峰 1957年5月出生,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1年毕业于山西省职工文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主要作品:《奉献者》1998年获全国书画作品年“金彩奖”、“牡丹杯新人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1年获全国化工美展一等奖,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被中国化工报刊登。  相似文献   

4.
书画     
牛力 男,1967年生,山西省绛县人。水墨漫画家,现供职于《山西晚报》。1984年开始漫画创作,至今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漫画作品万余幅。作品十次入选中国漫画展,并获得中国漫画最高奖——“中国漫画大展优秀作品奖”;作品《除尘》获得2002年度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奖”:新闻漫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银奖、北京新闻奖二等奖和山西新闻奖一、  相似文献   

5.
<正>杨抱林,男,苗族,1936年1月生,贵州天柱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4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自幼喜欢绘画,师从宋吟可、王渔父、孟光涛、方小石等名师。作品曾赴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展出,多次参加全国大型书画展并获奖。1959年《石坚不如意志坚》(版画)入选第三届全国版画展,1984年《东边日出西边雨》获国庆35周年美展奖,1996年《龙舟竞渡》获中国少数民族美展银奖,1997年《欢歌》参加香港回归展获金奖,《酒歌图》《千里逐浪》入选第四届全国关展。《曹氏父子》《雨过天晴》《宋庆龄》等近20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央民族文化宫、中国诗书画院等单位收藏并辑入大型画集。出版专著《杨抱林画集》《牧歌堂诗印随笔》《道学惠林书画集》,发表论文随笔24篇。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授予的"民族杰出美术家"称号。  相似文献   

6.
杨玉海(1963-),山西阳泉人。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治安系主任,法学教授。独立撰写出版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权力简论》、《公安行政执法和公安行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其中《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权力简论》获省部级社会科学百部(篇)工程二等奖:主编出版了《人民警察法教程》、《公安行政诉讼实用教程》、《公安行政法教程》等7本教材,其中《公安行政诉讼实用教程》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二等奖”及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  相似文献   

7.
金隆德、黄传新合著的《时代的呼唤——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运用的和发展》一书,最近由安徽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该书于1988年12月第一次出版后。引起我国理论界的广泛注意,深受读者欢迎。在1989年由中国青年报社发起的全国首届“希望杯”图书评奖活动中,该书被评为当年全国优秀理论著作,获优秀图书奖。  相似文献   

8.
《]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促统一”的和平之法。它以法律形式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以“反分裂”掌握两岸统一的主动权,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同胞的共同意愿,有利于团结、争取广大台湾民众“反台独、促统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习和宣传。  相似文献   

9.
东北三省首届杂文大赛上月在哈尔滨揭晓。本刊参赛作品有4篇获奖:杨龙厚(车夫)的《论“未交配之雄蚕蛾”》获一等奖;马振盛的《给未来收藏家出个“点子”》获二等奖;钟林斌的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眼光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现状与未来,自60年代起就成为台湾和香港不少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70年代以来,台港多学科学者多次进行集体的综合研究。其成果相继结为3部影响较大的论文集出版。1970年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举行了“中国人的性格”综合讨论会,会后编印了《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科研简讯》第211期曾以《台湾多学科学者关于中国人性格的综合性研究》为题作过介绍)。1980年  相似文献   

11.
《功夫熊猫》是一部好莱坞动画大片,是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电影作品,其新奇的视觉效果和中国元素的大量运用,成为散发独特东方艺术魅力的电影佳作。从这部海外拍摄的中国题材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其表现形式尤为值得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者思考,并以此为参考。以新的写作方式向世界呈现具有东方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黄顺祥)海南省第十三届人大新闻奖评选工作于5月中旬结束。经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海南省及海口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央驻琼及省内各主要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议,评出一、二、三等奖共23篇。其中,评论《执法检查多杀“回马枪”》等4件作品获一等奖,系列录音报道《为了保护好海南的绿色长城》等6件作品获二等奖,《理发匠与海防林的不了情》等13件作品获三等奖。同时,从上述获奖作品中推荐5件参加全国人大办公厅组织的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复评暨第十七届人大新闻奖评选。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身为省作协主席的著名作家张平当选山西省副省长,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张平以系列“反腐”巨著知名于世,近年来能叫得响的作品就包括《国家干部》、《十面埋伏》、《凶犯》、《狐儿泪》、《天网》、《抉择》等。据其作品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全国票房收入过亿。此外张亦因写作坐上被告席,十年官司缠身,几遭灭顶之灾。如此传奇的人物,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人造天堂     
该书封底介绍文字:“1860年,《人造天堂》刚一出版就广获赞誉,它是作者发表于1851年的《酒与印度大麻》和1860年出版的《人造天堂》两篇文章的合集。七年之后,波德莱尔,这位法国最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之一,在度过了悲剧性的一生之后,死于鸦片依赖。”“本书中,波德莱尔用极其细腻、抒情的语言,描述了酒、尤其是印度大麻和鸦片给吸食者带来的种种奇妙、精致、如梦如幻的体验,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他笔下那种时而美妙,时而混乱,  相似文献   

15.
魏鹏 《人事天地》2011,(2):42-42
美国当今优秀的自然作家克雷格·查尔兹,自幼爱好野外探险。他的《水的秘密》、《无处的灵魂》、《出路》、《雨屋》等作品,曾获2007年西格德·奥尔桑自然写作奖和2008年盖伦·洛威尔探险艺术奖。2010年5月,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了查尔兹的《与动物对话》,查尔兹因此书被称为“与动物对话的人”。  相似文献   

16.
涂静怡:台湾著名女诗人,现任《秋水诗刊》主编.著有《织虹的人》、《饮水思源》等五本诗集,另有诗话及散文集子出版.作品曾多次获奖.今年年底她的第六本诗集《画梦》将出版.收到涂静怡女士从台北寄来的诗笺及信函,一种想法便油然而生.适逢花城出版社寄来她的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秋笺》,借着这个机会向读者们介绍她的诗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199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我省又有话剧《黄河入海流》、电视剧《大地缘》、图书《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和理论文章《立足市场,发展乡镇企业》4部(篇)作品获奖,省委宣传部再次获得“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受到中宣部表彰。这是我省第三次获此殊荣,3年间共申报12部(篇)作品,全部入选,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女性性别主体结构的缺失在获取或付出“母爱”的感知经验方面变得明显。“母爱经验”主题的书写与接受在进入戏剧和电影的场域后需要被进一步关注其迭代和异化的过程,小说《空谷兰》从英国奇情小说脱胎而来,后被改编成文明戏和情节电影,以不同的媒介形式不断更新“母爱经验”的表达方式。《空谷兰》及其周边作品利用“奇观”的文化趣味来反映父权体制的压迫,重复着试图反抗却无法成功,最终将女性推向脆弱的“母爱庇护所”的“母爱模型”。而无声电影《神女》对于“母爱经验”的重现则体现于将“母爱庇护所”重建后再彻底打破,褪去了奇观趣味,《神女》的主演阮玲玉则试图将现实生活中的身体经验与电影中看似可被反转的“母爱经验”结合,她在电影叙事中已经体验过相似的悲剧人生,却仍然不能依靠习得的“母爱”感知技能去应对现实生活中女性主体结构缺失所造成的困境,最终揭示出“母爱经验”发生异变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杨玉玲,西安政治学院军队党的建设学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军事学博士。1990年地方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入伍任教,1999年起先后担任中共党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20年来一直参与和负责组织实施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军事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多部,科研成果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军优秀政治理论成果三等奖等;荣立三等功1次,被授予“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相似文献   

20.
60年来,“台湾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宪法成长的重大内容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78年宪法都体现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82年宪法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将长期以来的大陆对台政策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制度化,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台湾问题”的法律实践在我国形成了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如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历史阶段的划分.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思路的变迁以及在具体手段上,从单一的方法转变为具有丰富性。长效性的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