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刊《每月评论》2011年4月号发表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罗伯特·麦克切斯尼、贾米尔·约恩纳题为《21世纪资本主义的垄断和竞争》的文章。该文是福斯特和麦克切斯尼即将在明年由《每月评论》出版社出版的《垄断-金融资本:经济停滞和社会衰落时代的政治学》一书中的一章。文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时代课题作了深刻的哲学探索和升华。《哲学笔记》是探讨"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革命论"的哲学导言,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列宁构想"的哲学基础,预见了科技革命发展和人类科学认识发展的大趋势。列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重要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解决时代具体问题的理论总前提、奠基石。  相似文献   

3.
四1 968年 ,胡贝尔曼因心脏病去世。哈里·马格多夫随后开始帮助斯威齐编辑《每月评论》 ,并投入到批判帝国主义的写作中。马格多夫 50年代后期进入出版学术书籍的“罗素出版社”工作。他购买了这个公司的部分股份。“罗素出版社”被收购后 ,他卖出了股份获得了些收入 ,有了自由时间来继续学术研究。1 965年 3月 ,马格多夫给《每月评论》写了第一篇文章《保罗·巴兰的成就》来追悼巴兰。他写作了一系列关于美帝国主义的开拓性文章 ,成书为《帝国主义时代》( 1 969) ,成为《垄断资本》的补充。他随后的著作《帝国主义 :从殖民时代到现在》( 1…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 2月 2 8日 ,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于纽约去世 ,享年94岁。世界左翼学者随后发表了很多纪念文章 ,这里选取的是《每月评论》网站 2 0 0 4年 4月 10日刊登的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所著的题为《纪念保罗·斯威齐》的长篇悼念文章。该文结合斯威齐的生平、著作 ,详细地介绍了斯威齐、他创办的《每月评论》杂志和每月评论出版社在批判地分析资本主义和推进社会主义运动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对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极有帮助 ,现摘译如下 ,以纪念保罗·斯威齐。一保罗·斯威齐 1910年 4月 10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系高级研究员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与《国际思想评论》(International CriticalThought)英文季刊编辑高静宇进行了有关列宁和列宁主义的对话,对话以英语进行,原文刊载于《国际思想评论》2012年第1期。在对话中,沃勒斯坦以当今的视角重新审视列宁和列宁主义,并回  相似文献   

6.
巴夏尔·阿布 -曼尼在美刊《每月评论》2 0 0 4年 6月号上发表文章《〈帝国〉的幻像》,认为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已经成为一场关于全球化、帝国主义当代形态和冷战后时代等重大问题的大辩论的一个焦点 ;《帝国》中的观点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相距甚远 ,与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具有同样的乌托邦色彩。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后帝国主义还是新帝国主义 ?要理解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理论的性质 ,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看法。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前不久 ,列宁说 :“然而 ,能不能反驳说 ,不可以抽象地‘设想’帝…  相似文献   

7.
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2002年1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的文章,认为所谓的全球化只是垄断资本在全球范围积累,它将导致资本主义矛盾在全球展开,世界将更深更普遍地卷入帝国主义危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12月刊发了驻印度孟买的政治经济研究所(简称政经所)撰写的论文《论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同期还刊发了约翰·B.福斯特对该文的回应。政经所的论文认为,福斯特不能将线性发展观点归因于第三国际。相反,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派及其所领导的共产国际,和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非线性发展观的帝国主义理论,即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日益反动并因此阻碍落后国家发展正常的资本主义——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之路不通。保罗.巴兰则是在新的历史语境内,于自己的著述中整合并拓展了共产国际及毛泽东的理论贡献。同期所载福斯特的回应同意,政经所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并阐发了列宁和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阻碍了落后国家社会形态正常发展的观点。政经所的论文及福斯特的回应评述,依次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电子期刊《边界》(Borderlands)第4卷第2期(2005年第2期)发表了从事阿尔都塞晚期著作意大利文版翻译工作的维托里奥·莫尔芬诺(Vittorio Morfino)的文章,介绍了阿尔都塞晚期著作的一些基本情况,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92年出版的阿尔都塞自传《来日方长》(The Future Las  相似文献   

10.
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4月号发表了迈克尔·耶茨题为《从统计数字看美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文章,以美国在失业、工资、收入和分配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说明美国当前工人阶级的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作者指出,美国当前经济是由金融投机推动的,这意味着美国经济不会再有良性循环,工人阶  相似文献   

11.
《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是一份具有左翼倾向的理论性双月刊,创刊于1960年,由英国《大学与左翼评论》(Universities arid Left Review)和《新理性者》(The New Reasoner)两家期刊合并而成,其第一任主编为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现住主编为苏珊·沃特金斯(Susan Watkins),截至2015年2月共计出版了91期。《新左翼评论》涉足世界政治、全球经济、国家权力、当代社会理论、历史、哲学、电影、文学、美学等多个研宄领域,并且以其开阔的  相似文献   

12.
今天很多人在谈论由金融资本和多国公司推动的一种“新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可能有某种新的形式,但是观察家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看到的是帝国主义中不变的东西。 《每月评论》编辑哈里·马格多夫在1969年出版了一本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复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著名的左翼学者,美国俄勒冈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每月评论》月刊的联合撰稿人之一,著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近年来,福斯特在《新自由主义及其批判》、《资本主义普遍性中的矛盾》等文章中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新帝国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抨击,并对社会主义的复兴充满了信心。该文节选自福斯特发表在《每月评论》2005年7—8月号的文章,文章认为,历史并没有终结,种种迹象表明,社会主义正在复兴。  相似文献   

14.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2年第14卷第3号刊登了美国新不伦瑞克大学副教授理卡多·达彻斯尼(Ricardo Duchesne)评论艾伦·迈克森·伍德的著作《资本主义的起源》(1999年每月评论出版社)的文章。伍德的著作不同意西方学术界广为流传的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观点,她认为资本主义是在英格兰突然出现的,其原因是英格兰的领主将经济契约强行加诸租地农。达彻斯尼引证最近几十年来的历史研究反驳了伍德的观点,认为自由农自身在圈地运动、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兴起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罗伯特·布伦纳和艾伦·伍德等人的欧洲中心论、一国产生资本主义论是站不住脚的。文章提供了丰富的相关信息。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关于思格斯晚年策略思想研究,国际上历来众说纷纭,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各抒己见,其说不一,并对恩格斯早期思想评论各异。某些问题看来有进一步商榷和再探讨的必要。从主张"一次袭击"到改变革命观点了吗?有的同志以《"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下称"导言")中为本,说恩格斯早期根据法  相似文献   

16.
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撰写的《现代世界体系》第4卷以及前三卷的新版本在2011年5月陆续出版。《每月评论》2011年3月号刊登了他题为《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的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阿尔都塞以其思想的挑战性和富有活力的教学而闻名,他的合作者和追随者将他的思想运用到政治运动和政治理论、语言学、社会学、文化理论的研究当中,促成了所谓“阿尔都塞学派”的诞生。其中以政治哲学家尼克斯·普兰查斯的《政治权力和社会阶级》①、雅克·朗希若的《论意识形态理论:阿尔都塞的政治学》②、语言学家米歇尔·佩舒的《语言、符号学和意识形态》③和文艺理论家皮埃尔·马歇雷的《文学生产理论》④等最具代表性。本文试图对英语世界的阿尔都塞研究进行综合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电子期刊《边界》(Borderlands)第4卷第2期(2005年)发表了奥古斯都.伊鲁密纳蒂的文章,介绍最近用意大利文出版的阿尔都塞晚期著作的情况,文章认为,阿尔都塞晚期关于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著作把他思想中最具创新性的元素推到了顶峰。文章主要内容如下。阿尔都塞在七八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5月号发表题为《帝国主义世界体系———50年后看保罗·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福斯特结合马克思和巴兰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相关论述,对照近50年来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美刊《每月评论》2008年5月号刊登了弗雷德·马格多夫题为《世界粮食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的文章,分析了当前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2008年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袭击了整个世界。这场危机达到了农业和粮食长期危机的顶峰,使得数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