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英语作为柬埔寨王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英语进入柬埔寨后,不仅丰富了柬埔寨的语言,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发生变体现象。本文从语音、词汇及语法三个层面出发,对柬埔寨英语的使用进行初探,浅析柬埔寨英语变体的特点及对柬埔寨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英语全球化致使世界范围内更多英语变体的出现,并蕴含各自的文化,东盟国家英语变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顺应英语全球化和中国-东盟合作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大批熟悉东盟国家英语变体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高素质英语人才,是当前我国英语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英语全球化的理论出发,深入探讨其对东盟国家英语变体及文化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几个问题江时学智利的拉美经济与国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S.比塔尔指出:“在拉美,‘新自由主义’这一术语被用来指实现私有化、放弃管制、减少国家的作用以及在贸易和金融领域中扩大开放度等经济政策。但在英语中,这一政策方法被称作‘新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障碍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语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和英语实际应用水平。切题与否、语法掌握程度及语言组织、中式英语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必须用相应的办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简析多种方言影响下的新加坡式英语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历史上受到中国移民、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和英国殖民统治的多重影响,新加坡形成了独有的语言,即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也称为新加坡口头英语。这种语言在新加坡民间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在本质上仍然属于英语,但是其语音、节奏、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受到了中国闽粤方言的深刻影响,体现出中国文化和马来文化的高度融合性,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对新加坡式英语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简述,以期通过语言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独特的文化,对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新加坡英语(Singlish)是一种通用于新加坡的英语方言,最早的新加坡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由亚洲各地贫苦劳工在街头把母语与英语混合使用而产生。随着新加坡政府在全国推行双语教育,早期的洋泾浜语在新加坡社会各个层面推广,并由新一代的新加坡人以母语的形式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等逐渐定性,日趋成熟,最终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英语方言。  相似文献   

7.
陈义华 《东南亚》2011,(3):87-91
印度英语在近四百年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从语言学角度对印度英语的一些最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得知印度英语不但受到了印地语的影响,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在发音、词汇学、词汇形态、句法上都呈现出不同于英美英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式英语或汉语英语是所有中国人学英语时都会碰上的极为普遍、而又极为棘手的问题。在英语作文中,它是学习者受汉语思维或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而写出的英语词语、句子或篇章,是影响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根源就是汉语对英语习得的负迁移作用或影响  相似文献   

9.
英语缩略语已成为现代英语中发展最快的语言现象, 它的盛行顺应了人们生活、工 作、交往中的“经济原则” 。缩略语的构成多种多样, 大致可以归纳出11 种主要构成方法。缩略语 的读音一般分为“字母拼读法”和“单词拼读法” 。本文对英语缩略语的发展现状、构成特点、读音和 书写规则以及英语缩略语工具书的出版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1986年越南政府推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2007年1月越南正式成为WTO成员后,标志着该国已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之中。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科学技术,无不透射出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之近邻的中国和西方国家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外开放必然增加了各个领域的交往,而语言文字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因而现代越南语不断吸纳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英语和汉语新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媒体被赋予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作为重要的海外华文报刊集中地之一,东南亚华文报纸如何发挥其作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国华文报纸为例,运用传播学的某些理论对它们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并指出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菲律宾政治上平稳过渡,社会治安上总体安定,对外关系上成绩突出,经济上却有所回落的一年。本文拟从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等方面对菲律宾2011年的发展状况作大致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来,中国成为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菲中贸易对两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农产品贸易数据,评估菲中贸易对菲律宾经济、就业和民生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2013年,菲律宾政治上平稳过渡;虽然遭受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经济仍实现7.2%的增长;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借助美国、日本对抗中国.展望2014年,菲律宾经济将随着年初的良好势头而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义的政治文化概念为基础,阐明菲律宾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各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的形成,重点对被殖民占领之后的菲律宾政治文化的演变加以分析定论:只有正视本地政治传统和宗教、社会结构、殖民遗产等各种力量的存在并善加利用,菲律宾才有可能避免并结束独裁和冲突的政治局面,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菲化运动”对华社产生强烈冲击,华侨社会陷入动荡。在菲律宾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华侨社会逐步演变为华人社会,其政治认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因素不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紧密关联,是深入反映华侨华人社会处境的一面镜子。为此,研究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为进一步了解菲华社会提供良好视角,同时也可为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菲律宾大选在社会治安基本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完成;在强劲的内部消费和投资推动下取得7.3%的经济增长,经济取得了较高的年度增幅;外交上,菲律宾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随着菲律宾高层独立自主呼声的高涨,菲律宾在大国平衡外交上已把以往倾向美国的重心进行有限调整.2011年,菲律宾将在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开始了友好往来,由于地缘相近,经贸相通,人员相交,中国文化在古代就传入了东南亚,在东南亚文化不断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得以深深扎根于东南亚,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从语言文学、民俗、服饰、建筑、宗教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中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