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的城镇,建设新的小城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坚持发展乡镇企业与建设农村小城镇相结合,是一个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加快农村“奔小康”进程的重要战略抉择。一、农村小城镇建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适度集中和发展农村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来,小城镇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和重要,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发展极。为了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培植农村经济生长点,亟须在农村兴建一批新体制的小城镇…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农村经济是母体的话,那么,小城镇建设便是载体。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依托,互为促进。经济实力强,可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财力保障,进而加快小城镇建设速度。同样,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上档次升级,又能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高州市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通过处理好“母体”与“载体”的相辅相成关系,把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结合起来,努力促使农村经济与小城镇建设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把握契机,抓好工业小区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与小城镇…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江泽民同志这段话,实质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即要促进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把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作为重要的突破口,这是建国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得出的重要经验。 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农村城镇化相结合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顺利地实现社会经济结构的现代化,具体表现在数量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如何顺利地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长期以来,我们是通过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一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小城镇建设多年来一直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积极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取得了较大成效,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个别地方出现了建设脱离实际等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为确保全省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安徽省建设厅目前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 ,其建设发展对于推进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近年来 ,官渡区在围绕昆明中心城市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 ,官渡区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市场带动型 ,工矿服务型 ,交通枢纽型 ,农副产品加工型 ,连接四甲、云溪、金刚的小城镇 ,将重点发展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另外 ,还存在诸如行政管理型、综合发展型等小城镇类型。可以说 ,当前官渡区小城镇建设所形成的模式是功能多样、各呈优势。如何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呢?第一 ,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官渡区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更大重视。发展小城镇 ,推动农村城镇化 ,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农村改革的必然延伸 ,对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 ,对于小城镇的建设 ,各级决策者要克服片面的认识 ,抓住小城镇的内涵和本质 ,形成通过建设小城镇 ,带动经济发展 ,进而促进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已经明确将小城镇建设确立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发展必须走出“两难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只有积极发展小城镇,才能满足我国农村巨额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的迫切需求;只有积极发展小城镇,才可以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只有积极发展小城镇,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调“发展小城镇,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然而我国经济实践中,小城镇建设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却也遇到了无法回避的难题,这是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   尽管我们强调应该积极发展小城镇,但这只是表明…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人口,主要是指聚集在农村一定地域内并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那部分人口。它同周围的农村直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时时处处仰赖着城市工业经济的带动。因此,小城镇人口,是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一种从人口村庄模式或乡土社会向人口城市化模式或工业社会转换性质的人口,起着联结城市和乡村、工业与农业之间发展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既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可以达到双赢的。小城镇是农村较小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因此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也必将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省小城镇建设按照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全力抓好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通讯各项建设,重点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小城镇功能。全省87%的小城镇已编制调整完善了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全省1010个小城镇通了自来水,小城镇道路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铺装率已达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24%。100%的建制镇通电和开通了程控电话,小城镇生活、生产环境的改善和投资环境水平的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创造》2004,(4):25-26
一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人口的相对集中,改善生活质量.小城镇减少了农民,富裕了农民,实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目前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杨朝新 《创造》2003,(10):28-28
小城镇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都非常突出的元阳县来讲,应把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认识提高到"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高度上来。它不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也是启动县内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直接依据。规划是为小城镇经济、社会、物质三者服务的,就要求突破传统的观念,建立区域的观念,不断发展的观念,综合的观念,有偿使用的观念,城镇科学的观念。小城镇规划应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弹性,以满足近期和远期内部和外部发展的需要。如县城南沙将建成花园城…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桥梁,农村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它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小城建设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得到很大发  相似文献   

13.
毕伟 《创造》2002,(7):29-30
费老曾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给小城镇以定义:“我早年在农村调查中就感受到了有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他们都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却又与周围的农村保留着不可缺少的联系。我们把这样的社会实体用一个普通的名字加以概括,称为小城镇。” [1]在该文中费老的发展小城镇的问题一经  相似文献   

14.
《决定》第一次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中心组学习辅导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理论上和方针政策上的发展与创新(之六)《决定》将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提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近十多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经商办企业,农民收入提高,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然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城镇还是传统型的沿马路建设、骑马路办市场,缺乏长远而科学的规划;有的小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影响城镇功能的发挥;有的镇容镇貌不整,污染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是个大战略,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必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加快社会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科学规划布局,突出地方特色,提高整体功能,尽快建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较强、设施配套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一、突出特色,在完善规划上求突破科学规划小城镇与加快建设小城镇同等重要。总体上应坚持以下原则: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协公报》2012,(12):12-13
<正>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小城镇迅速崛起,并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服务的中心作用。一、我市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近十年来,天津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年近郊四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的城市化率达到36%。天津示范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2010年先后批准了4批共47个示范小城镇试点,全市郊区城镇化率达到60%。天津为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2005年首创"宅基地换房"这一农村城镇化的新路子,突破了土地和资金的瓶颈约束,使农民从分散的村庄向  相似文献   

18.
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要达到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实施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政策,并深化小城镇建设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将逐步提高,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必须尊重小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和办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培养小城镇发展机制,增强小城镇自我发展的能力,引导小城镇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分类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有利于聚合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投资针对性,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小城镇分类发展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分类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一、切实提高对小城镇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重要载体,又是重要动力。要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