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现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对地勘成果的法律保护尚显薄弱。地勘成果作为智力劳动成果,是地勘成果创作者思想的表达,具有作品的一般特征,应当纳入到著作权法保护范围。要建立起《著作权法》一般保护和《矿产资源法》具体明确的地勘成果法律保护体系,使地勘成果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明确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保护,给新闻剽窃与抄袭提供了"契机",不但侵害了源媒体或源作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公众知情权的实现,给传媒产业的有序竞争带来了消极影响,也给源媒体和源作者的法律维权带来了困难。完善《著作权法》关于时事新闻保护的规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完善著作权立法适应入世后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铭 《前沿》2004,9(2):116-118
《著作权法》于 2 0 0 1年 1 0月 2 7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完成了一次修改 ,很大程度解决了我国加入WTO后与有关国际条约的衔接问题 ,加大了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笔者从我国著作权的法律规范与TRIPS协议要求的差距入手 ,分析了我国《著作权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以及仍然存在的某些问题 ,希望能对完善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试论“合理使用”在教学实践中的认定刘瑞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明文规定:著作权人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即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再现原作品获得报酬权及演绎权。同时对著作权的归属、权利的保护期、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法律责...  相似文献   

5.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随后,国务院又相继颁布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和行政法规,我国著作权保护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1992年和1993年,我国先后加入了《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和《保护录音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等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有的《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虽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定保护,但这些保护或略显单薄,或存在一定的局限。基于此,在整合各类私法法律的基础上,建构一个私法保护体系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势在必行。私法保护体系的目标是承认价值、增进尊重、防止滥用和赋予权利;私法保护体系的原则是利益平衡原则和尊重习惯原则。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的扩张压缩了合理使用的空间和范围,以微博转发为代表的传播与分享信息的行为难以在著作权法,尤其是合理使用制度中找到法律支撑。不论是基于微博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功能,还是基于言论自由和著作权的关系以及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动因及优越性,一般的微博转发行为都应当适用合理使用制度。应在《著作权法》中增设兜底条款,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作更加细致的规定,并借鉴美国立法模式,完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试析《知识产权协定》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海昌 《新东方》2002,11(4):24-26
入世后,为适应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统一化趋势,有必要将《知识产权协定》与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之间的差距进行对比,同时对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等)进行深入探讨,实现与世界贸易组织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及其他国际公约的共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已经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六年五月十八日第一条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下统称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8号《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已经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总理二○○六年五月十八日第一条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下统称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稿件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其保护 ,但是作为时事新闻的稿件是凝结着新闻记者智力劳动的结晶的 ,应当而且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劳动,二十几次易稿,新中国第一部保护智力作品创作者劳动成果的重要法律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终于于今年9月7日正式颁发了。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党和国家知识分子政策的法律化和具体化。它的实施,对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智力劳动成果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3D打印技术在运用过程中会涉及异体复制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关于异体复制的规定历经变迁,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长久不息的争论。运用比较法解释和社会学解释的方法对现行法律规定进行论证可知,《著作权法》中的复制应包含异体复制。现正值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之际,立法必须对异体复制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已于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制定和实施《著作权法》,对于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及其有关的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扩大国际科学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以及当前编辑出版部门如何保护著作权的一些具体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及《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为主的公权保护方式侧重保护其文化价值,以《著作权法》为主的私权保护方式侧重保护其经济价值,只有二者形成合力,才能促进贵州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贵州省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积极利用著作权法的制度优势保障本民族地区民间文学艺术的科学传承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之法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胜珍 《理论月刊》2007,(3):108-110
我国《著作权法》确立信息网络传播权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具体细化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与之精神保持一致。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具有主体的专有性、客体的广泛性、行使方式的特定性、财产权性、内容的复合性、合理限制性、保护方式的特殊性等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揭示地质物理信息的材料。我国矿产资源法原则性规定了地质资料受著作权保护,然而缺少科学的可行性规定,矿产资源法和著作权法没有真正建立起地质资料著作权保护机制。文章指出,地质资料中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地勘单位、投资人将视具体情形分享著作权。根据地勘行业的社会地位和行业特性,地质资料著作权保护需要完善权利归属、权利限制等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我国自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后,仅仅10年时间里,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这3部法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建立。进入90年代后,国际关系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1990年11月,有关国家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它标志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新的国际标准的形成。出于扩大开放的需要,中国积极履行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行为,建立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0.
思想与表达两分法原则被称为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目前仅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对思想与表达两分法原则进行了规定,而著作权法却没有确立这一原则。有必要在著作权法中确立这一原则,并在司法审判中使用与之相配套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