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对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论折射到对科学的追问。关于科学的界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所不同。在科学划界的不同标准中,中医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无论中医是否具有科学的形象,这无关乎存废问题。更为根本的,这是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周密  龚建平 《求索》2012,(1):88-89,66
嫁接"文化"与"科学"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理路,体现出二者之间耦合的独特地位。从科学向度探求带来了当代文化与科学的变革契机,本文从科学史脉、科学知识、文化现代性与科学哲学的四维向度出发研究文化内涵的特征与诉求。从文化的价值诉求预设出发审视和研究人类现实生存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从而勾勒人类文化与科学融摄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3.
宋清波 《人民论坛》2013,(14):236-237
科学是一种文化,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促成了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的形成,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两种范式的根本特征。文章主要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探析其对中西两种不同范式的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7,(15):22-27
<正>中医是否科学?中医有没有疗效?中医应不应当废止?……2007年初夏,关于中医的讨论再起风波,一次次激烈的观点争锋,使中医存废问题一夜间再次成为争论焦点。这场关于中医的风波,是不少中医药人士始料未及的。张融碧从医40余年,救人无数,在浙江中医界颇有威望。但从去年底,不断有人跟她开玩笑说,"中医是不是不  相似文献   

5.
从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代表的中医开始遭遇了西医的不断轰击。时至今日,在现代科学文明体系的标准和权威之下,中医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显得是如此落后。在一百多年来的中西医论争中,许多人总是拿着“中医是伪科学”来否定中医的存在价值,已先后有四次要求废止中医的狂潮。奇怪的是,中医却总是大难不死,这其中自有一番道理。一、关于中医是否科学问题的争论有专家认为,西医的科学化,是向自然科学学习,学习它的唯物质主义的认识论的对象性思维、结构分析性认识论、微实体本质论、线性因果决定论的科学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科学哲学从研究文献和研究逻辑出发,注重科学知识,而缺乏人文因素,是一种典型的知识论哲学。科学的本质与核心在于其思想,人的创造科学知识的文化过程是哲学研究理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是文化论哲学的研究理路。文化论哲学将科学看作为一种文化,并将人看作是科学文化之根。为此,从知识论到文化论将成为科学哲学研究范式的重要转型,这种转型将带来一种新的科学哲学范式,即科学文化哲学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正>公众能不能讨论科学问题?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期待一个是与否的简单答案。然而给出个简单答案,虽然容易,却无助于解决问题。这要先从科学是什么说起。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认知体系。从远古到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都对自然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体系,他们或是基于神话等人类想象,或是在早期有限思维体系以及工具手段下,形成一种朴素自然观。14世纪文艺复兴之后的几百年间,科学先是在  相似文献   

8.
科学从属于社会众所周知,现代科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此前人类文化积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人类也有非常灿烂的文明,甚至有些成就是今天高度发达的近代科学技术也难以达到的。迄今为止,主要起源于西欧文化的近代科学的极大成功,也只能说是它在不同文化与自然打交道的竞争中在某些方面占得了先机,但这决不意味着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方面,不同理论和实践的其他文化传统就一无是处,就永远不可能再次复兴,就彻底丧失了和近代科学传统竞争与合作的资格。科学哲学长期以来试图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划出清晰明确的界线,迄今尚未成…  相似文献   

9.
当前加强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关键在于,从以往唯科学、唯技术的导向走向以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为导向,重点传播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内涵的有整合意义的科学文化,从而增强对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的系统性思考和实施。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作用 掌握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文化,这是中国新世纪推进公众理解科学首先需要辩明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从社会到科学再到科学文化这样一个具有尺度递减的序列中,需要把科学文化看作是科学与人文结合的重要形式,强调它既是科学化的人文,又是人文化的科学。其理由如下: 一是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10.
崇尚自然、信奉天地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的宇宙观。在此基础上 ,中华民族在认识上体现出重视自然界的整体性 ,较多地表现为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及形成了以阴阳太极图表达的自然构造对称性的思想 ,这是中国在科学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2 0世纪初 ,西方科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大大提高。中、西方对宇宙基本问题的看法也逐步趋于一致。研究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宇宙观 ,发掘她的科学精神和文化底蕴 ,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是当前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民主与科学杂志社近日在京举办“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专题研讨会,来自科学界和社科人文界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就如何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当前的社会文化存在哪些问题.科学精神在文化建设中应起到什么作用,如何促进科学精神与入文精神相互融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研讨。本刊将分两期刊登与会学者的发言摘要与文章,希望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与中国传统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以前,我在翻译荣格对道家内丹经典《太乙金华宗旨》的长篇评述时,忽然意识到,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我们距离中国自己的传统比距离西方传统更加遥远。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就自然而言地更加了解或者理解自己的传统。相比之下,我对于科学话语,对于西方的知识体系,更加熟悉。前年,中医存废问题又在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废中医派经常用来做杀手锏的问题有两个:  相似文献   

13.
儒家人本思想、仁爱思想、修身思想、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为中国传统医学伦理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医存废"之争中出现的否定中医的言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和漠视,也是无视儒家思想、中医伦理道德对构建正统社会秩序的作用,实质反映了西方中心论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沛珊  余新忠 《探索与争鸣》2023,(5):132-140+180
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对中医的疗效一直颇为信任,但是他们对中医理论则经历了从积极引介到否认其价值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一方面是中西文化立场的不同,传教士一直以西方医学为衡量标准来评价中医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也即“科学”话语在西方社会的日益彰显。中医的现代化应该避免单一地以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视角认识问题,而应当最终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科学、又不完全从属于西方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近代以来,"科学"作为一种发现真理的手段,在中国取得绝对的胜利,并演化为一切真理的标准,形成话语霸权,"不科学"就等于绝对谬误。这是对科学的盲信,科学本身并不是真理,只是寻求真理的手段。100年来关于废除中医、消灭中医的争论,其核心就在"科学"这两个字上。说中医不是科学,不科学就要被取缔!现在,一些中医从业者也听不得"中医不科学"这样的评价,这也说明对中医自身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6.
大凡有过理工科教育背景的人都会对科学的精’确性、确定性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科学,尤如“自古华山一条道”在人类知识探索的崇山峻岭中引领我们通向真理的最高峰。但是,当《拟子摇车——激动人心的科学文化图书》将科学的正面、反面、侧面、外面、里面以及阳光面、阴暗面统统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实际的科学原本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下面我们不妨走马观花,从科学本身、科学应用、科学(家)形象三个方面来欣赏一下有别于传统科学世界的“十里不同天”吧。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问题的科学、哲学、文化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科学文化界发生了一系列有关科学文化的争论,内容涉及怎样划分科学与伪科学、反伪科学是否会妨碍科技创新、反伪科学是否会妨碍传统文化的继承、反伪科学与法制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这些争论以及争论的氛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让公众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争论引向理性探讨,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一次深入座谈。本刊整理摘编座谈会上一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希望这些争论、讨论能够在知识界引起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科学文化问题的更多思考,同时我们也希望营造一个各家争鸣、和谐交流的氛围,以期达到更好的讨论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和人文是两种不同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文化。在欧洲近代史上,两种文化的分离和争论,持续了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由于中国特殊文化和社会背景,两种文化的冲突和摩擦虽然因西方近代科学传入而引发,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内容;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正在从分离走向融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一、科学与政治科学和政治或者说知识和政治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一直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体系。我们可以用很多标准来区分不同的文明,比如说到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区别,我们通常讲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其实如何看待知识与政治的关系,也应当是区分一种文明的重要特征。知识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和权力,二者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权力,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肯定离不开科学,肯定影响科学。在中国有一句话非常流行,是欧洲来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要完成好这一重大课题,就需要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提高认识水平。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