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三江源和日村生态移民发展石刻,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就业和收入、巩固生态保护成果、促进社会稳定的伟大创举。就当前看,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各级政府应下大力气支持三江源农牧民发展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2.
基于充分调查研究,权威和可靠的资料,全面分析了三江源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来历、界定和分区划分,阐述三者的功能定位、保护对象、保护目的和保护方法,全面理清了其相互关系,指出三江源试验区将按照全新内涵开展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3.
张凯  孙饶斌 《人民论坛》2012,(20):230-231
三江源生态移民为三江源环境保护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保证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需要帮助移民解决后顾之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项目带动就业,促进其产业发展,走特色、科技、绿色、生态、环保、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情系三江源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位于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三江源地区土地沙化和黑土滩面积不断演进。自1996年以来,青海省人大环资委主办的"江河源环保世纪行"活动,以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法制报、西海都市报、青海新闻网等省主要媒体和多家中央驻青新闻单位为主力,坚持以保护三江源生态为己任,持续围绕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三江源生态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发展、黄河源头和上游生态保护等重点课题,以“保护资源,永续利用”“搞好水土保持,保护三江之水”‘保护三江源生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内容开展了宣传呼吁活动,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大声疾呼,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累计播发新闻1000余篇、条,提出建议和批评意见100余条。  相似文献   

5.
孙饶斌 《人民论坛》2011,(10):189-191
三江源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其生态保护复杂艰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农牧民主力作用,突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采用法律、政策、经济、技术综合路线,科学编制规划,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其生态保护复杂艰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农牧民主力作用,突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采用法律、政策、经济、技术综合路线,科学编制规划,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决不让青海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不让三江源源头之水受到污染。"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疾言强调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他说,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青海责任重大,任务也非常繁重。他指出,青海又是个欠发达地区,集中了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所有的矛盾和困难。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已成中国  相似文献   

8.
位于我国“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生态环境正在不断地恶化,缺水、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三大问题日益突出,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是威胁三江源生态的首要问题。作为“中  相似文献   

9.
孔凡芳 《人民论坛》2010,(5):278-279
在当前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大力加强库区全体居民的生态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态道德素质。这对于三峡库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后三峡发展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良性运营和管理,以及全国的生态文明发展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红义 《人民论坛》2012,(17):204-205
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保障起步晚,水平低,社会保险几乎是空白。根据移民安置的实际情况将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畴构建社会保险体系,短期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为主,长期逐步推行失业等其他社会保险,并通过加强宣传和咨询、监督和评估等有效手段,最终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新庚  曹关平 《求索》2014,(1):81-86
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关于公民生态行为的规则或准则。建构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事关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公民素质的优化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公民生态行为规范至少包含生态道德规范、生态法律规范、生态日常规范等三大方面。应准确把握其具体内涵与建构逻辑,即生态道德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体系的基础性因子,生态法律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保障性因子,生态日常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养成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谋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模式。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现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和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人文生态建设。进步的、科学的人文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一定的空间秩序为基础,空间生产是绿色生产的保障,空间正义是生态正义实现的前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空间建设的重要维度。然而,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面临生产空间的结构和分布失衡、生活空间呈现物质化及分化、生态空间保护与发展的质量不高等现实困境。政府应通过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发展、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涉及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了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必须要同步实施司法创新,全面落实生态发展方针政策。为了补足现行生态司法体系的缺陷,生态司法应着手改革传统司法理念,加大诉讼与审判改革力度,全面提升生态司法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0,(11):52-54
<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积极维护生态健康的高级文明发展形态。生态健康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健康,积极维护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之意。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国蓬勃兴起。生态文明摒弃了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特征,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应积极维护生态健康,不能超过生态安全阈值,要在把握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文化制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13,(12):53-53
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山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笔者认为应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三个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发展出了集中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构想。生态消费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生态消费观是以保护环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放弃各种以享受性和挥霍性物质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消费价值理念。生态文明视阊下的生态消费观应遵循以人为本,培育生态消费观的文化底蕴,强化生态消费观的政策引导,加强生态消费观的科技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系统论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生态城市及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生态城市应遵循系统的协同性、动态性、最优性、层次性等原则,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再生水利用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是再生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追求。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再生水利用法律制度完善涉及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领域。完善再生水利用自然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应提升再生水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再生水风险评价制度;完善再生水利用经济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应确立再生水优先使用原则,将再生水水权纳入现行水权体系、明确再生水水权转让制度;完善再生水利用社会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应健全再生水水质标准制度,细化公众参与制度;从而实现再生水利用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生态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