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27年4月至9月,联共(布)、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经历了从支持武汉国民政府到举苏维埃旗帜的转变过程。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引发了联共(布)、共产国际内部以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为代表的反对派和斯大林等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策略方针问题的争论。但这次争论并未使联共(布)、共产国际及时调整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仍然指示中国共产党全力支持武汉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后,联共(布)、共产国际仍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继续举国民党的旗帜。直到9月,举国民党旗帜的策略方针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不通,加上中国共产党和联共(布)、共产国际内部都出现了明确的不能再举国民党旗帜的意见,联共(布)、共产国际才开始要求中国共产党执行建立苏维埃、举苏维埃旗帜的正确方针。  相似文献   

2.
苏若群 《世纪桥》2013,(7):32-34
90年前,即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决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共产国际是怎样把在成立时就宣布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与国民党合作之途的?中共三大是怎样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国共“党内合作”对共产党的利弊如何?在纪念中共三大召开90周年的今天,探讨这些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国民党顽固派利用此事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不仅在舆论宣传上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而且还采取军事行动妄图攻击延安,叫嚣"解散中国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咄咄逼人的攻击态势,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在对客观形势进行正确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并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讲明了共产国际解散的基本情况、历史原因及影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团结一致为争取抗战胜利奋斗到底的决心。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造谣和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有力措施,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主义本质,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论和军事斗争,成功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集中力量进行党内教育和整顿,提高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加强了党在思想和组织上的凝聚与统一。  相似文献   

4.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退出国民党”主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要求中共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后来国共两党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继续党内合作对中国共产党已十分不利,陈独秀因此而四、五次提出"退出国民党"的主张,均遭共产国际的严词拒绝,使这一主张一直未能实施.中国大革命失败原因很多,"退出国民党"的主张一直未能实施应该说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种种史料表明,对于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是应承担主要责任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建立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不是偶然的,是国内外各种因素尤其是共产国际、国民党、共产党三方力量综合作用和博弈的结果。在联合反帝反封建的大目标下,共产国际、国民党、共产党在动机和具体目标等方面的认识不尽相同。正是这些复杂、微妙的因素和动机,为后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埋下了历史伏笔,并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合作破裂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工人运动实践逐步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922年8月,中共西湖特别会议上,通过了共产国际倡议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决议.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俄共(布)同中国共产党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共产国际、俄共(布)就同中国革命者有所接触,建立了联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共产国际、俄共(布)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日愈密切。共产国际存在期间,中国革命史上和中共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同它有关。  相似文献   

9.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召开,进一步讨论国共合作问题。大会决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经过长时间的热烈争论,最后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而基本上结束了党内对加入国民党问题长达一年多的争论。过去对这个问题研究较少,且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谈些粗浅的认识,欢迎指正。共产国际为了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于1923年1月作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与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中国共  相似文献   

11.
林木 《党史博览》2011,(4):2+57-F0002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所谓“党内合作”,就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因此,国民党内就有了一批同时具有共产党员身份的人。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曾给予了很多正确的指导和援助,促进了大革命的发展,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但是,共产国际在不甚了解中国革命实际的情况下,就以中国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姿态自居,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严重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从而使大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和重大失败。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特别是他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找到新的革命道路以后,更焕发了昂扬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他坚定地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这种精神和勇气。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是在1922年夏陈炯明叛变之后才确定的。在此之前,他虽然同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有过接触,但还没有下定联俄、联共的决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建议下,表示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共产国际贯彻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和实施"东方战略"的必然结果。 共产国际通过多种渠道同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沟通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中发挥 了桥梁作用。共产国际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大革命时期,由于共产国际一心扶持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被迫对国民党步步退让,独立自主意识被强行抑制。土地革命时期,在共产国际左倾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犯下三次左倾错误。其间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基本上是服从的,甚至有盲从,但也存在着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抗争。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以卓有成效的农村革命实践,在与共产国际相推动又相碰撞中独立自主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的开端。它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环境下召开的,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既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又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共产国际,显示中国共产党正在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党。  相似文献   

16.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决议认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中国国民党是‘冲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同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他的党员应该“留在国民党内”;但是共产党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时,恰巧这个决议传到中国。这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在广州举行“三大”,把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列为大会主要议程。讨论中,代表们都表示拥护共产国际的一月决议,但…  相似文献   

17.
新的革命高潮呼之欲出中共三大后,中国共产党即全力投入到国民党改组工作中,各级党组织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许多共产党员成为当地国民党改组的主要负责人,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共产国际和苏俄也积极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1923年10月,鲍罗廷以共产国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的共产国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共放弃苏维埃旗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国际时时提醒中共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求中共不惜代价维护这个统一战线不致破裂,这些指示和思想对于中共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保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罗明纳兹作为共产国际的全权特使来到中国。此时,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他们二人在中国革命急剧变化的历史交汇点上进行过短暂合作,有历史贡献也有严重错误。罗明纳兹与瞿秋白在合作中表现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时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苏杭 《党的文献》2013,(1):79-83,118
中共二大是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必然结果,是党的历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中共二大前,陈独秀坚决反对马林关于国共两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提议.但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启发和推动下,以及考虑到国内形势的变化,陈独秀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转变,向国民党表现出了合作诚意,并在中共二大上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原则和实施计划.虽然中共还没有接受马林“党内合作”的主张,但毕竟在联合国民党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中共二大确定同国民党实行合作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