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术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是农业社会主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择东的社会主义是“乌托邦”,更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是民粹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甚至说:勺936年c,史沫特莱访问延安时,以她特有的直觉,领悟到毛泽东可能有他独特的价值取向,说了一句意味深庆的话:”在毛泽东的意识深处,有扇门,一直没有向其他人打开。’这扇门通向何处?我个人感觉,理论上通向民粹主义,实践上通向‘文化大革命’通过对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前后的理论创造的考察,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能成立的。因此,大文想以此为…  相似文献   

2.
也评毛泽东的“一张白纸”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院长胡绳撰文说,在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曾染上民粹主义色彩,其典型说法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作为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参加过毛泽东著作整理的资深社会科学家,胡绳的观点颇具权威性。然而以往也有学者引证毛泽东的许多话,不同意说毛泽东有民粹主义思想。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作一点深入的探讨是必要的。胡绳说,认为中国可以从农业国跳过资本主义(跳过工业化)直接到达社会主义的看法,一般被称作“民粹主义”。而那些不同意说毛泽东有民粹主义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学者中流行一种观点,即认为毛泽东是一个民粹主义者,毛泽东的思想具有民粹主义倾向,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毛泽东以民粹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运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本文拟结合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作一些理论是非的辩驳和历史事实的澄清。 一、两种不同的农民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与民粹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粹主义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模糊性的理论和实践特征的世界性思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抵制了民粹主义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是否存在民粹主义的影响?通过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等问题的分析和论争,人们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其中包含着如何吸取历史经验、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问题,也有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效和 《新视野》2002,1(5):10-12
一现实社会主义,或者说斯大林以来的社会主义,是没有完成马克思和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任务的社会主义。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有必要对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即他们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观点,作简要的分析和比较。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代替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有时被称作共产主义,有时被称作社会主义,二者在科学意义上是没有区别的。马克思预见的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基础上的社会,因而是消灭了商品生产、消灭了阶级和国家的社会。马克思后来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主义划…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某些具体论断不能完全套用到 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民粹主义祟尚个体小生产,轻视社会化大生产的观点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7.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农民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西方学者中流行着一种认为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的观点,将俄国民粹主义的农民观与毛泽东的农民观等同起来,知青运动似乎也就成为毛泽东民粹派思想“潜流”的产物。其实,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本质上是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将青年就业出路导向农村。不过,这只是一场不成功的社会实验。 民粹主义是一种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认为发展农村“村社”就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知青运动前后共有2000万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当农民,与民粹主义的“到民间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事业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不可能有"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列 宁继承了这一观点,他虽然提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建成是一 国所不能完成的。斯大林后来改变了马、恩、列的观点,认为"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探讨"一国能否建成 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外政策的制定,具有战略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李大钊有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的阐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这些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观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而形成的独到见解.其本身有着清晰的脉络结构和李大钊特有的思想风格。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8):29-30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执政党。在此后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要求执政党大力宣传无神论.使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这方面,他的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11.
《真理的追求》1999年第3期刊登沙健孙的《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文章说,有人认为毛泽东的思想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这种观点最初是国外学者提出的,国内也有人响应。对毛泽东的这种指责,带有严重的、根本的性质。民粹派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派别,民粹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如果认为毛泽东具有民粹主义倾向,那就意味着毛泽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家,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已。历史的事实又是怎样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一再强  相似文献   

12.
民粹主义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曾染有民粹主义色彩的 ,是我国近代史和党史学界的著名专家胡绳同志。在此 ,本文试就民粹主义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关系问题谈一些看法 ,不当之处欢迎批评。第一 ,从思想根源来说 ,两者都是唯心主义的产物。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人民民主政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刚刚完成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 ,试图通过单纯的调整生产关系 ,从而达到对生产力的极大促进的良好愿望下而按照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模式加速中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一次失败尝试。但…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强调:“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讲政治所包括的六个方面,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尽管各自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但都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相关,讲政治就要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第一,我们讲的政治方向,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实际上就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是要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绳以很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很有理论深度的论文。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简要述评。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应反对民粹主义,正确予以处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用民粹主义的思想还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处理,是中国革命诸多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胡绳列举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几种有影响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中国可以从农业国家跳过资本主义(跳过工业化)直接到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民粹主义是一种秉持平民立场的社会思潮,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阶级所压制,国家只有摆脱精英团体的控制才能成为改善全民福祉的工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实证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对民粹主义这一概念并不熟悉,但对民粹主义的具体观点有相当的赞同度,民粹主义思潮影响与主流意识形态基本思想认同正相关,与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思想认同负相关,说明民粹主义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十分复杂的影响,应重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抑制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内容。过去对这部分内容讲得较少,现在之所以重视起来,强调这方面的学习: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共产主义新人;第二,资产阶级思想家在人的问题上散布了种种错误观点,对这些观点的批判,也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观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 ,有一种观点似乎颇有市场 ,也似乎比较顺理成章。这种观点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把目光移向东方时 ,改变了其早年一向坚持的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理论 ,而提出了相对落后国家可以率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 ,苏联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正是马恩这一思想的实践硕果。更有甚者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据此进一步推理 ,企图把当前的社会主义过渡到更高级的社会主义阶段 ,乃至于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种观点究竟是否符合马恩的思想 ?它是领会了马恩的主张 ,抑或是误解 ,乃至曲解了马恩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黄宪勤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占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的民粹主义,主要表现为超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混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对此,毛泽东严格区分中国革命的两个历史阶段,论证当时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合理性。针对过分强调农民革命性而忽视其自私性的民粹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不能和农民混同"及"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命题,对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进行严厉批判。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差异概括为两条:一是民粹主义主张由封建经济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不能超越必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只有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社会主义;二是民粹主义设想在小生产者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则主张大工业生产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生产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