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20,(2)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时,红军不畏艰险,长途跋涉两万五千里,突破敌军的封锁和路途的艰难,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北上抗日,迈出了中国共产党走向最后胜利至关重要的一步。"与红军突破封锁北上抗日的轰轰烈烈相比,不少在日战区突破封锁宣传抗日政策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只能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2.
许海 《前线》2017,(1):65-66
<正>近年来,一些诋毁历史英雄人物,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言论甚嚣尘上。如针对长征胜利80周年,有人便以讹传讹,不仅怀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还妄称蒋介石为红军长征"放水",污蔑红军"强拉百姓入伍",等等。诸如此类的错误言论,在思想领域造成了混乱。在此,有必要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深入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源流与实质历史虚无主义动辄以怀疑、否定的面目示人的特点,有其思想史上的渊源。远在古希腊,哲学  相似文献   

3.
红军能在恶劣困难条件下取得长征胜利,根本原因是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军队。正是因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红军形成了坚定的信念、自觉的行动、顽强的作战能力、严格的纪律、平等的官兵关系等优秀特质。红军每到一地,都开展广泛的宣传,并以实际行动感召群众,维护群众的利益,由此,红军获得了长征沿途群众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群众为他们筹集粮食、衣物,并踊跃参军。在长征中,红军还从中日民族矛盾出发,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和人民群众一起,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1938年初,福建各地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二、三支队出发北上抗日。“我们捍卫祖国,我们齐奔沙场……”,70年前,高唱着这首抗日战歌,奉命整编为新四军的数千名福建红军游击队员奔赴苏皖抗日前线,这是继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发生在福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又一件大事。福建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的英勇奋斗历史,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力宣传福建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和英雄业绩.弘扬他们锻造的“铁军”精神,本刊特开辟“驰骋江南”专栏,通过刊登新四军老战士的相关回忆文章等方式开展纪念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5.
1936年夏,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全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这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长征抵达川、康地区,准备继续北上,与第一方面军共同创造西北抗日根据地。但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胡宗南、薛岳、王均、毛炳文、杨森、刘湘、刘文辉、鲁大昌等部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阻止红军北上抗日,企图围歼红军于雪山草地地区。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也引起了国民党统治营垒内部的分裂,两广事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长征的关系是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肯定方志敏等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揭开长征序幕的历史地位;用具体的历史事实说明他们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及其对铸就"长征精神"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长征时期,围绕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红军长征中的标语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与变化。从长征初期以土地革命等基本口号为主,到遵义会议后加入地方民谣等元素,以瓦解敌军、配合作战为导向,再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积极宣传"北上抗日",长征标语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益灵活,功能也不断拓展,充分展现了红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饱含智慧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中国军人刚强不屈的真实写照。同人类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伟大创举一样,长征从开始到今天一直受到中外政界、军界、思想理论界等各界人士乃至普通群众的关注。回首长征这段历史,离不开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它是长征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中得以贯彻并深深植入我党、我军的遵义精神,成为了红军铁流两万五千里,在长达两年、横跨十一个省(区)的广阔时间空间里凝练而成的长征精神的核心。遵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之魂,是红军之魂,更是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9.
关于红军长征里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首次对外公开使用"二万五千里"。根据红军将士的日记并佐以其他资料统计可知,红一方面军行程约18095里,红二方面军约12927里,红四方面军约10000里,各路红军中走得最远的是红五军团。如果将长征背后的若干"小长征"计入,各路红军的长征里程总和可达"六万五千里"。关于长征里程问题,既要实事求是地做实每一个数字,又要把"二万五千里"作为一个品牌,作为长征精神的一个标志来宣传。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6,(9)
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从内战漩涡走向救国救民战场的壮举。红军长征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一方面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另一方面,长征的胜利也影响了东北抗日斗争形势发展。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后,党中央对东北抗日武装的领导与关注,进一步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使正在东北地区抗击日本武装侵略的东北抗日联军,有了坚强的后盾和  相似文献   

11.
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前,中共抗日话语叙述在不同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也呈现差异。长城抗战前,中共"反帝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政治导向功能;长城抗战到红军长征前,中共"反蒋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动员功能;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共"北上抗日"话语主要发挥对红军长征的激励功能;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中共"联合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统战功能。中共抗日话语叙述演进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话语主要反映出先抗日与先安内主张的差别,而国民党"安内攘外"话语最后让位于中共的"联合抗日"话语,并形成国共合作和全国联合抗日格局,显示出中共抗日话语具有激发和推动全国民众抗日浪潮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2.
长征博物馆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本刊特别推出“长征博物馆”栏目,图文并茂介绍红军长征史迹。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主要省份。当年,中央苏区所属的22个县福建就有11个。福建有近3万人参加长征。福建苏区人民积极扩红支前,支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路上,八闽子弟兵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剩2000余人。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期引领读者走进宁化苏区——  相似文献   

13.
李宗柯 《湘潮》2016,(4):56-58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至1936年10月为止,红军走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经历了万水千山,行程长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它创造了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4.
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长征的关系是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肯定方志敏等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揭开长征序幕的历史地位;用具体的历史事实说明他们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及其对铸就“长征精神”作出的历史贡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当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经一年多艰苦转战,途经十二省,行程两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在伟大的长征中,一路上为红军提供敌军情报的主要是军委二局,他们通过破译敌军密电,为红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立下了大功。对军委二局的特殊功勋,毛泽东主席曾多次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像的”。  相似文献   

16.
朱德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吴殿尧中国红军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以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的大会师为胜利标志的。60年后的今天,在纪念这个历史性胜利的时候,不能不记起朱德总司令。由于他正确地贯彻党的北上方针、坚定地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终于克服...  相似文献   

17.
正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坐落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三军会师纪念塔、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红军会师楼原为会宁县城西津门,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红军会师后,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门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三军会师纪念塔修建于1986年,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纪念塔三塔合抱,高28.78米,共11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于2006年10月18日建成开放,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使用面积2300平方米。201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馆将原有陈列调整为"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精神丰碑永存"3部分,生动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8.
中央书记处已于1986年4月17日讨论并原则同意了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请示》。现将这个请示报告摘要如下: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我们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活动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历史壮举。中国工农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北上抗日,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份,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己经整整80周年了。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拯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在这场远征中产生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  相似文献   

20.
张国华  高嵩 《党史纵览》2006,(11):10-12
活着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七仙女"从容踏上长征路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近3000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了大别山区的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开始了长征.在这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里,有7名女战士显得格外惹眼,她们就是被称为"七仙女"的红军医院女看护: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曾纪兰、张桂香、曹宗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