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是法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而我国现阶段法律信仰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要加速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培植公民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
程南 《人民论坛》2010,(6):110-111
传统法学的私法调整只看到了市民社会、市场经济中交换所要求的抽象平等。在主体平等的逻辑下,私法漠视现实中不同主体间的特殊性,特别是放任资本这一特殊手段,以法律的力量助长了主体间的不平等,使经济法律关系中主体间的不平等向纵深发展。因此,需要新兴法律部门共同调整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如何建立有效的国家监管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鉴于监管问题日趋复杂,当前我国的国家监管体系应当从单一性政府监管体系向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转变。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由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和市场监管共同构成。建立有效的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需要做到三点:一是优化上下、左右、内外协同的有效政府监管体系,增强政府监管的现代化、法治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二是培育强大的社会监管体系,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体的有效参与,提高社会监管能力:三是发展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化监管组织,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当然,必须明确监管有效并不代表社会有效,应以社会有效来衡量监管有效。  相似文献   

4.
传统法学的私法调整只看到了市民社会、市场经济中交换所要求的抽象平等。在主体平等的逻辑下,私法漠视现实中不同主体间的特殊性,特别是放任资本这一特殊手段,以法律的力量助长了主体间的不平等,使经济法律关系中主体间的不平等向纵深发展。因此,需要新兴法律部门共同调整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介绍说:“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作者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有关中国法制现代化问题探索的一次初步总结。本书以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法律革命为叙述主线,着力研究了中国法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转变及其本质性趋势,旨在把握中国法制变革进程的特殊逻辑,认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6.
侯强 《前沿》2003,13(8):101-104
段祺瑞政府打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旗号 ,竭力为独裁统治制造法律根据 ,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 ,存在着独裁统治与法制现代化的二律背反。这一时期的法制变革 ,阻滞了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卜泳生 《前进》2000,(11):43-44
最近 10余年来,我国法治的呼声可以说一浪高过一浪,所立法律也十分丰富,重大的社会关系基本上有法可依,但为什么还在呼吁法治、呼唤法制的现代化呢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法律制度离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提出实现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条:   一、法律制度的现代化   我国的法制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一种规范化的、灵活高效运作的法律框架,实现政府对社会的全方位的积极有效管理,通过法律的积极调节实现社会有序、公正和富有活力的发展,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鄢斌 《理论月刊》2004,(3):159-164
在以城市和工业为重心的制度模式下,农村社会的治理模式也一直被我们假定为现代化的一个因变量,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被捆绑在一起,法制现代化也被当作一个整体的概念为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潜意识所认可,在主流舆论为我国公众法律意识的高涨而兴奋的时候,湖北农村的村民法律意识调查却反映出一个与现代传媒的狂欢并不合拍的结论,农村的制度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政府推进就可以制造出来的。现代化大潮下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制度层面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进程。这提醒我们,法制现代化有必要采取一种城市和农村双向推进的路径而非现在所推行的整体一元模式。  相似文献   

9.
骆绪刚 《前沿》2007,1(11):126-128
由于历史的必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中国走上了"政府推进型"的法制现代化道路。但是在法制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推进型法治的负面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政府与社会的对立和冲突,政府权力的滥用和扩张,政治至上的国家观被助长等等。针对这些潜在的危机,建立政府和社会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制约,破除政治至上的国家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相应的行为规范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手段,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获得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有效的国家治理是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和法律法规成为人们心中底线的有机统一,二者都与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发挥法律的外在力量,也要注重道德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