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内外系列侨务政策:确定华侨是人民政协组织的组成部分;领导组建新中国侨务机构;主持制定、颁布有关侨务法规条例;保护和维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解决长期遗留的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招纳海外人才。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侨务思想:华侨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华侨要遵守侨居国法律制度、不参与当地政治活动;鼓励华侨华人和当地民族融合。周恩来为我国侨务事业奠基开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改革开放时期制定侨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侨归国问题,是抗日战争以来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中日之间并没有签订有关协定,且新中国成立后较长时期内,日本政府采取对华敌视政策,日侨归国成为十分棘手的难题。周恩来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1952年,他把握日本代表来华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契机,与他们就日侨归国问题进行了初步沟通。此后,又促成中日双方关于日侨归国的四次正式会谈,并对中方在谈判中的原则立场、方式方法等进行了具体指导。由于周恩来的直接参与,在处理日侨归国问题过程中,决策快、谈判快、落实快。通过解决日侨归国问题,周恩来实践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推动了中日民间外交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归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是广东省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在1957-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祖国的建设事业亟需大批的华侨人才,因此,加强这一时期归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广东省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1952年秋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到上海检查工作,会见了当时在华东幼儿园工作的周恩来的表姐龚志茹。童友重逢,往事悠悠。周恩来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高度评价了表姐的育幼工作。这时,龚志茹不无惋惜地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们没有一个孩子……”“谁说没有?”周恩来抬起头,望着邓颖超说:我们有十个!”“是的!”邓颖超心领神会。周恩来接着又解释说:是的,十个。全由我们负担和照顾。他们的父母为革命牺牲了,我们就担当起父母的责任。现在,他们都在健康地成长。”周恩来夫妇曾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经他们夫妇…  相似文献   

5.
7月20日,辽宁省华侨法律顾问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辽宁大厦举行。辽宁省广大归侨侨眷、侨商、留学归国人员和海外侨胞从此有了一个重要的维权机构。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告诉记者,伯父经常讲的就是要求她做普通劳动者。1968年已经参军的周秉建,按照伯父的意愿,脱下军装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二十年的草原生活使她深深感受到农牧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周恩来的侄儿周保章,参军10年后转业到一家工厂担任文书。他曾在中南海西花厅生活过一个星期。因为周恩来工作太忙,只在吃饭时偶尔聊几句,真正和他的谈话只有一次。而这次谈话中周恩来问得最多的是工人的生活、职工的困难,有些问题"几乎把我这个厂文书也给难住了"。周恩来嘱咐周保章:"希望你扎根在基层,永远做普通的劳动者。"周恩来的普通劳动者情怀,不仅体现在他对晚辈的教育上,更是体现在他自己的身上。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抗战爆发后,泰国华侨同世界各地华侨一道,以空前高涨的爱国热忱,为支援祖国奔走呼号,或捐款捐物,或归国参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据估计回国参战的泰国华人就逾2000人。为弘扬和彰显他们的爱国精神,在北京泰国归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石苏苏帮助下,本刊特地辑录几位泰国归侨子女讲述父辈归国抗战故事,以飨读者。怀念母亲钟时(福建)吴平戈义无反顾归国抗战我的母亲钟时祖藉广东普宁,1919年1月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一部在网上传播的视频《今日中国如您所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该视频将周恩来逝世后国家的巨大变化展现出来,以告慰这位为今日中国崛起打下坚实基础的伟人。强国梦:"孙逸仙之梦"《今日中国如您所愿》开篇就是周恩来的宏亮声音:"在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接着出现了火车隆隆行进的画面,字幕为:"詹天佑12岁留学,20岁归国。归国后修建  相似文献   

9.
正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这是一篇重要社论,当时党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对社论的修改工作,并五次作出批示。五次修改与批示1955年12月26日,周恩来对第一次社论清样作了全面和仔细的修改,并作出批示:"邓拓同志:请照此重打清样十份立即交来。周恩来十二·廿六"。从清样上邓拓(时任《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马来亚难侨的救济是新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救济难侨的开端。由于当时国力弱小,新中国只能对已归国的难侨进行救助,而不能深入海外对华侨进行救助,也无力阻止英殖民地当局对华侨的迫害行为,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救助。中共中央确定了"好好安置难侨,不使一人流离失所"的救济原则。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广东成了接济与安置难侨的主要省份。难侨回国后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较为妥善的安置。通过对归国难侨的救助,新中国树立了爱侨护侨的良好形象,也加深了对海外护侨工作的认识,初步确立了一套难侨救援机制,为以后大规模的救助难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春日偶成》,周恩来)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病逝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〇五医院,享年78岁。"十里长街送总理",正是人民群众对这位共和国总理沉痛地悼念和深切地缅怀。周恩来作为卓越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也是一位有情怀的"诗人"。周恩来为刘志丹陵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  相似文献   

12.
1928年6月18日,中共六大秘密而隆重地在莫斯科郊外维尼果罗德镇的"银色别墅"开幕。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组织局主任的周恩来,参加了六大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从6月18日至7月11日历时24天的会议中,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周恩来不仅参加了政治、组织、土地问题、苏维埃、军事等委员会的工作,还具体承担了组织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的召集工作。本期登载的《组织报告》就是周恩来代表组织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在六大讨论政治报告时的发言》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5,(5)
归国留学人员是高校的一支重要的人才力量。他们学术造诣精湛,民族情感浓厚,创新创业意识强烈。基于此,高校应重视归国留学人员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提出的合理需求,发挥好统战部门在归国留学人员工作中的协调和凝心聚力作用,加强对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思想引导,并建立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载体和机制,使归国留学人员在高校发展中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14.
翻开中国的大地图,这三个地方分属于江苏省、陕西省和河北省。可是,您知道吗?这三个地方都与开国总理周恩来有着不解的情结。对淮安的故土之情淮安,是座位于苏北腹地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伟人周恩来的诞生地,自1898年的3月5日出生,他在这儿生活了十二个春秋,直到1910年春天才离开。1964年8月日2,周恩来利用星期天,召来他的在京亲属到西花厅谈家史。周恩来深情地说:“我生在淮安,满嘴的淮安口音,所以我不能不承认自己是淮安人。”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接受一位新闻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38年了,我没有回过淮安,想来母亲坟上已白杨萧萧,可我…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冲击,被流放到江西劳动. 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为膀胱癌,他衰弱、疲惫的身体,已不可能再事必躬亲、周到缜密地主持党务、国务工作.谁能更多地分担周恩来的工作?毛泽东想到了邓小平,8月14日,他在邓小平的长信上批示,邓"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可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原因,毛泽东的批示迟迟没有得到落实.12月18日,周恩来亲自过问此事,催促中央政治局安排邓小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又适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周恩来在这个时期的题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年他肩负责任之重。本篇内容为1951年至1952年间周恩来的有关题词。在恢复国民经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周恩来认为兴修水利和建设铁路是工作中的重点。1952年3月,政务院公布了周恩来主持制定的《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合理地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同地区治水的矛盾。4月初,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开工。5月间,水利部长傅作义代表中央到荆江分洪工地慰问,把毛泽东、周恩来题词的两面锦旗送到工程指挥部。周恩来的题词是:“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四川是中国的大省,但解放前连一条铁路也没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就是成(成都)渝(重庆)铁路。周恩来亲自审查了设计方案。1951年动工,1952年6月修成,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时,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题词:“修建铁路,巩固国防,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1952年10月17日,天津塘沽新港举行开港典礼,次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喜讯,并刊登了周恩来的题词:“庆祝新港开港,望继续为建港计划的完成和实施奋斗。”在经济...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与李宗仁归国杨明伟1965年7月17日,周恩来异常繁忙。处理完一天的诸多政务以后,还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在等待着他。夜晚,他通宵未眠,一直在静候一架由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机场起飞的飞机的消息。18日晨,周恩来接到有关部门报告:李宗仁乘坐的飞机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18.
正周恩来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他始终乐于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国家总理与普通百姓一起坐公共汽车周恩来虽然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却时刻关心、惦记着群众的生活和困难。1954年的一天下午5点多钟,周恩来对秘书何谦、卫士赵行杰说:"群众反映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得厉害,上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分管外交工作26年,直到他逝世,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对日外交,是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典型"。"灵活性":多领域、多层次的互动发展1949年,周恩来曾说,"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但是现在还做不到"。周恩来担任总理职务2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兼任外交部长,为新中国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里,置身于斗争漩涡的中心,千锤百炼,形成了对人们有特殊吸引力的思想、品格和魅力.他的协调水平和才能为其他同时代的人和后人所不及.正是由于周恩来善于协调,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特别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他的协调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使我们的国家比较顺利地渡过了危机,转危为安.1 周恩来在《怎么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一文中指出:“列宁、斯大林论领导艺术,不可跑得太前,也不可落在运动后面,而应抓住中心一环,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论领导艺术,要照顾全局,照顾多数,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而这些领导艺术,周恩来是完全具备的.他善于处理国内外各方面的大事,也善于照顾党内全局和国家建设全局;他善于求同存异,博采众长,说服错误意见,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