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李凯  王春晖 《法制与社会》2012,(21):250-251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中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法条进行了归纳汇总和探讨分析,其中具体包括了涉及限定内容涉及程序本身、涉及算法的发明、涉及通过计算机软件或者网络来进行的商业方法的发明、涉及功能模块构架类型的发明.计算机软件相关专利申请常涉及的法条有: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工业社会还是信息社会,“技术”都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而专利法的诞生更赋予了它特殊的内涵。专利法最重要的保护客体便是“技术”。然而,对专利法意义上的“技术”这个术语的不同的理解和把握却往往导致了各方当事人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 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专利法》第12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5条第2款规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备案。此外,我国还专门制定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管理办法》,对专利许可合同的备案登记作了详细的规定。上述规定为我国专利许可合同登记奠定了基础,对切实  相似文献   

4.
专利权归属纠纷是指一项发明创造正式授予专利权后,该发明创造的实际权利人(单位或者个人)与该专利权人之间就谁是真正的专利权人而发生的争议。主要包括专利法第6条、第8条和技术合同法第32条、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4条第三款、第55条第三款涉及的以下几种情况:①职务发明创造,被个人作为非职务发明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②非职务发明创造,被单位作为职务发明申请专利并获得了专利权;③个人完成或几方共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却由完成发明创造以  相似文献   

5.
专利推广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专利法》第14条对专利的推广应用作了明确规定,但在2010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对此条款的规定却没有回应,使得第14条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对专利推广应用的法律意义和其实施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借鉴美国的《杜拜法案》和《TRIPS协议》中的相关规定以完善专利推广制度。  相似文献   

6.
专利申请权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专利申请权是我国专利法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它历经两次修订而无实质性变化.涉及它的规定主要有<专利法>第6、8、10条,<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5条,另外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年10月19日制定的<关于审理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款对外观设计的定义是:“专利法所称的外观设计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予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笔者在专利代理过程中发现有些产品的外观设计除了人为的创造性因素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产品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这些因素不仅使构成产品美感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2条第2款的修订进行初步解读,然后从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行政权限、无效宣告决定作出后的行政诉讼、无效阶段权利要求的修改、不终止审理是否应进行听证、请求人无效理由的放弃等多个角度分不同层次对不依请求人撤回请求而终止审理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并给出了各方观点及其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电子知识产权》2004,(4):64-64
为了规范与通过互联网以电子文件形式提出的专利申请有关的程序和要求,制定《关于电子专利申请的规定》,现予以发布。本规定自2004年3月12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与通过互联网以电子文件形式提出的专利申请(以下简称电子专利申请)有关的程序和要求,依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条和第十六条第二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提出电子专利申请的,应当事先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订《电子专利申请系统用户注册协议》(以下简称用户协议)。 开办电子专利申请代理业务的专利代理机构,应当以该专利代理机构名义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订用户协议。 申请人委托已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订用户协议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电子专利申请业务的,无须另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订用户协议。 第三条 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均可采用电子文件形式提出。 依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办  相似文献   

10.
《司法业务文选》2012,(14):13-14
1.2012年3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63号公布2.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专利标识的标注方式,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标注专利标识的,应当按照本办法予以标注。第三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对标注专利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专利法时外观设计的授权条件已经作出了较为完备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对外观设计采用初步审查模式,初审过程中并不对外观设计的“新颖性”与“创造性”进行审查,因此专利法第23条的规定便成为判断一项外观设计是否能最终获得实质性授权的判断要件。尽管现行专利法及审查指南对外观设计专利实质授权要件的规定作了进一步修改,但在实践中却仍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专利法第23条第2款的相关内容,针对专利法以及专利审查指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专利法第23条第2款实质是针对外观设计的创造性要求做出的规定。而在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符合专利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时,判断主体应当为所属领域的普通设计人员;判断时的对比设计不应当仅限于相同或相近种类产品:产品的局部外观设计应当纳入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12.
张中 《知识产权》1996,6(5):42-43
当一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被请求人依法启动撤销程序之后,如果专利权人根据请求人提出的对比文件认为需对原专利授权文本进行修改,那么他将面临如何合理地进行修改的问题,显然,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相关法条有一个正确统一的理解和解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7条(下称《细则》57条)作了在撤销程序中“专利权人可以修改专利文件,但是不得扩大原专利保护的范围”这一规定,《审查指南》第三部分第四章第4.2款(下称《指南》4.2款)中进一步指出“将专利说明书中的某些内容引入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中,而这些内容未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我国《专利法》第63条第1款第2项关于先用权的规定中某些特定措词的意义,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借鉴,同时也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做到未雨绸缪,避免遭遇侵权之诉。  相似文献   

14.
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专利授权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但是,由于对发明创造的界定不同,申请人不同,具体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也不同,深入理解实施细则的该条规定,加深对其具体内涵的把握,不仅能解决同一申请人既申请发明专利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专利重复授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之一,外观设计专利不同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法实施细则第3条第2款对外观设计的定义为:“专利法所称的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专利法第59条第2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上述法律条款不仅规定了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对象与保护范围,还表明外观设计专利确权与侵权的判断标准有其特殊性。进一步而言,是指外观设计专利在撤销、复审以及侵权判定程序中都应以  相似文献   

16.
《电子知识产权》2001,(8):19-20,18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lt;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gt;的决定》。为了配合修改后的专利法的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并征求专利代理机构、专利管理机关、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为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案(送审稿)》,又多次召开了科技部、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最高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参加的征求意见会。国务院法制办综合各有关方面意见送国务院审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已于2001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通过,将于2001年7月1日与修改后的专利法同日施行。  相似文献   

17.
【裁判摘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许可实施该项专利收取的使用费纳税后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相似文献   

18.
《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和第二十五条第(二)项分别从正反两面限定了专利法的保护客体应该为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方案,智力活动规则不属于专利法保护客体,道桥类申请的撰写也应严格遵守此规定,避免把行车规则等智力活动规则写入权利要求书中。  相似文献   

19.
现有技术抗辩规则在我国专利侵权纠纷司法实践中已经广泛应用,但现有法律文件中却未对此有所提及。《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第22条对此进行了规定。基于国外经验的借鉴以及专利侵权法律制度完善的要求,《专利法》有确认现有技术抗辩规则的必要。但是,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对该规则还有所误解。规则所包括的技术应是自由公知技术,规则应仅适用于等同侵权的案件。  相似文献   

20.
《电子知识产权》2003,(9):58-61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令(第31号)二○○三年六月十三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以下简称强制许可)的给予、费用裁决和终止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受理和审查强制许可、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和终止强制许可的请求并作出决定。第三条请求给予强制许可、请求裁决强制许可使用费和请求终止强制许可,应当使用中文以书面形式办理。依照本办法提交的证件、证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