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利蓉  钟一 《政法学刊》2004,21(6):81-84
网络既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又是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文化既区别于传统文化,又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化裂变,具有体系的开放性、形式的结构性、内容的动态性和制约的松散性等特性,全方位地冲击和影响了传统文化。针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网络"信息轰炸"、"文化殖民"、"信息恐怖"和"信息欺诈"的威胁与挑战,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深化反邪教斗争中,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地确立反邪教网络文化理念;拓展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反邪教网络文化活动;突出重点,建设权威网站,打造反邪教网络文化精品;科学整合资源,建设反邪教网络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博客"到"播客",由"草根文化"到"网络红人",网络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究其本质,大多是以张显自我个性为目的。当视频传播手段渐成焦点并炙手可热时,互联网就像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各家叫卖声此起彼伏,但却始终听不清到底卖的是什么——互联网视频究竟引领了一种传播模式?播客带来了一种怎样的影响?本文以通过播客成为的"草根明星"Dodolook为例,对视频传播手段下网络传播时代进行了分析,究其原因、谈其影响、探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施凤芹 《河北法学》2006,24(3):51-53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也为娱乐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网络游戏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现"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问题,立足于"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提出、概念、特点以及我国对此问题的法律保护现状等几个方面,呼吁"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被黑客植入木马病毒、普通百姓无故遭遇"人肉搜索"、国内半数以上电子邮件是垃圾邮件……在中国互联网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网络失信问题日益严重.调查显示,全国近3亿网民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网民对互联网诚信状况感到不满.  相似文献   

5.
中国"混合法"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法"是中国法律文化的内在传统,它作为一种内在的传统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中国古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的法律实践活动.中国的"混合法"根植于古典社会的生活实践活动,表现在古文字系统、思想价值、法律规范和人法并重的治理方略之中.它不仅是一种实际的历史存在,而且延续至今依然表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当代世界法律文化日益走向融合之际,"混合法"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恶搞"由日本的娱乐游戏界传入中国内地,该名词是对早已存在的"恶作剧"等滑稽行为的新说法,其含意逐渐拓展并在网络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恶搞"文化继承了"无厘头"的衣钵,借助于网络自由参与的双向传播特性,形成了一种以"戏仿"为主要行为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符合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使用者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互联网上兴起的新型搜索工具,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网络事件,充分的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但是"人肉搜索"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侵犯被搜索对象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本文指出如何认识"人肉搜索"以及如何在法律上对其进行规制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研究——兼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感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由网络引发的问题正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人肉搜索"现象日趋严重,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人肉搜索"为出发点,旨在对如何保护互联网中的隐私权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视频"聊天成为目前较受网民喜爱的一种即时通讯方式,"裸聊"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点击率非同一般的词语。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政府监督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开始成为政府监督的新渠道和新工具.互联网的平等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传统的政府监督机制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网络监督是一种与传统的监督形式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的重要舆论力量,冲击和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政治态度及参政活动方式.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网络监督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推进政府监督机制的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从周久耕事件看中国式"扒粪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久耕事件是过去一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揭丑事件,它的推动平台来自于新媒体互联网,推动力量则来源一大批怀有公义之心的芸芸网民.因亭件不是由特定"舆论领袖"制造的命题下经"哄客"乱搅而产生的传统炒作事件,它的产生正好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04,(11):5-7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人们充分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各国网络的广泛使用,网络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素质又参差不齐,网络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工具、犯罪场所和犯罪对象.在互联网上,"黄"流横溢、"黑客"猖狂、赌场遍布、欺诈不断、盗窃财物、传播邪说、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散布反动言论,因特网的高技术园地成了犯罪的温床.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以"双刃剑"形容互联网,网络在给人们提供强大的信息获取和便利的交流方式的同时,也给复制与盗用等不正当获利开放逃避法律责任的渠道.由于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侵权与"跨国"流动非常容易,借助于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很容易地越境广泛传播和被利用,而网络的虚拟性、地域国家疆界的模糊给传统的知识产权地域性带来巨大冲击,也给数据库的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韩剧在中国的流行与所谓的儒学"反哺",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儒教伦理的关注和思考,与之相应的反思、激赏、批判或敌视,都把"全球化"时代文化资本和文化工业的道德功能扩大化了,都是对现代语境中传统德性伦理复兴途径的误解.韩剧的"时尚性"、"世俗性"的消费文化特征、横亘在中韩两国之间的民族主义情绪,都使得所谓的"儒学复兴"、"儒教共同体"的伦理假想成为"狂欢"时代的转瞬即逝的一种"单薄"声音.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社会热点现象,从道德和法律的二维角度来看."人肉搜索"既是自发形成的一种维护社会正义和道德法律的舆论监督机制,同时也可能演变为一种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但是,不管是基于"人肉搜索"的道德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和失控"人肉搜索"的负面性,作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网民道德教育的加强和网络法规的监管,"人肉搜索"必然会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所谓"政权扩张的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无法转化为更高形态的现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政权内卷化往往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陷阱".本文认为,从"文化权力网络"的逻辑出发,关键在于给予民众民主权刺,通过民主,至少是部分的民主自治来解决地方政权经纪化的问题.但对于绝大部分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在完成国家民主化转型的过程中,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往往要作出艰难的权衡,如何迈出这一步,不仅对学者是一种考验,同样也考验着执政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惠金融"、"金融创新"等概念的提出,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成为金融发展的新路径.自2007年国内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产生以来,网络借贷这一新的业态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与此同时,网络借贷衍生的刑事案件也与日俱增,其中既包括网络借贷产品本身可能涉嫌的犯罪,也包括利用网络借贷平台实施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合同诈骗、非法经营、洗钱等犯罪行为,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司法机关在办理网络借贷刑事案件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区别于传统金融犯罪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应对.  相似文献   

18.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小额贷款金融服务方式,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中最具代表性的网络借贷平台.P2P网络借贷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最先由国外引入我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凭借它自身的各方面优势,也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传统融资市场的不足.本文通过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状况的相关介绍,具体分析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相应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各种带有三网融合概念的产品不断推出。其中,互联网电视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在互联网电视逐渐畅销的同时,为解决传统电视机连接互联网的需要,产生了一种可以连接电视机和互联网的新型设备,即网络播放器。  相似文献   

20.
曾勇 《法制与社会》2012,(19):287-28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交等活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网络病毒、网络赌博、网络诈骗、色情传播等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据统计,网络犯罪的问题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世界上80%以上的网站都存在安全漏洞.本文认为,网络犯罪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已经严重侵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并与现实社会的犯罪问题交集在一起,具有随机突发、隐蔽快捷、覆盖面广和影响性大等特点,给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本文将在网络犯罪的背景下,在对网络犯罪概念和特点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并详细阐述网络犯罪具体的控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和防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