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戚嵩 《理论月刊》2014,(5):19-22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深刻剖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而得出的科学理论成果,它非但不因时代的变迁而丧失其理论光彩,相反,它依然以其宏大的世界视野、科学的理论价值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普照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发展、主线——改革开放、核心——以人为本的坚实而可靠的理论基石。只有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出发,才能更高、更深层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春生 《前沿》2009,(10):37-40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哲学意蕴,可以让我们深层次地发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质和实践力量,从而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从理论与实践、个别与一般、重点与全面等几个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哲学蕴涵,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两个彼此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所奠定的开创性地位及重大指导意义是不容否定的,应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实践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属于不同的体系和模式,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结果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中国民族主体性凸显的理论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模式的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最新"意蕴丰富而深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表达,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当代话语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认识,就是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一是理论层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二是在实践层面,包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指导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理论与实践的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并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并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源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表明其理论发展逻辑与实践发展逻辑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发挥了开启作用。基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反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给出的一系列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挺立起来,成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原创性成果。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的30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过程演绎了同一个理论主体形成和成熟的思想发展逻辑。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概念,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继承邓小平留下的思想和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9.
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分别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不同历史范畴又自成体系的理论形态,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政治前提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范式是一种公认的理论模型或模式,是在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公认的范例。社会发展范式的选择要根据本国国情而定,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自觉。经过了马恩的逻辑范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革命范式后,邓小平选择了中国特色的发展范式。发展范式的选定,使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范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相似文献   

11.
王若素 《重庆行政》2010,12(4):93-95
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在实践中检验。通过实践不断地实现理论的创新,又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林源 《群众》2007,(11):15-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深刻认识这个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价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性理论,具有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特征。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总命题",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长期探索解答的一个"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执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基本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要求,它们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加强执政党建设离不开多党合作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任务和要求;执政党建设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政治实践中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二者在理论建设上的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青年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青年思想的理论体系。他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针对我国青年工作面临的具体情况,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新观点、新思路。而江泽民同志根据新时期青年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在实践中坚决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政策越来越强调“人”的作用,突出“人”在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本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锟 《传承》2009,(10):12-13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转折点。二者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内容各异,但是本质上是相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基础,二者同是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产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上的伟大实践。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归结了90年来所取得的三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上三者的统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内在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转折点.二者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内容各异,但是本质上是相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基础,二者同是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产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上的伟大实践.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实质,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旗帜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完全新型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