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和价值观念结构的变迁使社会的“离心”倾向明显,组织形式更加松散和复杂;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利益结构日趋失衡,利益关系日渐紧张;公共道德与信任关系受到冲击,传统的观念认同出现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政策引导、制度保障、观念认同三个方面建立起利益结构合理、利益关系和谐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志礼  付玲 《世纪桥》2007,(2):15-15,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和价值观念结构的变迁使社会的“离心”倾向明显,组织形式更加松散和复杂;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利益结构日趋失衡,利益关系日渐紧张;公共道德与信任关系受到冲击,传统的观念认同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3.
促进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之间关系的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当前,我国五大关系总体上讲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影响五大关系和谐的诸多消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整合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的利益,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理论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突破目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困境中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突破社会主义价值诉求"具体化"的困境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突破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困境中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在于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和谐社会理论正是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诉求"具体化"的进程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推动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党内制度反腐思想具有严密而清晰的内在逻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从根本上遏制党内腐败的首要前提,构建和完善党内反腐法规制度体系是净化党内生态的重要基础,党内反腐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是营造廉洁党内政治环境的关键手段,实现党内制度反腐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和制度优势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文化机理和现实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必须加强中国政党制度文化生态建设,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文化安全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8.
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个体利益与资本自由的经济制度体系相比,中国以"结合"为特征和以"平衡"为实现机制的经济制度,为社会整体与个体良性互动提供了制度支撑;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对立、制衡、优胜劣汰的政治制度设计相比,中国以统一、同心、协同并进为特征的制度设计,传承和优化了传统家国体制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平衡力和再生力;与资本主义固有本性形成的"生死竞争"逻辑相比,中国以"和谐共存"为主要特质的制度安排,培育了传承中国传统生存智慧、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心理认同基础、基本行为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近期国外的中国模式研究呈现出了深入探讨中国模式能否持续、其背后包含的中国价值和中国理念、世界如何面对和接纳崛起的中国、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纯粹学术性的范畴而夹杂了政治意图和道德偏见等新趋势。西方各界对中国模式的探讨虽然存在诸多局限和偏见,但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期国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呈现出五大新趋势:从探讨中国模式是否存在、成功与否转向关注中国模式能否持续,从探讨中国模式的内涵、特征等基本问题延伸到分析中国模式背后所包含的中国价值和中国理念等内在因素,从探讨中国模式将会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转向研究世界如何面对和接纳崛起的中国,对中国模式的探讨超越了纯粹学术性的范畴而夹杂了政治意图和道德偏见,而且从以往的各种"中国威胁论"过渡到近期的"中国责任论"甚至是"中国傲慢论"。这些对中国模式的探讨虽然存在诸多局限和偏见,但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