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建设与经济改革持续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大力提升社会建设的水平,大力提高社会改革的力度。社会管理的难易与社会建设的强弱息息相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石。中国社会管理的未来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未来需要在社会改革和社会管理中投入更多的资源,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魏建国 《奋斗》2012,(12):45-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完善社会领域体制机制,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会议强调,“‘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这就为2011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围绕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住房、文化、社会稳定等民生领域,注重管理创新,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学视野中,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僚特权,大量的社会机构和全体民众都要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以改善民生为主。也就是说,民主是社会和谐的必要前提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调整社会政策,以加强利益协调、维护社会公平为核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社区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田枫 《新长征》2011,(12):52-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我们拥有了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的许多有利条件。但社会建设并没有伴随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和民生相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社会建没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是我们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童星 《唯实》2013,(12):61-6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其中,社会建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必须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一、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二者不可或缺长期以来,我们只知道狠抓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后来其顺序改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下的城市反贫困战略与传统的“安全网”政策最大的区别是:将贫困的暂时性救济与彻底摆脱贫困的长期性努力结合起来,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因此被视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框架,并在国际非营利机构的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城市贫困人群,面临多重风险。在“改善民生”的政策主题下,深化改革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实践正在各个领域展开,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不仅能够透视这一系列实践的本色,也为款来的改进与完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业和劳动保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要改善民生,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八件民生实事,就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分析判断形势,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推进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改善民生,必须加快社会建设。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于英 《新长征》2008,(2):22-2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包括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内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要把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服务全面小康大局,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执政党所倡导的理念与实施的政策充分说明,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社会政策的概念和理论,在中国的政策实践中,社会政策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特质和目的。改善民生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判定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尺。在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发展中,围绕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通过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为改善民生提供有效的保障.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检验执政成效的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4.
加强社会管理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各种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1,(3):8-9
各级工会要切实履责、主动作为,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真正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统一,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紧密结合,让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去共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关键在于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紧密结合市政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为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贡献”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和实干意识,努力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刘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及保障和改善民生。请您谈谈在我区如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杜正彬: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为民”也是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的内容之一。新蔡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改善民生中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福利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对于保障社会公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还有一些不和谐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社会福利存在问题的反思,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完善社会福利政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