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加强监督的有益尝试──关于浙江省衢州市、金华县人大常委会开展过职评议工作的调查报告曹玲,洪开开人大常委会对自己任命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实施有效监督,是人大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浙江衢州市、金华县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进...  相似文献   

2.
下派干部任命为村主任不妥当□李秀江时下,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力量,培养锻炼干部,各地推行乡、镇干部下派到村的制度,为给下派干部戴上“官衔”,便由上级组织任命下派。如前不久,在某区人大召开的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汇报会上,一位乡人大主席反映,他们乡党...  相似文献   

3.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04,(12):28-29
新密市人大决定对“一府两院”负责人进行述职评议,中原区人大首次邀请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孟州市人大组织宣讲团深入乡村,修武县加大对非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干部的监督力度,中站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竞聘上岗的法官  相似文献   

4.
正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但长期以来,人大在人事任免权行使中存在"重任命轻监督",甚至"只任命不监督"现象。为切实履行人大的人事任免权,江苏省启东市人大常委会重视加强对人大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探索开展对人大任命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通过听取和审议人大任命干部履职情况报告,把人大的人事任免与审议监督、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初的换届之际,重庆市部分区县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人大选举和任命干部进行集体宣誓、公开履职承诺,这既是人大任命干部就职形式的创新,更是增强人大任命干部法律意识、人大意识,建立廉洁政府,高效司法的需要。"就职宣誓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更要求被任命人员明确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有利于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法律意识、人大意识和依法履职,服务人民的法治观念。"一位多年从事人大工作研究的专家如此评价。巴南区:出台重庆首个"就职宣誓办法""……以巴南不强誓不休、巴南人民不富誓不休为己任,为实现巴南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就十分注重发挥代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让代表对人大任命干部的评价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7.
就职宣誓是国家公务人员就任职时以誓言表明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公正执行其职务与职责的制度。它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我国地方组织法没有对人大任命干部是否组织就职宣誓作明确的规定,但通过一些地方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表明组织就职宣誓可以进一步完善人大常委会任命程序,强化政府官员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应组织新任命的干部进行就职宣誓。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任命“一府两院”的干部,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下代表人民…  相似文献   

8.
近日,托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干部和乡镇人大主席中开展一次以贯彻和学习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列为内容的法律测试。此次考试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由托里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监督,46名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干部和乡镇人大主席参加了考试。经阅卷评分,这次考试的人均成绩为85分,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加强对人大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听取人大任命干部履职情况报告"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应进一步明确报告对象和内容,统一主体,规范操作程序,督促整改,并加强结果的运用。"人大听取任命干部履职情况报告"监督方式,是指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任现职以来贯彻法律法规、执行人大决定决议、依法行政、廉政勤政等有关情况,向人大常委会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对其进行审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议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0.
信阳市     
《人大建设》2009,(1):30-31
光山县加强人大宣传和信息工作,新县任命干部严把“六关”,商城县加强公路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1.
人大机关对培养造就干部的独特功效──兼谈先当“议员”再当“官员”杨志庆其一,人大工作的服务性,可以强化干部的“人大意识”。在人大机关工作的干部,是直接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服务的,为人民代表眼务是他们的天职。因而,他们很清楚人民代表和国家机关工...  相似文献   

12.
1.坚持党委推荐与人大依法任免协调一致。多年来,县委向人大常委会推荐干部前,都要由人大党组书记参与,进行民意测验,考察其德、能、勤、绩;而后召开人大党组会讨论,看其是否符合“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再提名推荐人代会选举或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严格按照法律...  相似文献   

13.
刘梅富 《人大研究》2010,(3):F0003-F0003
近三年来,福建省武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符合《监督法》精神的干部监督方式,开辟“四条”途径,加强对被任命干部的监督。一是实行多层次的承诺公开监督,除组织被任命干部在常委会会议上作履职承诺外,并向本单位干部职工作履职承诺;还组织电视台、电台记者采访每位被任命干部,在媒体上公开履职承诺;人大机关刊物开辟《承诺》专刊,将每位被任命人员的履职承诺摘要寄发给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和全体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4.
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在中共北海市委的领导下,北海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依法任命了41位新一届政府部门正职领导。由于精心准备,使整个任命工作变成了学法、普法,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和民主与法制意识的过程,变成了被任命干部自我教育、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过程,因而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此次任命干部工作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市委领导下进行的。在任命干部前,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北海市委书记、市长杨基常同志强调:市人大常委会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委员  相似文献   

15.
兰海  马建 《人大建设》2002,(8):40-40
2002年1月11日,某市某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如期举行。这次会议的一项议程是,对区政府提名的10名拟任干部进行任命。经过常委会组成人员投票表决,9名干部被顺利任命,而一名干部却因2票同意、8票反对、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而未被任命。这件事在全区引起了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一部分同志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样一来,人大岂不是没有与党委保持一致吗?对此,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想法,恰恰反映了具体工作中,在对待和处理党委和人大关系问题上还存在模糊认识。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大研究》2005,(9):19-19
皋兰县人大常委会张恩玉撰文说,中共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切实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作用。”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务进行权力监督,是党交给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行使好选举权和任免权,替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在选举或任命干部时,若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影响任职的,应及时向同级党委汇报,暂缓选举和任命。同时,要加强对已被选举和任命干部的监…  相似文献   

17.
对选举任命的干部实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近几年来,南昌市湾里区人大常委会抓住任前、任中、任后三个环节,坚持“三个统一”,即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统一、实现党委意图和体现人民意愿的统一、按程序办事和讲求实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人大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人大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就必须在思路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上不断创新。届首之年,在学习借鉴一些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在监督方式上实现了创新1、在对常委会任命和人大选举的干部的监督上进行了创新,解决了重任命、轻监督的问题。在任命方式上,对提请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一律实行无记名  相似文献   

19.
对人大任命干部的监督,一直是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2012年,重庆市开县人大常委会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胜任度评价办法,并首次对7名领导干部进行胜任度评价。此举有效加强了对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监督,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了干部履职效果,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认可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开展对其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是强化监督的有力举措,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