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修改后的刑诉法将证据列为七种,其中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属于技术性证据。对于这三种证据,公诉人要做到庭审中举证充分,运用自如,达到证实犯罪、揭露犯罪、打击犯罪的目的,就要研究它的举证要求。技术性证据是针对一定的客观事实,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形成的证明力度极强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对于证明案件事实有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削弱其证明力,或者不被法庭所来信。为了充分发挥技术性证据的证明力,在运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出处这是对技术性证据举证时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技术性证据的出处…  相似文献   

2.
毒品犯罪案件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决定了在毒品案件的诉讼过程中,侦查、检察和审判机关及辩护律师的诉讼活动,都应当围绕对诉讼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证据运用问题进行研究。而毒品犯罪证据体系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者确认的关于刑事诉讼中涉及毒品犯罪的证据、证据种类、证明对象、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以及如何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如何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一套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3.
参加庭审的公诉人主要任务之一是在法官的主持之下,通过举证质证使有关证据成为定案依据,以达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目的;同时通过驳证,否定无理辩护,维护控诉,是一个辩证地运用立与破的方法来分析、判断、评价、论证证据真实有效与否的诉讼过程。受贿案件的证据具有数量少、稳固性弱的特点,在庭审举证质证中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试图提供一些有益思路。一、证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庭审中,公诉人首要任务是通过法定的质证程序,使支持控诉、证实被告人…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已一年多时间,公诉人在依法出庭支持公诉的工作中已逐渐适应了新形式的庭审制度,在法庭上掌握主动,积极出击,揭露犯罪。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通过宣读起诉书、提出公诉机关的诉讼主张、并经过讯问被告人、对所要证明的事实进行举证,到最后发表公诉意见、进行法庭辩论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证明公诉机关的诉讼主张,保证起诉成功。如何运用好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关系到整个公诉案件成功与否的问题,是重中之重。现阶段,由于刑诉法中关于举证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具体的操作规程都是公诉人在实践中,根据各自…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治社会对案件事实进行精确认定以实现惩罚犯罪和保障无辜这一双重目标的需求,以及出于对事实裁判者的主观规制与提高证明标准可操作适用性之考量,使得第三层次有罪判决证明标准之构建成为迫切必要.现代证明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构建第三层次的有罪判决证明标准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与路径.基于证明科学进路,通过探寻并确立庭审证据分析与证据评价之科学有效方法和规则,能够找到满足证据分析与证据评价的科学且精细化之指标,运用这些指标最终能够塑造出第三层次有罪判决证明标准这样一个"动态模具".该标准在性质上属于或然性标准,具体包含四项科学且精细化的指标.裁判者通过运用有效的方法能够合理判断庭审证明是否符合这四项指标,并据此获得精确且正当可接受的裁判事实.  相似文献   

6.
一、扣押财物的法律界定刑事诉讼中的扣押财物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对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进行扣押,或者根据侦查犯罪之需要,对可能与案件有关的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进行查询、冻结的法律措施扣押财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集固定证据,使该财物成为刑事诉讼中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的诉讼证据,从而保障刑事诉讼法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地追回款物、减少国家和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不使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从中可以看出扣押财物的法律特征是:其一.扣押财物仅仅是…  相似文献   

7.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主要任务是证明指控犯罪事实成立,请求法院给予被告人以法律制裁;同时为了达到指控犯罪的目的,还要根据掌握的事实和证据材料,对辩护人错误的观点进行反驳。在庭审时,公诉人可以运用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难推理、类比推理来圆满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贿赂犯罪证据制度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犯罪作为一种隐蔽性极高的刑事案件,其证据特征与普通犯罪相比存在很大的特殊性,2013年修订《刑事诉讼法》后,贿赂案件在查证上面临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贿赂犯罪的惩治效果仍然不佳。在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的当下,应当在刑事证据制度改革中对贿赂案件分而治之,通过完善贿赂案件的强制措施、确定贿赂犯罪的证明标准,并构筑次生证据体系、增设推定制度,以及确立庭审的直接言词原则和侦诉协商法律化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刑事一审庭审方式作了重大改革,即由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官包揽庭审调查的纠问式庭审方式,改为公诉人在法庭上承担指控犯罪和证明犯罪责任的控辩式庭审方式。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的条件下,刑事二审程序仍然是整个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但是二审程序证明责任问题由于立法规定不够具体、明确,致使一些地方检察、审判机关对此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偏差。为了进一步推进二审庭审方式改革,更好地发挥二审庭审职能,本文对检察机关在刑事二审程序中的证明责任问题作一探讨。一、检察机关在刑事二审程序中证明责任的…  相似文献   

10.
周蔚 《刑警与科技》2008,(2):174-177
随着公安和检察机关侦查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发展,运用审讯、询问、庭审过程中的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固定视听证据或视听资料,已被广泛采用。这是固定言词证据的一个有效措施,标志着我国刑事侦查走向现代化、逐步迈进高精技术时代。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由上述规定可知,辩护人在庭审中有权申请补充新的证据,而担负控诉犯罪职责的公诉人在庭审中应否有权申请补充新的证据呢?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公诉人在庭审中也应有权申请补充新的证据。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12.
“反对权”,是指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公诉案件过程中,控辩双方针对犯罪事实、证据、定性等各方面进行讯(询)问、质证及发表意见时,认为对方出现不当诉讼行为,将会产生不利或妨碍自己诉讼主张时,要求或提醒审判长给予制止或否决的一种权利。庭审实践中,如果公诉人对“反对权”使用正确、恰当,对于准确指控犯罪,掌握庭审主动权,控制庭审局面,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庭审效果,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洪淇 《证据科学》2009,17(4):484-495
我国证据科学的出现既是英美证据法学知识传统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回应国内司法证明领域转型的一个重要发展。证据科学的本质是司法证明领域诸多学科之间在应对新的时代问题所作出的一系列变动和整合,而变动和整合的方向则取决于社会需求和司法证明领域多学科之间的竞争。我国司法证明领域的转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为司法证明领域诸多学科的互动提供了最基本的动力。中国证据科学应该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中国证据科学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安和检察机关侦查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发展,运用审讯、询问、庭审过程中的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固定视听证据或视听资料,已被广泛采用。这是固定言词证据的一个有效措施,标志着我国刑事侦查走向现代化并逐步迈进了高精技术时代。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证据科学的出现既是英美证据法学知识传统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回应国内司法证明领域转型的一个重要发展。证据科学的本质是司法证明领域诸多学科之间在应对新的时代问题所作出的一系列变动和整合,而变动和整合的方向则取决于社会需求和司法证明领域多学科之间的竞争。我国司法证明领域的转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为司法证明领域诸多学科的互动提供了最基本的动力。中国证据科学应该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中国证据科学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6.
四、运用证据查明事实。证据对于案件来说,是认定事实的基础,是判决的依据。一个案件没有证据,便不成其为案件。一个没有证据证实的“事实”,不是审判的对象。审判人员在庭审中,必须牢牢树立这样的思想,唯有运用证据,才能揭露事实的真相。运用证据来查明事实,是庭审中最最重要的、高于一切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贪污贿赂犯罪证明体系,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证据查明和确定贪污贿赂犯罪事实,确定犯罪嫌人有无犯罪、罪责轻重以及其他和查明案件事实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方法。贪污贿赂犯罪证明体系包括证据的收集和提出,审查和判断以及对证据的认定和证据间状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多媒体系统出庭公诉的准备和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媒体系统做好出庭支持公诉工作 ,有效地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指控犯罪和证实犯罪的关键是做好庭前的有关准备和方案拟制。一、适应多媒体出庭公诉的需要 ,多形式、全方位地收集证据同旧的举证模式相比 ,运用多媒体系统履行公诉职能 ,指控犯罪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过去庭审过程中主要由公诉人读证 ,其他人听证 ,这种以听觉感官传递诉讼信息的方式 ,变为大屏幕配合同步展示证据内容 ,有视有听、视听感官一体传递诉讼信息的方式 ,从而使审判人员、被告人、辩护人及旁听人员能够同时耳闻目睹证据信息 ,提高了诉讼信息的传递速度 ,强化了…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当庭认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孝安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将纠问式庭审方式改为控辩式庭审方式。按照新的庭审方式,控辩双方都可以对对方出示或宣读的证据进行辨认并发表意见,可以相互进行质证和辩论。法官作为居中者,应对证据是否具有证明效力进行...  相似文献   

20.
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构成要件之一,对它的证明是程序法与实体法中都无法绕开的问题。目前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明途径主要有运用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证明、变更待证事实证明以及运用推定证明。但现有的证明方法、法律规范不足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证明困难、刑讯逼供、放纵犯罪等诸多问题。如若不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明困境将愈发严峻,刑事法律之间的背道而驰也将无法实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公众法益的保障。为解决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明困境,可以从调整目前刑法理论中的犯罪构成体系入手,在学术研究中、立法层面上促进实体与程序的融通,并对推定的适用、规制等问题做出相应的完善,构建刑法理论与刑事诉讼证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