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安排部署,开启了我国改革新征程。在步入新征程之际,有必要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35年改革之路,需要对历史上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作出客观评估,以利于走好今后的改革之路。35年来的中国改革,在各个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场景:与改革之前相比,“大不一样”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大一样”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一样不大”的是政治权力配置模式改革,“不一样大”的是失衡型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做出了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随后决定试点监察委员会。这既是反腐治本之路的新探索、新征程,也是撬动政治改革的新支点、新信号。如何在反腐败和政治改革两个层面认识这次监察体制改革,以及如何落实对监察委员会自身的监督,对于把握这次改革的内涵和推动反腐败与政治改革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我们这个体制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对所有人都不好";"真正强大的政府是实行宪政"的政府;如果不实行这样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空间比较小"。这些所谓的改革论调,不仅因缺乏事实依据而显得苍白无力,而且其真实意图不言自明,那就是要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摇我们的制度自信,最终目的是想把我们的改革开放引向西方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2月8日,省委书记孙志刚主持召开十二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强调,要以新时代贵州精神破解阻碍贵州发展的难题,苦干实干,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奋力开启贵州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矛盾转化作出的判断振聋发聩,直抵人心。  相似文献   

5.
正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和改革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因对党中央提出精兵简政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是强调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并将之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的改革紧密联系起来。随着认识的深化,尤其是他在1980年、1982年和1986年所做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专题讲话,集中反映了他关于机构改革的设想和思路。直到1989年,他仍然强调,"消除机构臃肿"是  相似文献   

6.
时下,"新常态"已经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日常用语,使用频率极高。什么是"新常态"?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从九个维度给予了明确定义,并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出自经济领域,但却在很短时间内由经济思想界扩展到各个领域,成为当今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有学者分析认为,2015年将不仅仅是以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7.
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层面来看,政治体制改革在客观上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智力和思想上的支持;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1,(26):67-67
本书总结了新中国辉煌60年三大新政成果,反思了历次改革积累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出现的难题和挑战;认为中国已经开启了第二次改革,并深刻阐述了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征程的系列改革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成败兴衰。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最困难和争议最多最大的改革。经过整整30年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要深入探索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路高歌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深化.以前围绕着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争论和分歧,不同程度上都与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认识上的偏差有关.因此,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就必须要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有科学的认识.总结3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性质,可从以下三重视角来进行再认识:其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二,政治体制改革是制度、人事与文化的协同变革;其三,政治体制改革是扬优、借鉴、创新结合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实现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利用井冈山的政治、经济、民众基础及区域优势,"化"出了井冈山时期的和谐局面;"化"出了极具中国革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化"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化"出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他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而且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内涵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互动中演进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改革"和"开放"整合为"改革开放",在党和国家政策与制度层面得到确认。随着实践的发展,"改革"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相继经历了从"全面改革"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演进过程。一方面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是以"改革"概念变革为先导;另一方面,社会变革也必然引起"改革"概念本身的巨大变化。"改革"内涵的演进既是对社会历史现实语言的反映,可以充当认知社会结构变化的"指示器",也参与了对社会的建构和影响,成为历史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系统阐明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两个中心环节,二者的有机结合与配套,从根本上决定着改革的成效。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官本位”依然严重存在,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依然在进行,加之市场经济尚未成熟,法治  相似文献   

14.
推进政府转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我国情况而言,政府转型既是经济改革的深化,也是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又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这些论断,既概括了深化改革与反对官僚主义的相互关系,又阐明了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指导当前反对官僚主义,推动改革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战略研究,包括其指导思想、总目标、重点、方法道路、方针政策、保障机制的研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积极稳妥地推进。要坚持走正确的道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要正确处理改革中的各种矛盾与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整体谋划,联动推进,正是科学把握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征,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顶层设计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牢牢把握住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努力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盘棋格局和强大合力。按"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的论断,为科学的发展观奠定了基础;正确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古与今、中与外的一系列教训和挑战昭示我们,改革不能"重用不重体"、"变器不变道";真正的稳定和发展,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它既包含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政治体制改革是整个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不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就不可能得到健康而顺利的发展。一、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的政治体制是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而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本确立的,是在大规模群众运动和不断强化指令性计划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党政不分、…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21,(4)
正营商环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我们要推进基础设施、资源供给等"硬环境"持续改善,更重要的是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发展,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当前,内蒙古营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影响地区形象最突出、制约高质量发展最严重的问题,已经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非解决不可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