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邢台市坚持“摸清底数、优中选优、应派尽派”原则,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团服务企业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领跑者”培育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截至目前,已实现对全市2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全市404家省级以上其他各类企业科技服务全覆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常熟市将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全市六大战略中的第一战略,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强政策扶持,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落实科技惠民富民等五个方面,组织实施了高企培育工程、"313"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通过实实在在的抓手,提升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水平。一。  相似文献   

3.
王雪 《当代党员》2023,(15):18-20
<正>5.4%,这是2022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这个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的比率,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激起的“浪花”超乎想象——科技创新发展速度肉眼可见:战略性新兴企业产值约占全市25%,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增至327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超140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15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500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3件、达到全市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姚远 《当代贵州》2014,(28):16-17
正2014年9月12日,贵州大学科技园、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入选第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贵州首次实现国家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17日,贵州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并遴选出首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9家,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70家。这些企业将获得资金支持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是最近发生的关于"创新驱动"的贵州新故事。创新驱动,这既  相似文献   

5.
一、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情况及先进经验与做法 苏州市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达的城市之一,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760亿元,财政收入20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90元,在工业总产值中,民营工业产值占到全部工业产值的60%以上,2001年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1200多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7.5%。上交税金6.5亿元,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8家。技术进步意识强,技术研发积极性高,自主知识产权增多。省级火炬计划39项,2001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54项,占全市工业科技进步的90%以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2001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申请专利2345件,  相似文献   

6.
杨建华 《前线》2014,(12):96-98
<正>"科技创新源于科技,成于金融"的观点已经越来越被业界认同和接受。仔细回味中关村科技园区(以下简称中关村)创新发展近30年的历程,其实就是一部科技与金融高度融合,进而助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高速发展的历程。中关村的实践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中关村培育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2013年新创办科技企业6000多家,高科技高成长的瞪羚  相似文献   

7.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3万人;人才引领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50项(其中85项获省级科技奖励、3项获国家科技奖励);建成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这些骄人成绩,源自于德阳市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德阳市始终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以产兴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人才引领产业强、产业跟着人才走"的新路子,人才智力势能源源不断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武汉正值抢抓长江经济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大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科技"小巨人"企业,使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在打造经济升级版中将发挥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武汉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践》2009,(8):2-2
乌兰察布市科技工作按照"自主创新、支撑发展、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突破口,创新服务方式,完善发展思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银川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召开了全市科技大会和科技人才大会,出台了多项科技政策,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目前,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银川市在摸清"十二五"科技发展现状、找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同时,科学编制银川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这对于推动银川"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和"开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灯塔市坚持"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创新思路,着力破解党组织组建难题。目前,全市645家非公企业已成立党组织208个,实现应建已建率100%、党的工作覆盖率100%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400多位领军人才为苏州高新区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累计进驻的大院大所达到70多家、省科技创新团队数位列全市第一……"一组组数据都折射出苏州高新区向活力四射创新高地迈进的努力!科技创新:从运河到太湖的"梦之旅"将一个实验室"浓缩"在一台仪器上,仪器又像鼻子一样能"嗅"出各种危险气息,不到10秒钟就能使炸药等危险品现原形。这是浙江大学苏州工研院智能材料与系统研究中心微木智能成功研制的全球首批通用型痕量危险品检测仪,该检测仪包含10多项发明,其中5项已获授权。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凸显,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面向"十四五",内蒙古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强化重大科技创新攻关、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4.
<正>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廊坊市积极搭建园区承载、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等创新创业平台,全力推动以"大智移云"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一座科技创新之城悄然崛起在京津之间。科技园区承载力显著提高廊坊市注重提高科技园区的承载力,高新区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和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以全省园区优化整合为契机,不断凝聚和释放各类创新要素活力,大力培育有竞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重庆市不断创新外资引资方式,到目前为止,全市外资企业共计4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2家落户重庆。作为全国第一批、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庆铃集团,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在发展中壮大自己。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庆铃。  相似文献   

16.
潘健 《当代贵州》2013,(10):46-47
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创始于1984年,当年全省只有3家,1992年党的十三大后达到136家,1995年已经发展到846家。进入新世纪后,经年审登记注册的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共有1058家,整体呈阶梯状发展态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民营科技企业的基本特点经营机制灵活。据相关调查,全省有73%的民营科技企业是靠自筹资金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都是"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主要靠市场引导。在贵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高密市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平台载体建设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1.6万余人,其中高级技师1300余人、高级工8300余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0亿元,利税150亿元,同比增长13.6%和20.8%。紧扣发展需求,创新技能人才培训平台。高密共有工业企业2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6家,对  相似文献   

18.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五年里,广元市各类人才新增9.9万人,总量达45.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5.2%.其中,高层次人才增长900余人,获评国、省、市以上人才荣誉850人. 五年里,广元市新建国家级星创天地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广元人才兴业"成绩单".我们欣喜地看到,人才"洼地"广元通过大胆创新,打破人才制度壁垒,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实现了"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委牢记服务宗旨,转变工作作风,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实施"一企一策",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有效提高了企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大连工业经济实现逆势上扬。坚持服务引领,实施"一企一策"。大连市经信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适时推出"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措施,从全市32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确定了重工起重、东北特钢、奇瑞汽车等38家企业为"一  相似文献   

20.
振兴长春,需优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把"人才强市"列为全市战略,加快科技成果本市转化,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充分挖掘和调动高校院所发展长春经济的积极性,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