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刘薇 《理论月刊》2009,(5):61-64
湖北枪炮厂是晚清时期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兵工厂.该厂的经费来源分为"的款"和"活款"两部分,途径广泛.经费支出中以物料、薪工和借拨为三大宗.湖北枪炮厂以地方自筹经费为主,同时存在与其他洋务事业相互挪用的现象.湖北枪炮厂的经费收支情况及其具备的特点,反映出该厂财政困难的窘境.  相似文献   

2.
清末各省巡警道的设立是在清廷推行官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中央与地方督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和权力纠葛在巡警道人选的争夺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受此影响,湖北巡警道的选任调黜便成为晚清官场吏治腐败、中央与督抚权力纷争政治生态的一个典型缩影,并在一个侧面上反映出晚清湖北警政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晚清一些官员、商人、文人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动机东渡日本游历考察。这些赴日官绅留下的笔记、报告、日记等多种文献中,有大量对日本近代的警政的描述。这些文献反映了当时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警政观念,同时对清末警政改革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户籍管理是警察的重要职能,是警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清末湖北警政当局制定并施行新的户籍管理章程、积极推进户口调查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民智未开、制度执行不力、贪腐横行等因素而导致的民众反抗户口调查事件频发,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加剧了警民关系的对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政制度的推行。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湖北警政制度近代化过程中的时效与困境。  相似文献   

5.
李士珍是南京国民政府中著名的警政教育家、理论家。他在从事警政事务中,既承袭了北洋时期建警的成果,又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时需,逐步形成其操作性极强的警政建设思想,并勾勒出涉及警察数量、警察机构、警察教育、警察待遇、警察地位、警察经费等诸多方面的警政建设框架,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警政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也加快了中国警政建设。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创办近代湖北警察后即开始举办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地方官派警察留学教育。张之洞对湖北警察留日学生从遴选、教育、管理、工作分配等方面处处予以优待并施加影响,以期警政的推广能挽救清政府危难的时局。然而事与愿违,湖北所培养的警察甚至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这既体现了湖北警察兼具传统与现代的特征,又诠释了湖北警察保守与革命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绅商阶层作为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而崭露头角。他们跨居士绅和商人两大社会阶层之间,上通官府,下达工商,集钱权一身,掌控当时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商会,对地方的事务有很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社会活动能量巨大。清末警政改革,尤其是在地方警政的推广过程中,由于绅商的积极参与,警政的开办呈现出官办、官督绅办、绅办、官督商办以及官绅商合办等多种方式。绅商参与建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晚清警察制度的一大特色,虽然有弊端,但是对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明刚  王洪军  赵国烨 《传承》2014,(11):136-137
晚清时期,直隶省遵章设置巡警道统辖全省警务。直隶巡警道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工作是设官建制、遵章划一警制等方面。但是由于直隶巡警道设置时间较晚,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还多次易人,因此直隶巡警道对直隶警政建设作用有限。对这一课题加以分析,可为河北省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研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产生于晚清。早期改良派关于警察制度的设想是中国最早的警政理论 ,而组织健全、职责明晰的湖南保卫局则已具备了近代警察的性质。日本人川岛浪速的《上庆亲王书》提出了近代中国警察建设的完整方案 ,他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则是中国最早的警察教育机构。清警察制度的确立包括中央警察机关和地方警政两方面。由于理论准备不足 ,中央权力过于虚弱、地方行政命令不力及军警不分等原因 ,清朝警政未能建立起一个强国的警政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宪政建设与警政思想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以宪政思想统帅警政思想、以宪政建设统领警政建设,以警政思想丰富宪政思想、以警政建设推动宪政建设。宪政存在的价值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权。2003年公安机关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警察价值观,与宪政保障思想一致。警政是与民众互动最广泛、最深刻的政府职能,警政思想革命是警政建设的先导、成败的先兆。  相似文献   

11.
马永利 《青年论坛》2005,(2):123-126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公共娱乐活动的缺乏和男女公开交际的缺席,狎妓与宴请是民国初年以前中国男子的主要娱乐活动,而女子则处在被娱乐、被鉴赏的地位.晚清民初的小说表现出来这种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何峰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9(4):F0003-F0003
湖北自张之洞1902年建立近代警察制度以来,除了通过一些本省影响很大的报刊发布消息外,历届的多数警察机构都创办有警察报刊,来传播本省的警务信息。最早的是1905年由武昌警察学堂主办的《湖北警务杂志》(月刊),1909年武昌警察学堂改为湖北高等巡警学堂,继续出版《湖北警务杂志》,1911年辛亥革命时停刊。该刊以推动警政事业、普及警察知识、探索警察理论为宗旨。刊登栏目有:谕旨,奏议,法令,文牍,本省(湖北)、京师(北京)、外省的警政信息,论说,以及东西警察学术的中译文等等。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湖北的警务信息是通…  相似文献   

13.
清末,在传统治安体系破败的情况下,清政府自1901年起开始了自京师到地方、自地方自办到中央统一规划的警政建设,其中出现了安民公所、工巡局、保定警务总局、巡警部、巡警道等诸多机构。经过11年的警政建设,清政府初步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延及乡镇的全国性警察网络,完成了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建工作。重视警察立法和警察教育,实现了军警职能的合理分离是其建设中的优长,其缺失之处则表现为建设的被动性.过高的希冀和因经费问题带来的不足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警政是对有关警察的国家和政府事务的统称。中国警政史的研究内容是:以治安问题为起点,以警察职能为核心,具体考察中国历史上各种警政思想、警政机构、警政措施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警察职能的行使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揭示中国警政制度的产生、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中国警政史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警政萌芽、发展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警政史,应该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版图作为标准。在学科性质上,中国警政史属于史学的专史范畴。但在中国警政史学内部,也可区分出中国警政通史、断代警政史和专门警政史。  相似文献   

15.
工会经费和工会资产是工会组织赖以生存、发展以及开展各项工作和职工活动的物质基础。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以下简称工会经审工作)是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工会经费收支、财产管理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的经济监督,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工会法》第44条规定:“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工会经审工作的基本职责,是对工会经费收支、财产管理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6.
闱姓是晚清广东地区影响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商业性赌博,历经了由缴费罚款到援案效尤,并最终走向公开弛禁的过程。随着闱姓的泛滥和广东财政的匮乏,闱姓的财政意义日渐凸显。它为广东和清廷筹集了上千万的财饷,海陆防饷、新政建设、偿还外债等各项经费赖其支持较大,对晚清广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中年以后自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年则号抱冰老人。他举咸丰壬子乡试第一、周治癸亥一甲第三进士及第,其后抚晋督粤,二权两江,三督湖广。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受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宣统元年(1909)死后谥文襄,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晚清实行“洋务运动”和“新政”的地方实力派大员。在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实行“新政”后,翌年张之洞创办近代湖北警察,正如他在给张彪的信件中所说的“须知警察为推广新政之根基,责任所关,极为重要。”由此可见,张之洞希望警政的推广运用,能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清政府打下一剂“强心针”。  相似文献   

18.
秦尊文 《理论月刊》2013,(1):187-18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湖北既是中国近代的工商业中心、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八年抗战中后期的前沿阵地,也是现代中国的工商业重镇,是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与湖北相比,招商局也有辉煌的历史和现在,它不仅是晚清洋务运动企业、中国近代航运的开拓者,也是当今国家驻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拓荒者。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是晚清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经学思想融汇中西,综摄古今,形成了博大的理论体系,他以今文经学为根基吸纳西学而改造传统经学,实现为变法造势之政治目的,此创新之举堪为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新契机。本文选取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为切入点,以晚清今文经学的发展趋势为背景语境,以期探讨与反思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与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严锴 《学习与实践》2012,(5):134-140
晚清时期湖北工业化起步比上海晚了将近30年,但发展势头却很快赶上上海。这与张之洞个人的作用密切相关。张之洞在湖北的任期长,使他的施政比较稳定;他的"中体西用"思想和振兴实业"以塞漏卮"的主张,使他的政策具有现代性;他罗致中外各方面人才到其幕府中效力,使他的事业具有人才优势。张之洞的督鄂,也使得当时的湖北于中部地区迅速崛起,武汉亦成为华中腹地的重要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