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2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问题时强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稍作停顿,他继续讲道,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此言一出,引发广大党员干部热议,更为新时代当好担当作为、竭诚惠民的好干部树立了标杆和典范。  相似文献   

2.
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访问意大利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坦荡之言,不仅向世界传递了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也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砥砺奋进的信心与力量。非常之时,必待非常之功;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境。习近平总书记讲这句话的背景,也有两个"非常"——"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并作了一番有趣的探究:"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此观之,"有我之境"主要是"我"的色彩太浓,时时事事有个"我"的影子。而"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3.
2019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临近结束时,菲科提出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您是怎么想的?"习近平主席回应道:"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一赤诚的回答受到了国内外广泛赞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同志对自己的要求,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心声,是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注解.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9,(4)
<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2日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回答的一句话。习近平主席讲的"无我"是忘我,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秉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5.
正"言为心声,字为心画。"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每一言、每一字,都是肺腑之言,实实在在地表达了他的为政心声与价值观。同时,这一为政价值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范畴,其来源与形成也是渊源有自的。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强调我们党为什么有这份历史自信,是因为我...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的问题时沉着而坚定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个简洁而睿智的回答,让人民领袖的无私情怀、无畏勇气和无愧担当跃然而出,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反响和共鸣。从梁家河村支书到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几十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论述,既反映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又彰显新时代伦理特征,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生动表达。"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蕴含了"正其  相似文献   

9.
<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八个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最新表达。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相似文献   

10.
正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个国家的行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是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因为这条道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但是,时至今日,还有人对这条道路提出质疑,他们由于对"中国特色"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上下五千年,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主席今年初在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境界和担当。这种无我,心里始终装着人民,人民至上的宏大格局,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标杆。我们都应自觉对标对表,找准人生方位,做一个有大格局的人。格是人格境界,局是胸怀视野,格局就是人生的眼界和气魄,也是看待人生的态度和方法,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和高度,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体现。格局决定结局。格局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为中心"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的一个理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不断地探索,独立自主地选择了这条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区别于其他国家道路的根本标志;"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质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品质,是坚定道路自信的逻辑支点,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来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应有的精神状态,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初心使命光荣,是四个自信的根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党像中国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方案",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以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负责任态度回应"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不断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唯实》2013,(7):31-34
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把"自信"一词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层面上,赋予其丰富的国家政治要义,体现和诠释的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对国家和民族未来所持有的坚定的、乐观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7.
正有95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书写了举世不朽的传奇——从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8000多万党员、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虽然已近百岁,却依然生机勃勃。尽管它任重道远,但它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护,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以"三个自信",领导中国人民坚定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0,(4)
正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确立起来的,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检验,凝结着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不仅尊重和保障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的光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集体学习时所说,"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相似文献   

19.
李春良 《前线》2017,(9):83-86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葆有的持久信念和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更加深刻的阐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战略,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证。当前,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样一段很深刻的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端详今天,是我们自信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道路是一个大概念,全方位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