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是困扰世界人民的普遍问题。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实践先后经历了:体制变革推动减贫阶段,专项扶贫举措瞄准贫困地区;大规模扶贫开发和八七脱贫攻坚阶段,目标瞄准贫困县;巩固温饱成果、夯实小康基础的深度扶贫开发阶段,目标瞄准贫困村;全面小康下的精准扶贫阶段,目标瞄准贫困户和贫困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开发式扶贫,扶贫瞄准目标逐步下沉,扶贫对象逐渐精准,这些扶贫举措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扶贫开发的成功实践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而且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扶贫不是救济、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要支持贫困地区的农民逐步形成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温饱,逐步脱贫致富。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党中央、国务院彻底改革了传统的分散救济式的扶贫方式,强调从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实践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成功的,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3.
董玲 《共产党人》2012,(19):35-37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扶贫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实施"六大扶贫攻坚工程",这是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抓手,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努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贫困地区奋发努力,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4.
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实施产业扶贫是当前扶贫开发的一项创新工作,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落实惠民扶贫政策,加快农村脱贫步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仅靠传统农业不能解决温饱,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  相似文献   

5.
地处祁连山腹地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后发展地区。以前,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单一的生产方式,使这里的农牧民生活较为贫困,许多地区群众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全州共有贫困村111个,占全州行政村的52.9%。如今,经过多年的开发式扶贫,众多贫困人口逐步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从1986年以来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有组织的开发性扶贫计划,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国农村剩下的未获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是缺乏正常的劳动能力或基本生存条件的。要解决这些人的温饱问题必须变扶贫为低保,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不是绝对地不要扶贫,低保和扶贫应同时存在并力争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杨文 《学习月刊》2014,(14):94-95
“文化扶贫”进入我国扶贫事业发展!的崭新阶段、是扶贫模式从“输血”扶贫、“造血”扶贫到“树人”扶贫的新发展、新转变、新突破,是由治标向治本的重大转折。诸多学者把目光集中在此.对农村文化扶贫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路径可谓各抒己见。基于这种情况.就目前农村文化扶贫的现状、问题、原因、对策进行一系列系统的研究.是理论界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实现我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省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富民兴黔事业的跨世纪发展进程。 我省自1986年开展扶贫开发特别是1994年组织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发扬“三动”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扶贫攻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1994年我国政府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庄严承诺:要用本世纪最后七年时间,解决农村8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0年在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自《国象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我国扶贫攻坚力度加大,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但截止1995年底,仍有6500万贫困人口未能解决温饱问题,扶贫攻坚的形势仍很严俊。内蒙夏古自治区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经济基础薄弱,目前尚有220万贫困农牧业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荒漠沙化区、丘陵干旱区和水土流失区。要在不足四年…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1997,(2)
江泽民总书记谈扶贫工作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中央认为,今后五年扶贫任务不管多么艰巨,时间多么紧迫,也要下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啃下这块硬骨头。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绝不能动摇。所...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始终高度关注,先后多次深入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在广泛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搞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并领导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使扶贫工作从部门和地区的局部工作上升到全党、全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践中,江泽民对扶贫工作的意义进行了新的阐发,回答了扶贫工作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消除贫困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底国务院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了“两个不愁”、“三项保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农村扶贫进入到新阶段。基于此,我们对未来十年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走势作以下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投资1 000多亿元人民币,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得我国的贫困状况迅速改善.全国贫困人口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2.5亿下降到目前绝对贫困人口的2 800万,没有稳定脱贫的6 000万.这一成绩世所罕见.但进入80年代后,中国人口的脱贫速度开始减缓.尤其2003年由于自然灾害、"非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贫困人口甚至出现了改革20多年以来的首次反弹,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增加了80万人.在全国经济形势持续好转的情况下,绝对贫困人口不减反增,毫无疑问对我们的扶贫问题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显示了扶贫工作的艰难.  相似文献   

14.
由零星分散扶持向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转变,由单纯的救济式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扶贫的转变,由民政部门一家抓救济向全党全社会都来抓扶贫的转变,是扶贫开发史上最具突破意义的转折。  相似文献   

15.
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省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初步解决温饱的群众,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也很艰巨。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只是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阶段性胜利,巩固扶贫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小…  相似文献   

16.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1994年,我国政府就向世界公开承诺,要在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到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战略目标。从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7年的5800万人,这是一项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要在今后3年完成扶贫攻坚任务,这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  相似文献   

17.
扶贫攻坚中的返贫现象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致力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从而使大批贫困人口脱离了困境,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目前的3000多万,贫困状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随着脱贫人口的增加和主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脱贫后又重新返贫的人口越来越多,在现存贫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返贫现象突出。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返贫,彻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扶贫攻坚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返贫的基本特点与危害 扶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贵州作为我国贫困面积最大且程度最深的省份,近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精准扶贫是基于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反思,是指导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针。一、精准扶贫模式提出的背景(一)以马克思贫困理论为理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1980年投放5亿元资金用于发展部分老少边穷地区生产和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起,扶贫工作正式起步。1986年国家制定了扶贫的贫困县标准,并确定了国家和省区两级政府分别扶持的贫困县,从此,国家的扶贫工作从部分地区扩大到全国范围。由于党和政府对于解决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予以扶持。截至“七五”期未,全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500万人。“八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扶贫力度,五年间就使2000万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从十多年来的扶贫情况看,扶贫主要是以救济式扶贫为主,具体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我国落后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弥补信贷扶贫政策的缺陷,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并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由于小额信贷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扶贫资金使用中的“三低”(即资金到户率低、资金回收率低、项目成功率低)问题,提高了资金的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扶贫方式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肯定。但是,小额信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有不少关键性的问题尚未解决,影响着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实际入手,对如何完善我国小额信贷扶贫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