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场域-惯习理论:青少年犯罪成因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围绕场域、惯习、资本三者的互构关系形成理论建构,青少年犯罪也是青少年所处场域、惯习型塑、资本积累三者共变中行动者偏差策略选择的结果,因此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与青少年犯罪存有深刻的逻辑契合。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着眼于青少年所处的多重关系构型,通过对"云南大学马加爵案""湖南邵东少年杀师事件""黑龙江肇东少女弑母案件""药家鑫案"的逻辑分析,深刻阐释青少年所处的学校场域、家庭场域、社区场域及这些场域联动下的青少年犯罪成因机制,最终发现场域与资本的互动构成了场域的竞争机制和场域参与者的权力大小、位置高低等差别。这种场域中层级化的区分必定会给场域之中的青少年以竞争压力,位置低的青少年受到倾轧,位置高的则会面对自己权威被侵犯的境况,两者造成的压力在长期的积累和得不到疏解的情况下,场域与惯习的互构会引导着青少年主动选择极端手段进行发泄,青少年犯罪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在理解生活实践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考察布迪厄的三个重要工具概念——惯习、资本与场域有助于理解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发现惯习、资本和场域的互动构成了行动者的实践。以实践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共政策过程的三个纬度,包括行动者逻辑、行动资本以及政策场域,有利于从理论层面重新思考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间形成了传统的官民话语体系,并在构建官民信任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转型期影响,官民关系的"话语事故"时有发生,滋生出人们对这一体系的怀疑和信念的动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对由"话语事故"引发的官民话语信任危机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探讨新形势下传统官民话语体系的改进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在他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通过新建一套关于惯习与场域的概念工具和方法论手段,逐渐消解了结构与能动作用的二元对立.这套再生产理论在被引申之后,也可以作为傣族村落权威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毕天云 《思想战线》2007,33(3):122-125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在社会福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福利场域不仅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场域,而且具有独特的惯习,即福利惯习,全面理解福利场域与福利惯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借助布迪厄的惯习概念,探究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惯习是联结社会工作与社会理论理解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尝试。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感体现在无所适从感,表现为当前社会工作者专业惯习的迷失。社会工作者惯习结构分化为社会工作法律、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工作者性情倾向,并呈现为四种关系类型。中国社会工作者惯习结构表现为社会工作者性情倾向吸纳社会工作法律与伦理,社会工作伦理吸纳社会工作法律。在中国的社会工作者专业惯习建设中,需要推进专业场域建设、跨领域合作、反思性专业训练、个体专业性情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从理论综合到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平均 《思想战线》2004,30(6):66-69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超越了二元论 ,打破了长期以来困扰社会学界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二元对立。但他的惯习概念中强调的对于结构的从属性 ,使他的实践理论只能算是一种决定实践的理论。经验研究中的决定论色彩 ,并没有使他突破二元对立 ,而使其理论综合仅仅停留在方法论上。  相似文献   

8.
陶琳 《传承》2011,(6):56-57
布迪厄在他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通过新建一套关于惯习与场域的概念工具和方法论手段,逐渐消解了结构与能动作用的二元对立。这套再生产理论在被引申之后,也可以作为傣族村落权威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中国农民心理文化惯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东 《桂海论丛》2008,24(1):79-82
文章以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农民身心图式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日常习俗等心理文化因素展开哲学探寻,具体分析我国农民文化惯习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构建现代化农民心理文化惯习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联网经营者实施算法价格歧视行为产生的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引入,可以对算法价格歧视涉及的多方主体加以研究。探究算法价格歧视场域内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存在困境的深层原因,即会了解惯习与资本配置产生异化,以及算法消费者难以与算法经营者进行博弈现象。实现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困境的突破,需要对算法价格歧视场域内的惯习与资本配置进行优化:在惯习层面,重塑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理念,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在资本层面,引入场景与风险管理新理念对告知-同意规则进行补正,构建经营者信息信义义务并对相应的诉讼救济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韦志明 《长白学刊》2010,(1):109-114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与惯习理论,社会生活方式是在场域与惯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进而可以认为,在民俗习惯影响下形成一种习俗意义的生活方式。习惯权利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正当主张:其正当性在于它在价值上体现了秩序价值,在内容上体现了对人们日常生活利益关系细节性划分的意愿与实践,产生方式上是民意的直接表达,产生与运行效果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高效统一;其主张性在于它要求人们对已然形成的生活方式之事实予以尊重与认可。  相似文献   

12.
借鉴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四个关键概念——场域、惯习、资本和策略,构建了传统农业场域向民族旅游场域转换与少数民族社会性别角色分工的互动分析框架,并用龙胜龙脊景区民族旅游开发对景区内少数民族社会性别角色变化的影响验证了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农业——旅游场域转换与社会性别角色变化的互动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中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家风是我国家庭文化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基本遵循的家庭伦理秩序、道德风貌和文化风范等。古代家风将宣扬和践行传统价值观平民化,将家庭道德教育实用化,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所特有的价值观教育形式。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传承和构建优秀家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从布迪厄"场域—惯习"的运作逻辑出发,探讨社会与家庭的场域联系以及家风惯习的运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家风场域与惯习的生成性进行合理分析。当代家风场域的构建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之落细、落小和落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石庆 《湖湘论坛》2003,16(1):27-28
认识世界的求真和改造世界的求实即为理性,它是人们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寻求合理解释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三个代表"理论就是一种社会理性化的思想积淀.只要我们沿着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维度开拓前进,就能创造出中国更加理性和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5.
官民信任可来源于官民话语信任,官民话语信任可来源于官民话语体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间,我们的官民话语体系在信任个体的数量、信任个体的质量、信任氛围的形成三方面建立起了高度的官民话语信任进而官民信任,但一些普通的"话语事故"又常常滋生出人们对这一体系的怀疑和信念的动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对"话语事故"被泛化为官民话语信任危机的现象作出了有较高解释力的另种诠释。我们无需厌弃已有的官民话语体系,需要的只是改进其表达方式,而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则为探讨这一改进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欧阳兵 《岭南学刊》2013,(5):106-113
社会群体的信任构建涉及到个人之间、小团体间的信任培育。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提供了对个人之间、小团体间信任培育的分析蓝本,依此可导入某事业单位食堂就餐人群案例,并对就餐人群的类分特征加以挖掘和剖析。研究指出,就餐人群的类分特征对群体信任的构建具有正相关作用和样本意义,但其动力机制要在社会学的解释中去寻找。作为这一努力的标志性发现,信任的"情景丛"模型指明了实现群体信任的条件就是各方达成理想的均衡。  相似文献   

17.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理性选择的视角理解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其制度变迁研究受到理论资源的深刻影响。理性选择理论是该流派的理论内核,塑造了制度变迁的典型解释,后者具有功能主义、非历史性、集体利益导向、忽略观念性因素、低估权力不对称等缺陷。理性选择理论的修正、新制度经济学等分析工具的引入则催生了制度变迁的多样化解释,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典型解释的缺陷,并提升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对非正式制度、制度演化、内生变迁的研究潜力。未来的研究必须处理好制度功能与制度生命力、理论内核与理论边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监狱学理论研究是一种充分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其研究的理论成果以理性见著,但是理性并非是监狱学理论的唯一.监狱学理论在张扬其理性主张的同时,还会毫不掩饰其融入在理性一体里的情感色彩,非夸张性地透视出一种情感化的理论气息,成为“为研究监狱问题和解决监狱工作实践提供方法论的理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底蕴.  相似文献   

19.
关系契约理论解释了劳动关系的多重属性,以新的解释视角克服了古典契约论的缺陷.虽然契约始终是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但劳动关系是一种长期契约,具有不完全性,选择、交换和未来意识共同交织于一体,关系规范、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着劳动契约.用关系契约解读劳动关系,能够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界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为劳动法律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论,利用质性访谈数据,分析了决定大学生自愿性失业行动选择的个体理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自愿性失业是大学生遵循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行动逻辑,为获得社会经济地位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