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苦奋斗一种伟大的力量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时,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戴着用一根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从中他发现了共产党军队的一种伟大力量,并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东方...  相似文献   

2.
彭德怀戒烟     
《湘潮》1990,(11)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在全国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当时正在朝鲜战场上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对此十分赞成。一天晚上,他把两个警卫员叫到一起,三个人开起了「同志会」。他诚恳地要求警卫员指出他在哪些方面还存在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摘     
《湘潮》1990,(2)
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君子协定》1944年,在延安召开的一次会上,有的同志对彭德怀搞“百团大战”提出了不公平的、过火的批评,彭德怀十分恼火,决心和毛泽东交换一下意见,并要求周恩来做中间人。一天,在毛泽东住的窑洞里,三人坐到一起,毛泽东首先开门见山地说:“咱们定下个君子协定:第一,把话讲透;第二,可以骂娘;第三,各自检讨,  相似文献   

4.
评改     
评改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词颇不容易,的确应该鼓励。他对词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的。在他来说是按谱填的,平仄上把入声字作平声用,是因四川人大多把入声念阳平而造成的,如「拾」字,「服」字,「獗」字。「湘浦」之「浦」是上声,这个位置应用平声,且押韵才对。「狂澜...  相似文献   

5.
元帅对弈     
舒云 《党史天地》2000,(2):19-19
1959年的庐山会议,本来是要开成神仙会的,但风云突变,忠心上书的彭德怀被认作向党进攻,定成反党集团头子。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在举手表决对彭德怀的处理意见时,与会者举手表示同意,朱德没有举手。毛主席用眼睛巡视会场,紧紧地盯着朱德。在这种情况下,朱德不得不举起手来。他的手举是举起来了,举得不高,犹犹豫豫,很是勉强,而且举到一半的高度就静止不动了。从心里说,朱德特别同情彭德怀,他认为彭老总的意见没什么错,就是一个普通党员,也可以向党提出自己的意见嘛。彭德怀是在肯定大跃进的前提下,提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浮夸风”和“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等问题,这都是大家可以看得到的问题,怎么能说是向党进攻呢?但是在庐山一边倒的政治气氛下,朱德不得不随大流,似举非举,举起半只手。  相似文献   

6.
拒绝与廉洁     
拒绝与廉洁内蒙古徐景春何谓「拒绝」,何为「廉洁」?简单地说.「拒绝」就是「不接受」。「廉洁」就是「不贪占」。笔者以为,两者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廉洁必须包含拒绝「不拒绝」就不能廉洁。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金钱的、美色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无一不对人...  相似文献   

7.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总部调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在华北发动了令中外瞩目的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组织指挥了“百团大战”。然而.自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华北工作座谈会开始.到庐山会议.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彭德怀却因此背上“擅自发动百团大战”.搞“独立王国”的罪名,受到无情的批判和残酷迫害。对于“百团大战”历史功过.彭德怀有自己的评述.作为党的元老的薄一波同志也对战役作了公正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8.
《湘潮》1994,(6)
百团大战发起,为何没见到军委批复百团大战的预备命令是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共同署名发的,电报是发"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并报军委"。直到8月20日战役发起,军委没有批复。1959年批判彭德怀时和"文...  相似文献   

9.
有感于“蜀王贪财亡国”邓雷仓从陕西南下入川.途中有个「五丁关」。该关因何而得此名?据传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企图吞并蜀国,但苦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兵马战车无法展开攻势。秦王苦思良久,心生一计,立即派精明强干之人使蜀,巧舌如簧,伶牙俐齿诱说蜀王.「秦国...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90,(8)
1961年。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彭德怀元帅的谪居地。一天,一个中年军人匆匆走来,径直闯进彭德怀的住室,他是彭德怀的侄儿彭启超,刚由福建来京。彭德怀见侄儿来看他,十分高兴,赶紧起身亲切招呼。可是,彭启超却满脸怒气。他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拔出手枪,“啪”地往桌上一放,气冲冲地说:“伯伯,还记得我们的君子协定吗?”彭德怀一怔,但很快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十多年前,在延安的一孔窑洞里。彭德怀望着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侄儿,深情地说:“你父亲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你我都要继承烈士的遗志,为了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今后,如果有一天你不干革命,当了逃兵,我会毫不客气地拿枪打死你,绝不会顾念伯侄之情!如果我不革命了,你也同样可以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有个乳名叫「石山伢子」,是外祖母替他取的。毛泽东的母亲在生他之前,曾生有两个男孩,都不幸夭折了。生下毛泽东两个月之后,就把他带回外祖家——湘乡县棠佳阁,当地叫「走月子」。外祖母特别宠爱,硬要把他放在自己身边抚养。毛泽东的外祖家湘乡这个地方有个风俗,要把命根子带大成人,往往用家畜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一年四月初,廖承志率中国人民慰问团赴朝鲜。此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正在紧张地进行第四次、第五次战役。慰问团带着中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朝鲜人民的热爱以及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到底的决心,走遍了各个战场。四月三十日,慰问团来到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员一见廖承志,马上拉住他的手,说:「你来了,我们很高兴!你们的慰问活动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据明·冯梦龙辑《智囊》载:北魏太武帝一次要到西河套去打猎,命令古弼将肥马发给从猎的骑士们,可是古弼却故意选给他们瘦弱的马。太武帝大怒,说:「大胆的奴才,竟敢打我的折扣,回去先砍了这个奴才!」当时古弼的部下都很惊怕,古弼对他们说:「臣子侍奉君王,而使君王玩得不舒畅,这个罪过小。如果不为危急时做好防备,这个罪过就大了。当前,南北敌人正伺机侵犯边境,我选留肥马备战。倘若这对国家有利,又何惜一死呢」?太武帝听说后,叹道:「有这样的臣子,是国家的瑰宝啊」!  相似文献   

14.
报刊文摘     
洪学智为彭总挖防空洞 抗美援朝时,我们没有制空权,敌人的飞机可以随时来袭击。中央几次发电报,要注意防空,特别要保证彭德怀的安全。 当时分管司令部的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与邓华商议,先给彭德怀搞一个防空洞。于是一个工兵连开始在彭老总住处不远的地方施工。施工的放炮声,惊动了彭德怀。听说是给他挖防空洞,就把施工部队撵走了。 第二天洪学智要工兵连长继续施工。 彭德怀得知洪学智继续要工兵连施工,就把洪学智叫来,说:“我的防空不要你管!” “彭总,这话就不对了,我是执行中央的命令,中央要管的。” 彭德怀不好再说什么,防空洞也挖成了。 不久,这里发生了被炸事件。那天天黑敌机又来侦察。洪学智很是警觉——明天会不会挨炸哟?他找邓华研究了防空方案。 第二天,要研究下一步作战方案,洪学智派人把彭总屋里地图摘走,挂进了防空洞。这时,他可是不能一日无地图哟。 别人都进了洞子,就是彭总  相似文献   

15.
只有俭朴才能真正养廉过河卒古有「俭以养廉」说。「俭」怎么能「养廉」呢?这似乎与时下所谓「高薪养廉」是矛盾的。然而,细细想来,从古到今的清廉之士,哪一个不是生活十分俭朴呢?相反,那些生活上骄奢淫逸之徒,又如何能做到那些生活上骄奢淫逸之徒,又如何能做到严...  相似文献   

16.
最近偶翻《共和国领袖风范录》,很受启发,其中一则彭德怀元帅换车的故事,使笔者感触尤深。故事说的是在1955年,我国进口了几辆吉斯牌轿车,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元帅,按规定可分到一辆,但他不要。工作人员利用一次旧车检查保养的机会,给他换了下来。过了几天,他就问工作人员旧车检修好了没有。有人劝他不要再换回时,他硬是坚持要换,并说:“配车是为了工作需要,不是为了坐着舒服。”  相似文献   

17.
摆在大街上的腐败──对个别领导干部多占抢占挤住房透视湖北杨受林,梅中原引子对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经济犯罪等腐败现象人们都切齿痛恨。然而,有一种「腐败」似乎没有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或者说,人们对其重视得还很不够。这种腐败就是「摆在大街上的腐败」─-领...  相似文献   

18.
李日方 《学习导报》2013,(20):25-26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同志曾两次回湖南考察,深入农村、厂矿、学校调查了解情况,接待群众,访贫问苦,凸显了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公仆情怀。2011年3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南调研时专程赴乌石瞻仰彭德怀故居,并饱含深情地说:“彭老总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个人,他的精神永远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宝贵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他的精神来激励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自己的事,为党、为人民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学习和弘扬彭总为民务实清廉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9.
孙国林 《湘潮》2012,(8):52-56
我们都知道,彭德怀是一位名贯中西的军事家,却极少有人知道他与文艺的密切关系和感人故事。 “言之不足,故咏歌之” 彭德怀写诗不多。他曾对黄公略说:“我不会作诗。”这话七分是谦虚,三分是事实。他从小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没有很高的学历和厚实的文学知识功底。他的智慧和才华,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中闪耀,而无暇沉思和推敲诗词的对仗韵律。  相似文献   

20.
渠冉 《世纪风采》2011,(3):13-14
1938年9月,身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已过40岁,可身边连个伴侣都没有。他在延安停留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曾提醒他抓紧自己的婚事,但他总是回绝。陈赓作为彭德怀的老部下、老战友把此事早看在眼里,着实为他着急,决定毛遂自荐为他做一次红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