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近日,由云南省民族古籍办资助出版的怒江福贡地区首部傈僳族叙事长诗《猎歌》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傈僳族"木刮"曲牌的形式,运用傈僳族常用的比喻手法,叙述了准备出猎、狩猎、归猎、祭猎等过程,真实再现了古代傈僳族狩猎生活场景,填补了怒江福贡地区没有出版过傈僳族叙事长诗的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2.
傈僳族的家园: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至伊洛瓦底江从古至今,凡进入傈僳族居住地方的大部分人都会被脚下不寻常的山河所折服,被傈僳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智慧、生存毅力所触动。当人们的视线第一次俯瞰傈僳族的家园时,许多人不得不为这个民族所拥有的广袤家园而感叹!在金沙江、澜  相似文献   

3.
怒江州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历史上这一地区处在南诏、吐番及中原王朝的“夹缝”中,是中原文化板块、印度文化板块及西藏文化板块交汇和碰撞的区域。因而才显现出现有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但这也恰恰反映出其脆弱性。在强大外力的冲击下,会出现可被替代性概率大,竞争程度高,可恢复原状机会小,抗干扰能力弱,变化速度快等潜在威胁。随着在怒江进行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如何对怒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尤其是当地有代表性的傈僳族民俗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已是当务之急。保护傈僳族的民俗文化应该与旅游开发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怒江州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历史上这一地区处在南诏、吐番及中原王朝的“夹缝”中,是中原文化板块、印度文化板块及西藏文化板块交汇和碰撞的区域。因而才显现出现有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但这也恰恰反映出其脆弱性。在强大外力的冲击下,会出现可被替代性概率大,竞争程度高,可恢复原状机会小,抗干扰能力弱,变化速度快等潜在威胁。随着在怒江进行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如何对怒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尤其是当地有代表性的傈僳族民俗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已是当务之急。保护傈僳族的民俗文化应该与旅游开发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施平 《创造》2012,(9):81-82
僳僳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多集中在云南境内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和四川省的西昌市。其中,怒江州是云南省傈僳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而州辖福贡县是傈僳族分布比例最高、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由于澜沧江、碧罗雪山的阻隔,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怒江沿岸山高坡陡,使得傈僳族的生活空间只能局限于在两  相似文献   

6.
正一直以来,怒江都是全国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聚居着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白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彰显着怒江独特的文化地位。如果到怒江游玩,那些漂亮的民族服饰会在你的心头烙下专属于它们的印记。傈僳族傈僳族服饰自然淳朴、舒适美观。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白傈僳妇女普遍  相似文献   

7.
为了怒江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怒江,一个“少、边、穷”的傈僳族自治州,多年以来,由于社会历史自然条件的制约,怒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水平。  相似文献   

8.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我国傈僳、怒、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区域,辖泸水、福贡、贡山、兰坪4个县。境内各民族解放前的社会经济形态,尚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公社制及家长奴隶制的特点,其内部阶级分化不明显。解放以后,在怒江傈僳族地区废除了落后的原始分社制和家长奴隶制,但传统的经济、文化等因素仍在怒江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潜在作用,怒江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很缓慢。目前,在加快怒江州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对怒江傈僳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许多专家、学者已提出许多宝贵的、极其有价值的意…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传入怒江地区后,对僳僳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语言文字、民族习俗、饮食习惯、民族音乐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既有出自传教士的坚持,亦包括信徒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调整.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改变处于动态之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文化变迁的内容呈现多元化.另一方面,基督教在传播的过程中,本土化程度不断加深,体现出当地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聚居在怒江的傈僳族,他们的婚姻习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歌为媒,松为柬,舞为婚”。歌为媒在怒江傈僳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好嗓子,休想找到一个好媳妇。”傈僳族青年男女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如果有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爱慕之情,那么这一方就会设法寻找机会,与另一方对歌。有时一对青年男女或是在山间小路上相遇,或是在桥上相逢,或者隔河在田间劳动,深山密林中砍柴,有一方就会背过身子,手扶耳朵丢婚过一支歌去;另一方对忽然飘来的歌声稍加思索就回敬于对方。在对歌中,只要没有长辈在场,双方可以互相询问各人私事,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基督教传入黔西北民族地区,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和彝族社会文化影响深刻。在此,分析探讨了基督教在该地区传播的族群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开始,笔者就一直行走在怒江、金沙江、澜沧江畔作田野调查,记录沿岸少数民族的生计模式,梳理出同一少数民族在不同区域下各自选择的生存之路。傈僳族同乐大寨维西县的傈僳族同乐大寨位于海拔1840米的山区,全寨的木楞房均建在半山上。他们建房时先在斜坡上竖起木桩,上铺木板,四周用长约1~2丈的原木料垒成。顶盖木板压上石块,屋中央置一火塘,就是堂屋。堂屋白天是客厅兼厨房,晚上在火塘边靠墙的三面铺上木板就成了主人就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1954年8月7日经国务院内务部批准,同意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8月23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在首府知子罗召开。1956年10月1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成立。1957年1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改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960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在北京签订《中缅边界协定》,规定“缅甸政府同意将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划归中国”。6月4日,中缅双方代表在片马举行签字仪式,片古岗地区正式回归中国。1973年8月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同意,怒江州首府从知子罗移至六库。欣欣向荣的州府六库1981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中共江…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族》2008,(1):66-66
“阔时”,傈僳语即新年或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活动有民族歌舞、射箭、溜渑等民族特色项目。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是在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基础上提升打造的怒江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5.
祝林华 《今日民族》2006,(10):34-37
他是一名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曾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瑞环、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是一位学者,有着撰写200万字出版100多篇(本)文章书籍的学术成就;他是一个民族文化工作者和传播者,是他第一次把傈僳族的文化传播到日本,并倡导建立了云南省傈僳族研究委员会;他从事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近半个世纪,是傈僳族第一个荣获中国“资深翻译家”称号的翻译家;他是一名政协委员,所提提案达70多个,涉及民族团结、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获得过云南省政协颁发的参政议政贡献奖。他还是傈僳族的作家、诗人,他被傈僳族的学者称为本民族的活字典,他被傈僳族的群众称为“马扒达吗”(大智者)……他来自怒江。2005年8月,这位有着不凡经历的傈僳族耄耋老人站到了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领奖台上。  相似文献   

16.
峡谷里的生活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怒江两岸,我们世世代代住在高黎贡山上。最勇敢的猎手也没有跨出深谷一步,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没见过广阔的天空。” 这是云南省怒江峡谷中传唱了数百年的傈僳族民谣──“摆时”。“摆时”是傈僳语,直译成汉语就是“自由地说吧!唱吧!”它采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来表达傈僳族古代流传下来的叙事长诗、颂歌和赞美爱情的情歌。在怒江峡谷里,当“摆时”低沉、浑厚的歌声响起,不论是傈僳族,还是其他民族的人,都会陶醉于它;无论从什么地方来到怒江大峡谷、并听到过它的人,都会被它独特的音韵和旋律所震…  相似文献   

17.
试探中缅泰傈僳族跨国境分布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傈僳族的迁徙及原因 清代后期,经过几次大规模的迁徙,傈僳族人口及经济、文化重心西移至澜沧江以西的怒江流域.这也为其随后继续前行,最终进入缅甸、泰国,形成跨国分布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隅,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自然风景名胜区的腹地,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最近直线距离仅66.3公里。县境属西藏 ̄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四季不明显。境内生活着25种少数民族,总面积4661平方公里,至2004年末总人口145244人,其中傈僳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4.96%,是全国傈僳族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20年前,(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维西县建制,设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持原行政区域不变。从此,在党的民族自治和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西南的滇西北有一个以傈僳族为主体民族包括怒、独龙、普米等12种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在如同怒江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50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怒江各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高唱社会主义的凯歌阔步前进。一、历史性的巨变,跨世纪的发展50年前的怒江峡谷,被世人称之为“蛮荒之地”、“瘴疠之区”,全州总人口只有19万。全州除少数部分地区已进入封建地主和领主制经济社会外,大多数地区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过着刀耕火种、共耕共…  相似文献   

20.
怒江边山高岩大,怒江边箐深石多,子子孙孙把脚板磨起了血泡,祖祖辈辈在高山背够了背子,什么时候呵什么年月, 才能征服荒山恶水,这是一首在怒江峡谷传唱了上百年的傈僳族民谣,它唱出了怒江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贫困度日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时代列车已驶入21世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却还有近10万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九五”开初,怒江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扶贫攻坚为重点的发展思路,全面打响了以就地脱贫和异地脱贫为主的扶贫攻坚“上甘岭”战役。六年后的今天,一睹全州实施异地开发放射出的光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