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三大主力红军之一,长征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一支红军队伍。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十万大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6月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套师。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使四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处境维艰,被迫退守甘孜。1936年7月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直至1936年10月在将台堡三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在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干扰和破坏下进行的,它经历了更加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坚持北上方针背景1935年6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共中央提出了北上的方针,但领导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却提出南下川、康边的方针,想偏居一隅、逃避革命。事件为消除分歧,党中央在懋功县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制定了两军共同北上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在会上也表示同意北上,但实际上仍想避  相似文献   

3.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等率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然而,张国焘对待北上方针是口头上拥护,实际上抵制。他不顾中央的一再劝告,顽固推行错误的南下方针,直至另立"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中左右两路军的指挥权控制问题是红军历史上非常特殊的现象,也是导致一、四方面军在北上还是南下产生严重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1935年6月中旬,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随后,中共中央确立战略方针北上川陕甘创建根据地。张国焘对中央的战略方针阳奉阴违,自恃人多势众,一意孤行,坚持南下路线。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后,朱德与张国焘同在左路军。其间,张国焘独断专行,执意南下,朱德的处境十分困难,可他临大节而不辱,斗智斗勇,最终把左路军引上北上的路线,实现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总会师。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2001,(5)
中国人大都知道毛儿盖这个地方。而毛儿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就在那块弹丸之地上,张国焘曾拥八万精兵而自重,与在长征途中连遭强敌围追堵截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南下北上”之争。党内路线斗争,同样是风云激荡,杀机毕现,刀光剑影……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01,(2)
中国人大都知道毛儿盖这个地方。而毛儿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就在那块弹丸之地上,张国焘曾拥八万精兵而自重,与在长征途中连遭强敌围追堵截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南下北上”之争。党内路线斗争,同样是风云激荡,杀机毕现,刀光剑影……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01,(8)
中国人大都知道毛儿盖这个地方。而毛儿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就在那块弹丸之地上,张国焘曾拥八万精兵而自重,与在长征途中连遭强敌围追堵截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南下北上”之争。党内路线斗争,同样是风云激荡,杀机毕现,刀光剑影……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曾对张国焘的前途做过3次预言,而且这些预言一一应验。 长征途中张国焘一意孤行,反对“北上”,鼓吹乘势“南下”,直至意图分裂红军、危害中央。在这特殊情况下,党中央率一、三军团等部先行北上,并于1935年9月12日,在俄界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讨论张国焘分裂错误及今后行动方针。主持会议的张闻天在会议的总结性发言中明确指出:张国焘错误的发展,“其前途必然是组织第二党”。果然,9  相似文献   

10.
这是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之一。1935年9月,红军长征跨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抵达阿坝和巴西地区。这时,张国焘却再次要红军改变行程,重新南下。自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来,张国焘依恃自己人多枪众,屡次想使中央红军改变北上方针。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开会再次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9月初,张国焘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这一天,张国焘亲笔写了一张条子给毛泽东的机要文书孙开楚,并派自己的机要秘书前来借阅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沙窝召开会  相似文献   

11.
俄界会议可以堪称为中共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它从政治路线的高度批判和纠正了危害中国革命和红军的错误,确立了继续坚持北上的正确方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并对红军进行缩编整顿以增强战斗力,完成了力挽狂澜的三大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重要历史节点。  相似文献   

12.
林伯渠同志是战士。也是诗人。在长征途中,他在战斗中写诗,又用诗进行战斗。1935年9月所作《巴西阿西》便是一首最早抨击野心家张国焘的战斗诗篇。1935年夏,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党中央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8月下旬,党中央、毛泽东率领右路军过草地到达巴西阿西地区,等待左路军的到来,共同北进。可是,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却按兵不动,拒绝北上。中央屡次电催,他不但不听,反而密电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部南下,并企图危害中央。在此危急情况下,党中央、毛泽东不得不率领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脱离危险地区,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正>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不提到当时的共产国际代表张浩。在张国焘另立中央,率领四方面军数万红军将士坚持南下,不愿北上,公然分裂党和红军的危难之际,刚从苏联回国的张浩在没有得到共产国际授权给他处理张国焘分裂问题的情况下,甘愿个人承担政治风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解决了这一当时令党中央十分棘手的问题。为促成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做出了巨大贡献,功炳史册。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在长征中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共中央和红军一方面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一方面面临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又必须面临并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活动。尽管中共中央一直坚持对张国焘采取团结、教育的方针,然而张国焘却一再拒绝中共中央苦口婆心的忠告,一意孤行,在给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电报中仍然坚持其“乘势南下”的错误主张。同时,他密电右路军的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共中央。在右路军的叶剑英看到电报后,立即飞马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共中…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的金秋,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的会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北,是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一、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胜利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等部队,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中央  相似文献   

16.
李德,一个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分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正式结束了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此后的长征路上,李德仍然多次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在1935年6月26日两河口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李德明确同意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反对张国焘南下。1935年七八月间,红军大学成立,李德被派往讲授军事理论课。不…  相似文献   

17.
李伶 《湘潮》2014,(4):50-55
红军在长征途中,有一个读者关注的焦点故事:叶剑英北上献图。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张国焘违抗党中央的北进命令,擅自率领已过草地的左路军返经草地,南下另求“发展”,并电令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右路军南下会合。在此关键时刻,右路军将领意见分歧,总参谋长叶剑英携图而去,跟随党中央毅然北进,将地图交给了毛泽东,交给了党中央。艺术家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一部话剧《叶剑英北上:献图》。  相似文献   

18.
草地风云     
我刊曾选载了石永言同志的长篇纪实小说《遵义会议纪实》,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几年后,作者又捧出了续篇《草地风云》。它着重反映红军长征后期的一段艰难历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中共领袖,为了坚持北上的正确路线,怎样与坚持南下搞分裂的张国焘进行了种种错综复杂的斗争,其紧张危险的程度令人惊心动魄,碎肝裂胆。经作者同意,从本期开始我刊将出若干期陆续选载部分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圈,挥师北上,计划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根据中央的指示,红四方面军驰援策应,积极与中央红军会师.1935年6月,毛泽东、张国焘率领两支红军主力队伍,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令人喜悦振奋的握手拥抱之后,围绕“北上南下”的问题,红军再一次面临着生死攸关的...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哪里,是关系到长征成败和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是中共中央根据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洮州会议,否决了张国焘的分裂错误,捍卫了党内团结,维护了中央权威,坚定执行了北上方针,促进了三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是实现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战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