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步法追踪在刑事侦察中的作用: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间、人数、作案过程及其性别、年龄、身高、体态和来去路线.隐蔽是犯罪嫌疑人共存心理,他们一等待时机,二急于完成作案,三防止被捉,由此确定寻找成趟足迹的方法:1.盘旋圈踪法;2.直线跃踪法;3.两侧监踪法;4.曲线挡踪法5.跨越拦踪法;6.迂回追踪法;7.包抄围踪法;8.分段拦踪法.实践中,进一步对人的行走姿势的步幅特征.步态特征以及人的年龄、身高、体态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从中摸出规律.  相似文献   

2.
寻找和充分利用足迹蕴藏的相关信息,是正确分析犯罪嫌疑人个人特征的关键。调查了1500多个样本,根据足迹学相关知识:基本系数S0=所有人总身高/所有人总脚长,得出:基本系数的值为6.826221。分析可得,鞋码在[25,26.5]段的理论身高≈总体的理论身高=基本系数S0×鞋码。用此法做判断既快又准确。身高分布在[165,171.5]cm之间的人,其实际鞋码与理论鞋码很接近。实际身高与理论身高差值分布区间为[-3,3]cm,且大体呈现正态分布,置信度达到54%。  相似文献   

3.
侦查讯问中提问的信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讯问活动中 ,一般多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讯问。提问是讯问人员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口供的最佳方式 ,也是讯问意图最外露、最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和判断的活动。实践要求讯问人员在提出问题时 ,要尽量减少犯罪嫌疑人从问题中得到讯问人员知道什么、掌握什么证据的信息 ,控制问题中信息的传递 ,使犯罪嫌疑人难以判断出讯问人员了解的程度 ,同时也要注重问题的结构 ,不能让问题中隐含的判断去提示犯罪嫌疑人如何回答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的是利用现场手印、足迹推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大量抽样调查,逐一测量其手印、足迹各部位长度,建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掌握了手印、足迹长度与身高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改进了手印长度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用手印、足迹推断身高测算尺.  相似文献   

5.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破案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犯罪嫌疑人对待讯问的态度可以为制定讯问对策、完善讯问程序提供极大的帮助。研究报告主要以天津市看守所内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和天津市拘留所内的部分违法嫌疑人为对象,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分析,并结合犯罪心理学、预审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判断犯罪嫌疑人对待讯问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由于醉酒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受酒精刺激,其精神状态、行为举止、犯罪目的、侵害对象、作案手段等都与一般的犯罪嫌疑人有所不同,因而形成的犯罪现场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侦查人员在对此类案件现场勘查时,如果能够准确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精神状态,正确认识犯罪现场特点,把握其作案规律,对判断案件性质,提取有关痕迹物证,选择侦查途径,确定侦查的突破口,破获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的监控视频信息中查找、发现可疑人员目标,既需要视频浓缩和视频结构化等技术支撑,也需要视频侦查人员根据经过筛查的视频人工研判可疑人员目标。监控视频中查找、判定涉案可疑人员目标的主要方法有:根据犯罪现场内部监控视频判断犯罪嫌疑人;根据犯罪现场环境及嫌疑人行为特点查找目标;利用技术类方法查找涉案人员目标;大数据关联查找法。视频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的查找、发现、判断和深层次信息挖掘,需要人工观看与系统快速检索相结合,并与大数据集成条件下的智能化侦查技术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辑令     
1998年7月30日下午,许昌市六一路市粮局家属院商品楼一居室内,发生一起特大凶杀案,造成3人死亡,现犯罪嫌疑人周凯在逃。 周凯,男,汉族,身高174厘米左右,体态偏瘦,留长发,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残缺,许昌口音。  相似文献   

9.
认真、细致、全面、系统地对命案现场进行勘查与检验,是侦破命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效地对各种命案现场中提取到的痕迹物证进行分析和运用,不仅可以确定整个命案案件的性质,据此判断出"当事"现场是否为第一现场,确定犯罪嫌疑人在整个现场中的作案过程,还可以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或区分犯罪嫌疑人的主次,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必要的方向和范围,为诉讼审判提供强有利的证据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安》2008,(1):64-64
法博士: 犯罪嫌疑人甲的家属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从而侦破重大案件的。请问:可以对犯罪嫌疑人甲认定为立功吗? 王辉同志: 立功通常是指犯罪分子揭发其他犯罪分子的重大罪行得到证实的,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关于不强迫自证其罪及讯问方法的禁止性规定,实质是为了保障供述的任意性.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有任意供述的相对自由,也即意志的相对自由是必须保障的.心理强迫的方法,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认知加工方式及形成决策需要的信息进行干扰或影响,迫使犯罪嫌疑人仅能形成具有唯一性的且是侦查人员所期待的供述决策.欺骗、引诱等心理强迫的方法,在讯问中都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犯罪嫌疑人意志的选择性,会导致犯罪嫌疑人形成有关案件证据、法律处置等内容的一种确定性的认识,在这种确定性认识的影响下,犯罪嫌疑人在作出是否供述的认知决策时,难以作出依据自己的选择性判断的供述决策,导致供述意志具有非任意性.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正确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审查案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犯罪嫌疑人前后口供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辩解是否符合逻辑符合常理等要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正确判断,为间接证据的正确运用做好铺垫。二、审查间接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由于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除了注意间接证据来源合法性、验证方法科学性、人的辨认、表述能力等方面的审查外,还要分析该证据赖以连接事实要素的推理及其前提,前提要正确、真实、客观。另外,对某些存在或然性的间接证据,应努力补充证…  相似文献   

13.
在室外现场中发现和确定嫌疑足迹往往对案件的侦破起到关键的作用,其发现的重点部位为犯罪现场中心部位、犯罪嫌疑人蹬、踩的物品、进出中心现场的路线、犯罪嫌疑人藏身的地点等。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足迹遗留部位、足迹新鲜程度、反映出的行走规律特点以及足迹与其它痕迹的关系判断和确定嫌疑人足迹。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与身高关联度相对较高的足长的几个因素,运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建立数学模型,比较两种模型所测得的身高准确度以及误差率,判断一元回归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陈德寿 《今日民族》2002,(12):20-21
缅籍华人李国琴在出租房内被杀,刀师从鞋印上判断出犯罪嫌疑人为女扮男装。当一双男人的皮鞋摆到犯罪嫌疑人面前时,犯罪嫌疑人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场精心设计的性别游戏,问题出在哪里?一位领导干部半夜受重伤,送到医院来不及说一句话就死了,交警的领导来了,公安局的领导来了,就等刀师的检验报告,是交通事故?还是刑事犯罪?由于刀师的判断准确,晨曦初露,凶手就被缉拿归案。2002年1月27日,潞西市轩岗乡坝竹河石场8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刀师围绕中心现场仔细勘察,在距离现场十余米处发现8个小玻璃瓶,并从中提取一枚残…  相似文献   

16.
讯问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讯问获得的证据种类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以及通过该口供获得的物证、书证.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中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规则的确立要求公安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既要重视口供又不搞刑讯逼供,不搞口供至上;既要探求实体公正更要重视程序公正;既要注重办案的效率更要重视对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益的保护.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不规范的讯问方法,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视野下公安办案讯问的一系列方法.公安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应从“硬审讯法”转变到“软审讯法”.这种“软审讯法”包括讯问中的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同时为了保障这种讯问方法的实施,应当具备的一系列配套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在立法过程中缺乏真正能代表潜在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意愿,使刑事诉讼法一制定就存在司法权"倾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可能性,为刑事司法领域中"潜规则"的出现提供空间。要使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制约公、检、法机关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必须增加能真正代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心声的法学研究者、律师在刑事诉讼法立法的具体讨论和设计过程中的决策权,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防止司法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18.
对无确证嫌疑人的审查是刑事侦查中的难点。对其进行审查,可以排除无辜,缩小侦查范围;发现和确定犯罪嫌疑人,为进行侦查讯问和查明案件事实创造条件。审查应遵循实事求是、调查与正面审查相结合、严禁刑讯逼供、允许辩解、以证据为标准等原则,主要应从有无犯罪动机、是否具备时空条件、陈述中有无矛盾和疑点、行为表征、嫌疑人是否为作案人等方面进行审查。审查的方法主要有:正面审查的策略和方法、调查法、分析判断法(包括行为表征分析法、情理判断法、比较印证法、逻辑证明法、心理测试法等)。  相似文献   

19.
《警察技术》2012,(3):80-80
美国专家研究出一种利用脑电波破案的新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大脑记忆的信息及其产生的脑电波进行检测,可以确定嫌疑人是否熟悉案情及现场,从而有助于判断嫌疑人是否有罪。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修改案的实行,法律赋予了犯罪嫌疑人更多人权的同时,给公、检、法机关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就证据的形式,证据的获取途径以及证据链等关于证据的法律效力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形形色色的案件层出不穷,而真正留在现场的完整指印将少之又少,如何对现场手印进行分析和判断为侦查提供重要线索,文章结合实践总结出对现场手印分析的工作步骤和方法,以便锁定犯罪嫌疑人成为法庭审判予以采信的重要物证同时也能成为犯罪情报资料的重要来源。手印作为七种证据之一,在今后的打击犯罪和参与刑事诉讼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手印仍具有实战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