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就在于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在高校的稳定性。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信息生态以及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和信息生成过程的不可控直接冲击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对此高校在思想上要重视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和构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话语,从而维护好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在高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产生了双重影响,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格局。因此,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自媒体优势,不仅要转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范式,发挥其引领作用,而且要优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拟态环境,以期全面建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杰 《世纪桥》2023,(2):37-39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是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必须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全过程。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把握“主导”话语与“主体”话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结合话语的继承性与时代性,话语的统一性与差异性,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播平台,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入手,找到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之一,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科学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1.坚持根本: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体现什么人的需要、为谁服务是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问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建设首先要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的交互性、海量性、超文本等特点,客观上要求创造性地建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包括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载体三大层级结构。一是关于"说什么"及其"有效性"的问题,应推动话语主题设置的守正创新;二是关于"谁在说"与"向谁说"的问题,应实现话语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三是关于"怎么说"和"以什么方式说"的问题,应促进话语载体与话语表达的多样化。通过探索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合理设置议题、科学表达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拓展有效的话语载体,从而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是高校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然逻辑和必然要求。高校要立足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和大学生群体特点,进一步传承创新话语理念,丰富拓展话语内容,转换融合表达方式,优化完善载体平台,加快构建大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便于传播的话语体系,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共识、思想共鸣和实践准则。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之争的主战场由线下转到线上网络领域。目前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话语呈单向性、重复性样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之争的话语表达焦点,切实了解青年学生及其话语表达和接受的特点,建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其重构路径为:打造融媒体网络矩阵,建构高素质新媒体宣传工作梯队,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价值观念隐形化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统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地位弱化、目的功利化和方式庸俗化的走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转变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宏观化灌输模式,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向生活微观化转变、话语表达向生活话语转变、教育载体向大众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统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地位弱化、目的功利化和方式庸俗化的走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转变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宏观化灌输模式,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向生活微观化转变、话语表达向生活话语转变、教育载体向大众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的新时期背景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着力探索新的意识形态话语方式,努力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度",全力建构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体系,倾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队伍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管理权。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改变着大学生思想和价值取向,同时对高校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从增强高校对网络空间舆情的政治敏锐性、加强高校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阵地的建设、正确引领高校网上社会思潮,转换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方式等方面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7,(6)
<正>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汇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战略意义。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话语体系,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发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作用,凝聚发展的精神力量,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落实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研究,不仅要通过话语体系回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而且要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历经百余年,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得到了极大完善。就历史和理论逻辑而言,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实现了伟大飞跃和创新发展;就成就而言,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实现了重点聚焦;就经验而言,新时代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如今,"90后"逐渐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同时,这股新生力量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也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时代在进步变化,新时代下的"90后"有着其自身的特质特点,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只有把握了他们的这些特点,并与时俱进,创新出更加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保证高校完成向党组织输送优质人才的任务。本文对"90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原有的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外形势面临着一系列复杂深刻变化,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坚定高校师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为此,高校要与时倶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构建契合时代需要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顺应时代潮流,着力完善并及时更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平台;建设"五支"队伍,为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求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意识形态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具有理论、实践和应用价值。只有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才能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促进高校创新意识形态建设方法,进一步营造意识形态建设的良好氛围。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要发挥高校思想教育管理的方向引领作用,发挥高校思想教育体系的全面育人功能,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力量的话语权力极大地削弱,网络空间成为政府、商业媒介、个人三方意识形态话语互动与博弈的场域,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空间被压缩。意识形态出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传递主体身份具有隐匿性,传递经验上升为主导经验,感性认同成为主要的价值认同方式。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创新话语体系、转换话语风格、改进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如今,“90后”逐渐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同时,这股新生力量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也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时代在进步变化,新时代下的“90后”有着其自身的特质特点,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只有把握了他们的这些特点,并与时俱进,创新出更加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保证高校完成向党组织输送优质人才的任务。本文对“90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原有的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