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自主与开放共赢、坚持国际民主和不干涉别国内政、保卫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是国际安全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要与各国一道,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的抬头极大冲击了全球治理格局,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设置贸易壁垒,无视全球治理责任,使全球治理陷入矛盾和困境之中。逆全球化所导致的全球治理困境植根于资本文明的客观事实中。主要表现为:剩余价值全球竞争塑造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竞争性关系;跨国"资本—生产"体系的不均衡性加深发达国家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悖论性关系;生产社会化的深度发展凸显全球治理"新要素"与发达国家维持旧秩序之间的冲突性关系。当今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需要正视资本文明在当前全球治理格局塑造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致力于提升全球治理驾驭资本的能力,倡导机会平等、互利共赢和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以期推动全球治理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振姣 《人民论坛》2023,(20):14-19
当前,全球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理念滞后、国际立法规则效力不足、国际格局调整带来的治理体系矛盾以及政府国际责任缺失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主权国家意愿不足、国际立法松散、治理体系不完善以及国家主义盛行。破解全球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困境,可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协调一致的共同行动建立全球海洋生态安全治理规则,优化全球海洋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平衡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从价值论视角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其价值生成是应对全球治理格局深刻变化的时代产物,是解决当代中国治理现实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球治理和中国治理内在互动的客观要求。从价值蕴涵看,"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从价值实现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要推进中国特色治理创新步伐,提升我国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面提高区域合作水平;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5.
现行全球治理发展的主要困境表现为:相关机制发展缓慢,治理效果不佳;主权国家承诺意愿较低,集体行动困境凸显;全球治理领导力缺失,美国"脱群现象"频发。为应对全球治理困境,部分西方学者尝试完善全球治理理论,虽然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论创新,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或按层级分解全球治理目标,但治理体系呈现出"去中心化"趋势和"多样化"态势;或以关联的方式合并全球性议题,但相关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机制的意愿降低;或建构涵盖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全球伦理",但其现实效果甚微。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构具有"共同的人类身份"的治理主体,赋予全球治理以正义内涵;确立"正确义利观"的指导原则,打造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新观念;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实现全球治理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展,已逐渐成为改革现行全球治理困境的重要理论原则和达成行动方案的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6.
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新旧转换的历史节点。全球治理体系在现实层面和法理层面不断扩大的鸿沟是当今时代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应对全球性问题所引发的问题与挑战,迫切需要变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格局。回顾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给我们改革当前国际治理体系所存在的不平等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是对以先秦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是对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当代国际格局已发生新变化,世界期待由中国来引领全球治理、维护和改革国际秩序。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重点在多边外交与全球治理上开拓进取、持续发力,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传统的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与此同时,旧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日渐式微。"一带一路"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它的目的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寻找新动力,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实现合作共赢。然而,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一带一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虽道阻且长,但前途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发生深刻变革。尽管西方还处于国际体系的核心位置,但由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化进程正在成为推进全球治理转型的关键力量。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将开始塑造和影响全球化,这种"再全球化"进程超越传统全球化模式局限,将"二元格局"演变成"三元格局"。  相似文献   

10.
"逆全球化"的出现,从根本上暴露了全球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但也为中国优化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发挥大国作用提供了历史机遇,有利于中国为推动新型全球化提供新动力、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新举措、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9,(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提升区域治理能力不仅是丰富和改革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完善改革开放空间格局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支撑,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城市群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都市圈+城市群"的格局不断重塑与优化,区域治理实践不断深入,但是在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跨区域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2.
国内要闻     
<正>博鳌论坛再议"一带一路"致力推动经济全球化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发布促进经济全球化宣言并指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不在于经济全球化本身,是由于现行全球治理体制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不相适应所造成的。世界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宣言》再次体现出中国推进全球化的努力。中国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正能量。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在内的  相似文献   

13.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致辞中指出:(我们要)"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从而提出了全球治理思想要更好为全球化服务的课题。冷战后至今,全球治理的指导思想总体上看是新自由主义范式的,缺乏正确的价值核心,死守西方利益本位;缺乏正确义利标准,深陷"零和博弈"的低效模式;缺乏正确的国际主体身份观,加剧了全球治理脱序。全球治理亟待新思想方案指引,而"一带一路"可以实现全球治理思想转轨。价值核心上,从西方中心主义向"共商、共享、共建"转轨;义利标准上,从"零和博弈"向"互利共赢"转轨;身份定位上,从"文明冲突"向"开放包容"转轨。对于"一带一路"实现全球治理思想更新的路径,首先要立足"世界岛",推动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为"共商、共享、共建"价值原则夯实基础;其次要打造全球治理新框架,树立"互利共赢"的利益思维;最后要重视文明交流,实现文明互鉴,走向"开放包容"的文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许超 《长江论坛》2018,(3):52-57
冷战结束后,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德国开始不断介入到全球安全治理领域中,默克尔执政后这一步伐明显加快。德国国家角色定位的转变及追求大国地位的需要、国际安全环境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主要决策者的推动、盟友与国际社会的期待是默克尔政府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主要动力。可以预期,去年九月再次赢得联邦议院选举的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将继续领导德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治理格局发生重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由积极引领转变为消极应对,新兴国家由被动适应转为主动融入,多边主义的治理格局日益凸显。西方治理体系难以满足全球治理的发展需要,以美国优先、英国脱欧和贸易战为代表的种种行径背离多边协作、合作共赢和自由开放的时代潮流,全球治理亟需新价值理念的引领。因此,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更高视野、更广视角审视全球治理赤字,践行平等秩序、整体利益、永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着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超越。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痼疾,从来没有消除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次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战后几次规模较大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共同点、不同点及趋势。指出我国应积极防范和应对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要具有国际战略眼光;要学会"化危为机";保持国内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危机的根本;在危机治理上,要敢于"不走寻常路";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乎全球治理的具有战略高度和世界情怀的宏大时代课题。从全球治理现实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球治理理念表征着全球治理的多重挑战,其现实指向性是在全球治理中维护共同利益,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有着质的不同的治理方案,无论是从人类制度的多样性来看,还是从中国在国际体系内的发展目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来看,都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寻求替代现行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只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治理方案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志明 《人民论坛》2012,(18):70-72
西方左翼学者的全面、深刻反思,有助于打破西方自封的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真理"的垄断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国际力量平衡、国际关系格局均出现新的变化。在探究如何认识这种新变化的努力中,西方左翼学者对西方舆论界流行的"文明冲突论"、"全球治理论"和"权力转移论"三大国际关系思潮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全球价值链的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开放性、依赖性、非均衡性的明显特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成为其进行全球经济掠夺、建立霸权体系的工具。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全球价值链是一种资本向外扩张的、灵活的资本积累体系,将不同空间内的资源、劳动力和资金进行重组和分配,在跨国公司、国家、国际组织构成的"权力三角"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过程不断地进行空间拓展。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利益格局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一带一路"正是构建公平开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契机,是在"权力三角"的推动下,面向国家、面向全球的重要合作平台。探究全球价值链的空间拓展机理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对构建普惠各方、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提供指导建议,还有助于改善当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弱势地位以及通过"一带一路"这一平台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向更公平、合理、开放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0.
王正英 《创造》2021,29(4):29-30
结合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清醒认识发展环境,准确站位新发展阶段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重构和地缘政治经济治体系演化相互叠加,我国正处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的攻坚阶段.从国际看,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能源需求大幅增长,全球能源需求重心加速东移,全球能源治理主导权博弈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