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闽东深远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缤纷多彩的人文生态资源,孕育了众多独具地方特色、声名远播的民俗文化,如蕉城霍童的"二月二"灯会、畲族"三月三",陈靖姑信俗、"马仙"信俗、太姥娘娘信俗等。近年来,宁德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围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力推动宁德市民俗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福鼎市共有畲族人口3.2万人,现仍保留有畲族语言、山歌、传说、民俗、刺绣、畲药等民间传统特色文化,这些都是畲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福鼎市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福鼎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开展监督和追踪,推动全市大力挖掘畲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6月1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30条,对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机制、权责关系、保障体系等方面予以规范。条例的颁布施行将对提高闽东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意识,全面加强有效的监管,传承弘扬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武昌 《今日浙江》2008,(16):54-55
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畲族文化,是我们景宁这一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将以浙江建设文化大省为契机,以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基地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流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流的民族文化创意品牌和一流的民族文化弘扬体系,启动畲乡发展的“文化引擎”,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蔡戎 《政协天地》2007,(6):20-21
猴盾村2007年4月24日上午,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猴盾畲族村的村民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是前来参加“宁德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恳谈会的省政协领导、宁德市领导、省民宗厅有关负责人,香港及内地企业家、宗教界人士,以及全国、香港、省内多家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6.
张伏金 《人民政坛》2009,(11):28-29
9月初,霞浦县畲族武术第30代传人蓝大瑞创办飞鹰武术培训中心,招募62名畲族少年练习武术,以弘扬这个藏在深山之中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霞浦县人大常委会推动畲族文化保护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宁德是全国畲族聚居地区,畲族人口20.3万人,约占全省畲族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长期的历史活动过程中,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畲族语言、民歌、服饰、民俗、医药、民间文字等,都独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9.
正宁德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又是畲族主要聚居地。宁德市现有畲、回、壮、苗等42个少数民族,共22.3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6%。其中畲族20.03万人,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市有1个省级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9个畲族乡,244个民族村(239个畲族村、5个回族村),此外还有986个少数民族自然村。由于历史、环境等原因,宁德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群众增收比较困难,发展资金短  相似文献   

10.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作为福建省"五江三溪"之一的霍童溪,是宁德市独立入海的第二大河流,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切实保护好这条"母亲河",是宁德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今年3月28日,《宁德市霍童溪流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宁德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以后制定的首部生态环境保护类法规,从立法层面开启霍童溪流域保护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正>悠扬的歌声远远地飘荡在空中,一袭畲族民族服装的她与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和谐融合……福鼎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雷林清正耐心教授孩子们唱畲歌。雷林清出生在一个小畲村里,高二那年的一次畲歌会让她真真切切地领略到畲族文化独特的美,从那时起她就踏上了保护传承畲族文化的旅程。为此,她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主要依赖于传承主体的实践,而时下的遗产保护却侧重于外部给予,从而造成活态遗产形态的丢失.因而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特别强调"家园生态"的维持与重建,以及地方文化持有者的重要作用.笔者以"畲族小说歌"为倒,试图阐述"家园遗产"理念对于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钟亮 《政协天地》2013,(9):45-46
我自大学毕业就从事宁德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已经27年了。文物博物馆工作充满苦辣酸甜,感慨颇多。特别是两年前当选宁德市政协委员,深感责任更加重大,更是竭尽全力做好发展闽东文博事业的工作,履行好委员的职责,在文物古迹保护尤其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文物考古中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一个地方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从民族文化保护视角梳理安顺城市文化肌理,理清安顺城市发展脉络,挖掘安顺城市地域特色,塑造安顺城市形象,寻找安顺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路径,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5.
石中坚 《前沿》2012,(16):127-129
畲族祖地有多神崇拜习俗.民间信仰文化具有多神化的信仰体系、多样化的崇拜对象,多形式的祭司仪式特征,是畲族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民间信仰的文化功能体现在道德思想持续性传承、认同感与归属精神强化、医伤治病的身心安慰、文化繁荣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畲族民间信仰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弃旧图新,致力于信仰文化的抢救性挖掘,不断丰富畲族村落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商业模式下历史文化保护的发展现状入手,就北京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存在的实践问题,从政府、社会、企业协同的角度提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保护策略和建议,建立起多元主体协同的历史文化商业保护新机制,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商业模式和城市整体规划相互适应、带动地方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旧石器时代,闽东就有人类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不断传承、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近年来,宁德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的殷切嘱托,依法履职尽责,为助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0,(7):22-23
<正> 6月20日至22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两岸少数民族联谊交流会在宁德举行。交流会以"扩大两岸民族交流,促进宁台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联欢晚会、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座谈会暨乡镇对接签约、参观畲族博物馆和畲族村寨等活动,使两岸少数民族同胞间的友谊得以深化,让两岸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得以展现,对  相似文献   

19.
王逍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164-170
本文从文化视角阐析了畲族历史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边缘化地位,旨在梳理制约畲族经济转型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根源,以期实现畲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壮、汉、瑶、苗、仫佬、毛南、水、侗等8个世居民族在河池繁衍生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优秀民族文化。河池市高度重视优秀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全市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有力推动了文化河池建设。一、河池市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的成效建立非遗名录,丰富河池非遗宝库。设立非遗名录是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部从2006年开始设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