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贯彻实施,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一些干部对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新常态不太适应,大发"为官不易"的感叹,更有甚者"为官不为",做"太平官""混混官"。"为官不为"者习惯于"懒庸散浮拖",虽然不像贪官那样令人深恶痛绝,但任其蔓延下去,必然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干部"为官不为"主要归因于其理想信念淡薄,党性党风不正,缺乏担当精神,"不想为";理论  相似文献   

2.
张平 《岭南学刊》2003,(6):41-42,68
新形势下干部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必须从掌权为官的立足点、拒腐防变的薄弱点和腐败的易发点三处着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努力构筑好思想道德和制度建设"两道防线";把握好生活、工作、社交"三个圈子",自觉筑起反腐保廉的坚固屏障.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楚天主人》2008,(Z1):55-55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这些都姑且存而不论,但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他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打通决策部署和落实政策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不可否认,当前一些地方存在松松垮垮、推诿扯皮的现象,有的为官不为,"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有的敷衍了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使政策落实总是"在路上"。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攻坚克难、真抓实  相似文献   

5.
"为官不为"是当前政府高度关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官不为"恶化政治生态,阻碍全面改革进程。深蕴于行为背后的行政人格是指引行政行为的道德力量,"为官不为"在很大程度上是行政人格异化的结果。行政人格异化是行政人员内在精神品质的变异,使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动力不足、能力欠缺、意志薄弱的倾向。与之对应,独立行政人格是行政价值、行政目标和具体行政行为等在单个行政主体身上的道德体现,能够为治理"为官不为"提供主体动力、能力支持和意志支撑。根据人格生成的内外影响因素,培育行政人员独立人格,是"为官不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与干部的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官要做出一定的政绩,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对于"什么是政绩、怎样才能做出政绩"的问题就大有文章需要深究.现实生活中有为老百姓利益而为的政绩,也有为个人升迁树碑立传的"政绩":有办实事务实效的政绩,也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绩,也有断今后子孙发展之路的"政绩";有努力通过勤政廉政取得的政绩,也有以"干部倒下"为代价的所谓"政绩".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是"唯GDP"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干部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为官不易"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过,所谓"为官不易",仅仅是相对过去"为官太易"而言的;如果以为现在已是"为官不易",那未免太乐观了些。要实现真正的"为官不易",先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之所以出现"为官不易"的说法,是因为自中央2012年底出台八项规定迄今,先后有15项相关禁令面世,涵盖公务员生活的方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7,(1)
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为官不为"现象时有抬头,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影响。"为官不为"主要表现为"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领导干部个体素质不高,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要从重塑个体素质、完善体制机制和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等方面入手来深入整治"为官不为"问题。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5,(5)
<正>为官不为、懒政庸政,再也不好"混日子"了。据悉,为治理懒政庸政,贵州省黔西南州从去年开始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截至今年2月已有1334名不胜任干部被召回。治理为官不为、懒政庸政,一是因为在作风建设背景下,整个社会对作风问题都十分重视;二是因为其他作风问题大为好转,为官不为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在新常态下,为官不为有了新情况新变化。为官不为、懒政庸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  相似文献   

10.
为官如水     
正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其意为水从源泉里滚滚涌出,日夜不停地流着,把低洼之处填满,然后又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奔流不息,永不枯竭。为官之道当以水为镜,修为政之德,盈科而进。心有清溪濯出为官之德、为官之廉、为官之能。清溪濯官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做官如水要有水往低处走的旷达,面对群众有谦卑的美德。"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与群众  相似文献   

11.
巴依 《前进》2014,(7):58-58
<正>时下,一些领导干部时常私下抱怨现在"当官难了",开始变得"官不聊生"了。这话多少有些矫情,或许是当惯了"官老爷",便忘了当公仆的本分,心里难免泛酸。看来,叫"苦"的干部,更应先补补课。清廉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任何"为官不易"的论调,任何"为官不为"的行径,实质上都与党的宗旨观念、法律规章背道而驰。现在觉得"为官不易",大概是因为过去高高在上"为官太易",在整风肃纪的大势下,取消了那些本不该享有的待遇,消除了  相似文献   

12.
杨曼 《前进》2016,(5):34-36
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政治清风徐来,但"为官不为"也呈现抬头、蔓延的态势。"为官不为"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在职责、权限范围内不能按照职位和职级要求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对待职责和工作表现出不作为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导致与岗位标准之间产生较大落差的结果。"为官不为"现象削弱了党的公信力,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利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5,(3)
<正>"为官不易"从而"为官不为",是思想庸俗、境界不高、纪律涣散、不敢担当的表现,与党员干部应有的品德格格不入,与岗位职责背道而驰,也是党纪党风要求所不允许的。避免"为官不为"现象,关键在于教育引导、从严管理,让广大党员干部愿为、想为、不敢不为。校正理想信念的坐标,让干部"愿为"。一要深入开展经常性教育,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相似文献   

14.
麦加 《创造》2015,(7):66-67
<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聚焦整治为官不为,能够带动干部作风全面转变提升。"八项规定一出,干事没了好处""干事是大家的,出事是自己的,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针对当前少数干部中出现庸官懒政、为官不为苗头,云南昆明市委组织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治理为官不为,是昆明首个整治"为官不为"的制度,按规定建立昆明市  相似文献   

15.
正"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必须严格依据党纪国法,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纪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才能保证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制度笼子里运行。部分领导干部利用掌握的权力资源,或搞人身依附,拉帮结派;或把公权当私权,使权力"私有化""商品化";或追求"特殊待遇",逾矩违规,热衷超标准享受;或认为法不责众,把"潜规则"当  相似文献   

16.
习式改革战略是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其突破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开始了全方位、配套性的"整体性改革模式";顶层性、设计性、普惠性的"理性改革模式";对原有和新增社会资源分配同步改革的"增量与存量改革相结合的改革模式";短期验证、全面总结、快速推进的"渐进改革与快速改革相结合的改革模式";国家和政府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推进的"主动式、共时性改革模式";自信有为、主动担当的"大国气派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研对层领导干部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能力素质"、"工作状态"四个方面进行测评,结果显示相当范围内的群体对部分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印象已经形成。实证分析表明,"激励机制缺乏导致的"不愿为",保障机制缺位导致的"不能为",法治生态缺失导致的"不敢为"是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3)
<正>现实生活中,"亲自"一词出现频率很高,而且还常常与领导干部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领导干部考虑工作——"亲自谋划";领导干部主持会议——"亲自主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亲自调研";领导干部出席某项活动——"亲自参加";领导干部检查工作——"亲自带队";领导干部阅读文件资料——"亲自审阅";领  相似文献   

19.
祖言 《今日浙江》2014,(18):44-44
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省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个别干部产生了"为官不易"的心态,出现了不做事、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现象。省委书记夏宝龙近日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强调,要引导干部勇当战士、不当"绅士",建设过得硬打胜仗的"好队伍"。根治"为官不为"现象,就要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激励  相似文献   

20.
<正>先后荣获全国、省、市优秀律师、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授予"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评为"特等劳动模范";被评选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这一串串耀眼的荣誉的拥有者,就是原民进吉林省委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主任修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