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正强力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因此而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积极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同时保护民族文化免受侵蚀的赶超战略,必须加强网络技术法规建设、网络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网络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伦理道德本位主义,传统的中国人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浸润,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近几十年来,中国人虽然有过远离儒家教化的经历,但中华民族重德乐道的传统仍然渗透于我们当今的社会。近几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一项重...  相似文献   

3.
民间小戏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和工具,而伦理道德是小戏反映的核心内容,即小戏跟伦理道德之间是一种彼此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小戏传播着伦理道德的核心精神,伦理道德对小戏的形式、内容、传播方式也产生着影响。分析二者的关系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小戏和伦理道德的良性互动,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乔清举在吸收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见解。一是根本否认传统文化有可吸收、借鉴之处,一是过分地夸大传统文化,认为未来中国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两种见解都是不正确的。任何一种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新型家庭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桂兰 《人民论坛》2013,(2):150-151
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新型家庭文化建设应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宗旨,以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建立新型家庭秩序、强化家庭伦理道德、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为内涵。  相似文献   

6.
网络是新时期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媒介,加强网络版权保护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对精神文明成果的版权保护有利于激发人们创造精神文明的积极性,促进现代教育科学文化的传播,推动思想道德(包括网络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道家中的和谐图景是建设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道家中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特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战《要求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可塑造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价值观;可建构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伦理道德观;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9.
姜颖 《思想战线》2001,27(5):97-100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伦理道德中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的,伦理道德的传承和维系也大多由原始宗教中的神秘力量来控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应处理好原始宗教与建设现代伦理道德的关系,改造和废除落后、腐朽的内容,弘扬和提升有益的、积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素材;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等观点,阐明了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生活方式问题和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精神生产、精神生活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必须充分重视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的相互联系。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能否概括为:精神文明建设对生活方式有制约作用,精神文明是形成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生活方式反映着精神文  相似文献   

12.
赵刚  杨胜勇 《人民论坛》2012,(20):200-201
媒介文化通过自身特有的方式作用于青少年,对青少年文化价值意识的建构造成了冲击。这种冲击主要包括媒介文化的开放环境动摇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媒介文化的多样化模糊了青少年的价值评价。在新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建构之路上,我们既需要投以热情的人文关怀和多重研究视角,也需要投以慎重的道德关注和多元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与媒介形态的更迭,在万物皆媒的传播格局中,乡村民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乡村文化的封闭性。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媒介对于乡村文化生活的意义,既要关注媒介的"呈现""连接"与"参与"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到媒介接触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在大众媒介营造的文化氛围中乡村文化逐渐趋同,影响着乡村文化的创造性及文化主体性。为此,应借助大众媒介之力,保护乡村文化特色并寻找其新的发展契机,从而健全乡村文化心理,在数字化的新媒体传播中建立乡村文化自信,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了相当强的冲击,改变着当代青年的思想行为,我们必须构建新的网络伦理和具体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乡贤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贤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我国社会的发展当中一直影响深远,乡贤文化代表着浓浓乡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乡贤文化,可以有效地加强当代乡村建设,为促进乡村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并与他国不同的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思想为当代青年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最本源的基础。但社会的快速前行催生了这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逐步解体,社会转型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失去了相应的支撑与传承,并在多元的青年文化传播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扰,青年的发展要求与传统文化的伦理规范之间不断显现出摩擦和冲突。应该通过激活传统文化正效应来教育青年,创新传统文化新内涵来丰富青年,搭建传统文化高平台来提升青年,宣传传统文化崇礼治来规范青年。  相似文献   

17.
清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李益荪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而在这传统中,必然存在着一些优秀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着较高文化程度和...  相似文献   

18.
任何社会形态都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价值.实践证明,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社会和谐便无从谈起.李资源教授新著<文明的呼唤--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华精神文明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系统研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翠芬 《前沿》2002,(11):85-86
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 ,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 ;对中华民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 ,提高国民素质 ,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人类文化发展史。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悠久的道德传统。这一道德传统,尽管混有不少封建性的糟粕,但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有价值的精华。今天的中国是对历史的中国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批判继承和吸收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