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公民的传统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对公民隐私权进行有效保护是档案研究人员的新任务。本文从档案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探讨,研究如何完善档案法规来适应公民对隐私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微型话筒、针孔摄像机、可拍照手机等录音、摄像设备的不断普及,私自录音、摄像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公民的隐私权。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隐私权的规定尚不完善,有关私自录音、摄像行为侵犯隐私权的立法严重不足。我国应在法律层面明确公民的隐私权,并在民法、刑法中对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予以规制。同时,加强行政管理,对录音、摄像设备实行严格的市场管理,提高公民个人防护意识,以保护个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3.
确认和保护隐私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护和扩大公民的自由,强化对公民私权的保护.因此,对隐私权的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尽管现有立法从不同角度对隐私权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保护,但都未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有关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尤其是在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侦查中,我国立法尚不健全.我国学者对加强法律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已经形成共识.笔者认为要加强立法,健全制度,应明确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宪法基础,在刑事诉讼法或单独立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更详尽规定.同时,还要加强侦查人员隐私权保护观念,规范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4.
谁来保护公民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福建厦门一台资企业女工在公司办公楼如厕时,意外发现马桶后安装了用于偷拍的针孔摄像机。这件事引起了国内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公民隐私权一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公民隐私权问题的深入思考。 不容忽视的隐私权案件 据有关部门统计,自2000年至今,我国立案审理涉及到公民隐私权或与公民隐私权有关的案件呈快速上升势头,2002年比2000年增长186%。有专家分析认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原是网络社区一种高效率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助行为.由于网络行为引导与规范法律制度的欠缺、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人肉搜索"正成为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为实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促进网络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确认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网络行为的规范立法,明确与细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制度;建立以案例为中心的网络行为规制和引导的宣传体系以及较为便捷的网络侵权责任追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的社会地位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杠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对公民的隐私权做出了明确规定,而我国宪法只是对其进行间接地保护。本文拟从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国际立法趋势及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着手,为隐私权应当纳入宪法权利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发达,公民隐私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公民隐私权作为一项未被列举的基本权利,由于法律保护上的缺位,在面临国家权力侵蚀的同时,也遭受着不同民事主体的侵害。本文主要以人肉搜索案为着眼点,探讨私权利主体如何处理隐私权与其他基本权利的平衡与冲突,寻求突破当前隐私权保护的壁垒,进而提升整个社会对公民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乌兰其其格 《前沿》2003,18(5):92-93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的隐私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我国公民隐私权受到侵犯时 ,只能以名誉权的保护方式来进行 ,本文通过对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等问题的分析 ,针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隐私权的零散规定 ,提出进一步完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的普遍,由此,出现了传统公民隐私权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延伸。一般来讲,互联网环境下的公民隐私权危害指的是把互联网作为基础环境,实施危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环境实施的公民隐私权侵害在如今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法律保护,采取多种措施,从而有效地保护公民隐私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搜查程序缺失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应重视研究刑事搜查中的隐私权问题,这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通过比较法的考察,美国在刑事搜查中有关隐私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完善我国刑事搜查中的隐私权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培豪 《人民论坛》2013,(12):30-31
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着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对此应正确处理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关系,切实保护公民隐私权.文章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应遵循合法公开、按比例区分处理等基本原则,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人员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正当程序意识,建立事先程序监督和事后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甜 《传承》2011,(2):78-79
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下的扩展和延伸,伴随着网络隐私权侵权的多样化及复杂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网络隐私侵权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实施,说明了我国在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框架,从行业自律、培养公民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刑事侦查是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担负着发现犯罪事实和犯罪证据的重要使命,但同时也容易对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害。我国受社会传统的影响,在隐私权保护方面较为保守。从刑事侦查与隐私权的关系出发,分析国内外刑事侦查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厘清刑事侦查中各价值的均衡问题,反思我国刑事侦查中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时代,以技术侦查措施使用缺乏制约、个人信息过度采集与滥用、违法犯罪信息不当曝光为主要表现的公安机关侦查权的不当运行可能对公民隐私权造成普遍且严重的侵害,并有演变为宪法意义上公民隐私权保护危机的可能。我国现有法律机制存在着对隐私权立法保护分散、司法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而使其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在宪法中确立隐私权保护条款、以合宪性审查控制侦查权等以宪法调适侦查权与隐私权冲突的做法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也许能够成为我国解决该问题的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对隐私权保护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其通过宪法、单行法、专门法等各种途径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我国对隐私权保护起步较晚,对隐私权的立法仍较落后,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通过对美国隐私权制度的梳理研究,有助于探求一些保护隐私权制度的经验,为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所谓隐私权,就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权利,又称个人生活秘密权。 我国公民享有隐私权,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隐私权这一概 念起源于 美国法理学家沃伦和布兰代斯所著《私生活秘密权》文中。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制定了保护隐私权的法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 对隐 私 权 加 以 法律 保 护 。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 12 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我国《宪法》第 38 条至 40 条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  相似文献   

17.
赵霞 《人民论坛》2010,(3):60-61
美国是对隐私权保护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其通过宪法、单行法、专门法等各种途径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我国对隐私权保护起步较晚,对隐私权的立法仍较落后,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通过对美国隐私权制度的梳理研究,有助于探求一些保护隐私权制度的经验,为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刑事搜查作为法定侦查行为,在实现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公民个人的隐私。在我国侦查实践中,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刑事搜查行为侵害公民隐私权的现象屡有发生。在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视角下,探究对刑事搜查进行限制的法理依据,借鉴限制刑事搜查的域外立法经验,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基于侦查的功能与价值,在其程序设计上充分映现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与平衡。这一程序的特点,极易让处于弱势一方的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害。在侦查实践中,侵害公民个人隐私权的现象屡有发生。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作了诸多修改,充分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但在刑事侦查阶段的隐私权保护方面仍然涉及甚少。有鉴于此,对我国侦查程序的相关立法进行反思和检讨,在此基础上,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完善以《刑事诉讼法》为核心的相关侦查立法,在侦查活动中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为规范网络信息传播行为,营造良好网络安全环境而制定和施行的法律。该部法律无论是对于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还是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法治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