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四篇继承了老子道论的本原性,承认了道的玄妙不可言说,延续了老子道论的虚静无为和辩证思想。同时,基于黄老道家治世之目的,创立了精气论,将老子"天地之外"的道转化为"天地之间"的道,援法入道,儒道结合,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养心治国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一书是战国以来黄老学的总结之作。其以道家思想为基本立场 ,但在具体的一些观点上前后存在较大差异。这与《要略》篇所描述的学术理想不太一致。因此 ,《淮南子》既是黄老道家之学发展到鼎盛的标志 ,也是由盛转衰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西汉初期的六十余年,以黄老思想治国。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文武并用、德刑兼行,刑不厌轻、罚不患薄。西汉初的统治者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刑新邦用轻典,在法制实践上采用废除苛法、因循成法、公正执法、减赋节用保民等措施,宽缓治国治民,使国力得以恢复,民富而国强。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但其内容并不局限于医学,与天文、地理等学科也密切相关,其创作还受到《周易》、黄老道家的深刻影响,并对儒家中和、重本等思想观念多有吸收,是一部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所以,如果对以先秦哲学和以古代医学没有贯通性的综合把握,能对《黄帝内经》做出切实的理解是很令人怀疑的。  相似文献   

5.
《周易》存在明显的阳主阴从、贵阳贱阴思想,但比《周易》更早的《归藏易》和《连山易》皆不主扶阳。《归藏易》是黄帝易,重阴、重地道,与《周易》崇阳、重天道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黄老道家主张致虚守静、清净无为、谦退守柔的思想,正与《归藏易》的精神相符。《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源自《归藏易》,渊源于黄老道家,故《内经》中亦无明显的扶阳倾向。扶阳派学者所称引的《内经》扶阳思想相关条文,实无明显扶阳倾向。  相似文献   

6.
传统至今,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汉武帝“尊儒”采纳的是董仲舒的建议,并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儒学反思的基点,笔者认为不妥。笔者认为,汉武帝“尊儒”采纳的是王臧的建议,有《史记》为证,“尊儒”只是“绌抑黄老”,主要用儒学治国。我们今天反思儒学应以此为科学的基点。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相似文献   

8.
扬雄是西汉末年的官员以及著名学者,著有《逐贫赋》、《谏不受单于朝书》、《太玄》、《法言》等作品,其中《太玄》和《法言》集中反映了扬雄的治国政治思想。本文以这两本书为例,分析扬雄的治国政治思想。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论述:扬雄治国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扬雄治国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扬雄治国政治思想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裴蓓 《理论前沿》2007,(18):32-33
中国古典社会管理思想是在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在理论上儒、法、道的思想尖锐对立,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却互为融合、补充,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兼容法家、道家学说的独特的封建社会管理思想,在实践上形成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为法家的传统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慎刑是我国古代社会世轻世重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它的推行受了多重政治思想的影响。正是由于秦朝法家重刑主义思想的惨败、西汉初期黄老道家思想的推行、汉代以后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以贯之,统治者在刑罚的适用中才秉承了慎刑思想,进而建立起了容隐、怜老恤幼、死刑审核等慎刑制度。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经典著作之一,“道”、“自然”与“无为”是其中三大核心概念。本文旨在从政治学角度探讨三者及其相互联系:“道”是一种“神圣的宇宙秩序”,是自然无为的先设条件;“自然”是一种政治理念,是“无为”得以产生出来的基础;而“无为”是一种治国原则,是自然主义政治理念的治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通知》指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并要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纳入培训教学重要内容。党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掌握其重要意义、精神实质和思想逻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才能在培训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差别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黄帝四经》、《老子》、《庄子》从多个视角进行比较,论证了这三本被誉为先秦道家经典的著作之间的思想差别。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道家内部各派在整体上的思想差异,对学术史上有关该问题的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作了求证工作,提出了自己或赞同、或反对、或质疑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傳說是殷商时期辅弼武丁使殷道中兴、国家大治的股肱良臣,是儒家、墨家、道家共同认可的圣人。诞生于距今3300年前的《說命》三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武丁与宰相傳說59年"君臣共主"的思想理论及"和谐执政"的合作决心。通过君臣对话问答的形式,记述有关治国理民的应对之策,是奴隶制社会国家安邦昌盛之龟鉴。由协调的"和"而致应该的"合",是《說命》三篇的核心。傳說的政治理念及学术思想自然也就成为后来社会尊崇的孔子儒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5.
道家对于构建社会和谐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以身喻国,身国同治的道理已经融合进我们的文化,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有着大量的精华.《道德经》作为道家的经典,长期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道教诞生后又将《道德经》视为道教祖经.本文从道家对恬淡的崇尚、对个人的自身要求,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诸方面谈了一点粗浅的看法,旨在让传统文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续晓琼 《工会论坛》2007,13(1):153-154
颜之推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盛,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都表现得如火如荼,以儒学传家的颜之推虽不好玄虚清谈,但统治阶级的好尚和社会的时尚使他也不同程度地接受和吸收了道家文化,并融入到了他的思想体系中。《颜氏家训》中有很多处引用或化用了《老子》、《庄子》两书中的典故,现从书中梳理出引用之处,分析它们且力图从中找到一些社会的缩影和颜之推思想中的道家因素。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腐败问题就是道德败坏精神腐朽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拯救国民心灵,大力倡导广大党员干部重新发扬道家守道守己、清静无为、宠辱不惊、功遂身退的非功利性价值观的道德伦理思想,深入学习道家节俭质朴、俭以养德、清正廉明、勤政爱民的从政治国之道,同腐败斗争到底,以抑制现代社会奢华堕落的弊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治国哲学较之一般哲学理论具体而集中地着力解决治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治国哲学的基础上直接形成治国纲领和指导性原则,通过制度设计,保证政策、策略的实施和落实。《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蕴涵了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原理构建的治国哲学,展现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也寄托和承载着他治好国、理好政的信念和愿望,但是在实践中却滑向了哲学治国,造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连串政策策略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道德经》中,在《道德经》中,老子从哲学和人生两个层面阐述了“道”,“道法自然”玄之又玄,“道”作用于人生,是治国用兵之良方,休生养性、为人处世之秘诀。  相似文献   

20.
各行各业各部门各职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学习和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党的“三会一课”结合起来,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其他经典著作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一卷)结合起来,与习近平作为伟大领袖的个人修为和使命担当结合起来,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更有效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