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秋实 《中国律师》2003,(5):20-21
2003年3月11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以所谓“赔偿请求权已失效”为由,驳回了被侵华日军强掳至日本充当劳工的42名中国原告要求日本政府和奴役他们的日本10家企业谢罪和赔偿的诉讼。日本东京地方法院的判决遭到中国原告的痛斥和引起社会各界的义愤。 诉讼案判决后,以日本律师高桥融为团长的中国原告律师团立即发表了抗议声明。他们在声明中指出,日本东京地方法院的法官以顽固的态度,没有采用一个证人,而且只允许2名原告出庭接受询问,对侵华日军强掳中国劳工和日本企业奴役中国劳工的事实不加认定,故意回避历史事实的恶劣做法,与其他几个劳工诉讼案的判决形成很大反差,明显地逆历史潮流而动,公然挑战历史,其影响非常恶劣。为此,日本律师高桥融等人于21日来到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中国的史学专家和律师同行报告该案件的诉讼经过和该判决的恶劣影响,并与中国专家商讨解决类似诉讼案在审判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对中国劳工诉日本西松建设公司强掳劳工、强迫劳动事件作出了判定中国劳工败诉的终审判决。判决的主要理由是: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根据该条的规定,中国劳工的个人请求权属于已被放弃的战争赔偿要求。为了得出上述结论,日本最高法院的判决还涉及了诸多必须予以澄清的国际法理论问题:如条约单方面解释的效力问题、回忆录和会议记录等在条约解释中的效力的问题、条约对第三国效力的问题、对条约宗旨的单方面解释的效力问题、《中日联合声明》的国际法性质到底是条约还是中国政府的单方面宣言的问题、国内判决在国际法上的效力问题等。本文仅从国际法上国家外交保护权的角度,对本案及其他正在进行中的对日民间赔偿诉讼的解决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4月日本最高法院对"西松建设"一案做出判决后,其对《中日联合声明》第5条的单方面解释,引起中国政府强烈反对的同时,也促使法律界人士对当年签订《中日联合声明》的背景、动因以及效力范围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1998年7月24日,在古城长沙闹得沸沸扬扬的一桩特殊的名誉侵权案终于降下帷幕。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侵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名誉权案,以(1998)长中民终字第476号民事判决书,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人湖南省平江县鱼类良种繁殖场(以下简称平江良种场)上诉,维持岳麓区法院一审判决。即:一、侵权人平江良种场必须立即停止对原告刘筠名誉权的侵害,并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在《湖南日报》上公开向刘  相似文献   

5.
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 :“受理费由原告预交 ;”第四章第十九条规定 :“案件受理费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这两条规定的制定 ,无疑对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 ,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 ,相当部分法院在执行此规定时 ,却出现这样一种状况 ,即在法院判决原告胜诉后 ,在判决书中往往具有这样一个内容 :案件受理费已由原告垫付 ,待执行时由被告一并付给原告。即实践中 ,法院不是在判决生效后直接向败诉的被告收取 ,并将预…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的大门已经关闭!中国民间对日索赔面临着重大抉择!这是众多中日媒体依据日本最高法院今年4月27日对"西松建设案"的终审判决得出的结论。这一被日本国际法学界认为"极具政治性"的判决,得到了中国政府"是单方面的、非法的、无效的"严正回应。5月25日和6月11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间对日索赔指导小组连续两次召开研讨会,邀请国际法学家、历史学家、中日两国律师对这一判决进行解剖。他们认为,虽然日本最高法院的判决承认了日本企业的加害事实,但却将中国政府一贯不予承认的旧金山和约作为判决的基础,将《中日联合声明》作为"日华(台)和约"的沿续,单方面对《中臼联合声明》进行曲解,这一践踏中日两国关系政治基础的判决,是中国人民绝不能接受的。与会的中国法学家、历史学家、中日两国的律师.根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的历史记载指出,4·27判决不仅是对日本司法独立的莫大讽刺,更是对历史的歪曲。这一判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虽然会使中国战争受害者在日本的诉讼进入寒冰期,但却促使中国政府和民间加快了打通其他渠道的速度。这一判决不仅不会使中国民间对日索赔偃旗息鼓,反将使之得到更多的支持,开展得更加深入。本刊摘选两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作为对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支持。——编者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与知情权、新闻自由——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球星范志毅因上海《东方体育日报》报道其有赌球嫌疑而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被告承担名誉侵权责任。2002年12月18日,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书中法官使用了在中国具有开创意义的判词:“即使原告认为争议的报道点名道姓称其涉嫌赌球有损其名誉.但作为公众人物的原告,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蜜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1993年2月23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以来的首例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案件,并当庭判决被告中科远望技术公司(以下简称远望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对原告北京市海淀区微宏电脑  相似文献   

9.
康健 《中国律师》2007,(7):16-18
日本国最高法院于2007年4月27日分别对中国劳工诉日本西松建设公司损害赔偿案,中国国民(原"慰安妇")郭喜翠、侯巧莲诉日本政府损害赔偿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了中国劳工及原"慰安妇"郭喜翠、侯巧莲要求加害者给予赔礼道歉及赔偿的诉讼请求。该法院在同日还以电话通知的形式驳回刘面换、李秀梅等4位原"慰安妇"诉日本政府损害赔偿案,中国劳工刘连仁诉日本政府损害赔偿案,张宝恒等15名中国劳工诉日本政府和三井矿山株式会社损害赔偿案的中国战争受害者一方当事人的上诉。日本最高法院在判决中以旧金山和约为基础,认定《中日联合声明》没有违背旧金山和约的框架,从而,中国政府放弃了因战争产生的包括个人在内的所有请求权。该判决驳回中国战争受害者诉讼请求的唯一理由,就是认为中国国民已因《中日联合声明》第5条的规定而丧失了请求权。该法院对放弃"请求权"解释为丧失了诉权。日本最高法院作出的这一带有司法解释性质的判决,明显违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风波又起 1991年8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华神圣图》著作权纠纷一案,公开审理,判决著作权归原告倪冰所有。这一消息正如本案被告李腾当年将《中华神圣图》捐赠给中国残疾人基金会一样,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民主与法制》在同年第十一期以《群仙作证》为题,全面披露了这一起著作权纠纷案的一审始末,《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也纷纷进行报道。 从事业余绘图艺术几十年、并被誉为中国名画家的李腾,对武汉  相似文献   

11.
1950年,旧中国政府驻日军事代表团以变卖侵华日军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所得的款项,购买了位于日本京都市内一座房产,即中国留学生宿舍光华寮。它一直由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管理、使用,是中国国家的财产。1961年,台湾当局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向日本政府进行了所有权登记。1967年,台湾当局又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向日本京都地方法院对居住在该寮的我国留学生起诉,请求判令他们迁让。在诉讼进行期间,中日两国政府于1972年9月29日签署了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1977年9月16日京都地方法院认为:由于日本政府承认了中国政府,寮的所有权也移交给中国政府,因而判决原告败诉。但是台湾当局不服原判,于同年10月仍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提起上诉。大阪高等法院于1982年4月14日撤销了地院的判决,并把该案发回重审。  相似文献   

12.
张新军 《中外法学》2008,(1):135-158
<正>2007年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在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中的西松建设案和中国公民"慰安妇"损害赔偿诉讼(第二个诉讼)两个终审判决中,均以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第5条放弃了中国公民个人的请求权(审理上的诉权)为由,做出该请求必须驳回的判断。同样是这一天,日本最高法院又以裁定而非判决的方式(不进入实体问题审查),驳回另外三件中国民间索赔诉讼的上告。  相似文献   

13.
1992年3月8日,《南方日报》刊发了一则题为《用文字损人·吃文字官司——花城出版社及其作者冯永杰被判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消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一场文字官司作出判决:花城出版社及其作者冯永杰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刊登一篇题为《难题》的文章,侮辱、诽谤深圳一集团公司总经理的人格,从而构成对其名誉权的侵害;判决花城出版社及冯永杰一次性赔偿原告4000元经济损失,并联名在《花城》杂志上刊登启事,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难题》是一篇歪曲事实的文章吗?它究竟说错了什么?请看本文作者对内慕的披露。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仲裁裁决首次境外执行的成案。香港最高法院于1989年6月29日作出判决,准许广东省一进出口公司(原告)提出的请求,强制一香港公司(被告)执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于1988年7月12日作出的仲裁裁决。这是自中国于1987年4月22日参加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以来,中国的仲裁裁决首次在境外得到承认和执行,也是香港最高法院第一次强制执行《纽约公约》其它成员国作出的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15.
这是2003年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判决医生要为其实施的失败的绝育手术承担过失侵权责任的一个案例,医生要赔偿原告的损失,其中包括支付原告在绝育手术后所生孩子的抚养费。此案成为澳大利亚媒体一度逾逐的对象。一、案情介绍2003年7月16日,澳大利亚最高法院HighCourtofAustralia对一起医疗纠纷上诉案作出的(2003)38号判决轰动了整个澳大利亚,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并展开讨论。此案的基本情况为:原告麦考尔(Melchior)夫妇1984年结婚,两个女儿分别于1985和1988年出生,之后他们决定不再生育子女。1991年11月28日,麦考尔夫人(一审第一原告,二审被上诉…  相似文献   

16.
案情申请执行人(原告)肖某与被执行被告)某设备公司除名纠纷一案,法院于1998年3月作出判决:一、被告对原告的除名决定;二、驳回要求被告补发工资的诉讼请求;被告应向有关部门补缴原告自6年7月1日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老保险金。肖某不服提起上诉,二院于1998年10月6日作出二审判一、维持一审判决第一条、第三条;撤销一审判决第二条;三、被执行申请执行人补发工资17400元(自6年6月至1998年10月共29个月,每00元。自1998年11月1日起至执行止,仍按每月600元计付)。二审判效后,肖某于1999年1月26日向法请执行,法院立(99)33号执行案。中,被执行人于…  相似文献   

17.
1994年5月25日原告昆明明星电脑公司在广州市天河区公证处公证人员参与下,到被告处购买了一套“中国龙3.0,”软件,并由公证人员对该套软件当场进行了封存。1994年9月6日,原告昆明明星电脑公司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被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光宇计算机应用公司复制、销售原告研制开发的“中国龙3.0,”盗版软件,要求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立即停止复制、销售“中国龙3.0,’盗版软件,判令被告赔偿损失15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等。1995年5月13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双方代理律师因绕本案事实的认定及…  相似文献   

18.
《法人》2005,(4):120-121
原告朱江洪与被告仲大军名誉权纠纷一案,法院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判令仲大军在《民营经济报》上以相同篇幅刊登消除2003年12月18日失实评论影响、向原告赔礼道歉的文章.但仲大军拒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十一项的规定,现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及有关情况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19.
日前,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索要居间费的官司。原告某房地产中介公司诉称:2013年4月14日,被告周女士与案外人王某在原告的居间服务下,就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某小区的一套房屋的买卖事宜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居间服务合同》等。根据《居间服务合同》的约定,周女士当日应给付原告居间服务费30 500元,并且约定迟延向原告支付的,需按照每日1%的标准向原告支付违约金。现被告至今未向原告支付。故诉至法院要求原告支付居间费30 500元。被告周女士辩称:其确实通过原告介绍看中了案外人王某  相似文献   

20.
案号一审:(2006)朝行初字第141号二审:(2006)二中行终字第652号基本案情第三人张某于2005年6月29日到原告霍夫曼-耐固-鲍氏医疗设备(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霍夫曼公司)工作,并签署《新进员工试用表》和《安全责任协议书》,工作岗位为精工车间车工,试用期3个月,但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7月13日,张某向原告霍夫曼公司提交医院的假条,请假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