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是政治眼光。考察干部是为党和军队事业选拔接班人 ,确定把“印把子”、“枪杆子”交给谁来掌握的大事。因此 ,领导干部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严格坚持政治标准 ,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军队干部管理法规识才选才。不能认为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 ,用干部只要有知识、有才能就行了 ,而把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品质和党性观念等政治素质放在次要位置。无数实事证明 ,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就经不起国际国内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 ,在重大理论是非面前就会糊涂迷航 ;缺乏高尚的道德品质 ,就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即使…  相似文献   
2.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巅峰时期的英国文学,所体现实际上是一种基督教人文主义。这一时期英国诗歌 的主题与意象的结构原则依然是托勒密的宇宙认识论,这主要反映在诗歌所表现的时空观念和情爱意识。一方 面,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英国文艺复兴诗歌肯定人的尊严与世俗享乐,另一方面,传统的天文哲学理念又为 这种人性的张扬注入了神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法律适用上,当双方大陆架权利主张不同时,权利界限的划定问题产生的前提是这两个权利主张必须是等价的,相对抗的,并因此导致权利主张重叠。否则,通过大陆架权利制度已经分出权利主张之优先顺序,划界将不成为问题。更没有必要(尽管不妨碍)适用划界规则。中日争端的主要矛盾在于明确权利制度中不同权利主张的法律上的效力而非划界规则的适用。中方的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这一权利主张,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事实上都有充分的依据,其重要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新军  杨慧 《理论月刊》2002,(10):19-20
本文以当代西方文化理论为背景,讨论詹明信《政治无意识》的叙事理论,认为“政治无意识”概念旨在解决叙事与历史的对立,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宏伟叙事重建合法性,建构后现代语境下激进的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统一身份认证是基础平台之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安全基础。以学院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中的统一身份认证建设为例,对数字化校园中统一身份认证及单点登录、权限管理技术等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张新军 《中外法学》2011,(6):1121-1134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政府化解以至于最终消除周边海域争端的一个政策提案,它的提出甚至早于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政府立场始终如一,今后也没有改变的迹象。《公约》第15部就争端解决的程序,设定了一个非常复杂但又巧妙的制度;《公约》第74条第3款和第83条第3款也为最终划界前化解以至于消除争端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的对立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两者均为我国处理周边海域争议,在程序和实体上提出了初步的要求和基本的框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我国处理周边海域争端的一个政策归结,无论是从《公约》的争端解决程序上,还是《公约》设想的各国划界最终解决争端前的临时安排中,都具有正当性和现实性。搁置争议并不是懈怠争端解决。恰恰相反,在搁置争议这一前提下,争端可以通过谈判中的对抗和互动,构筑在法律和事实主张上的共识并彼此尊重关切。临时或永久的共同开发安排,有助于争议海域的稳定,同时化解和消除对立并最终有助于争端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8.
张新军 《法学研究》2009,(4):157-173
中日东海争端中真正的法律问题指向的是大陆架权利制度。这一制度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法律适用时必须考虑时间要素。时间要素中的关键日期、時际法和现行法分别解决的是何时为止的法律关系需要判断、法律关系建构及形成于前法和后法的整个过程时适用哪一个法律,以及法律关系仅形成于后法之后时适用哪一个法律这三个问题,其中关键日期和時际法是中日东海争端的焦点。考虑这两点后的适用法律仍然是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所确定的自然延伸原则。  相似文献   
9.
10.
院校实现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型,带来了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管理、保障等方面的许多新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学控制的动态过程中,产生了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深度介入教、学、管的具体环节,廓清问题产生机理,积极探索解决对策,着力提高任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